APP下载

2021 亚太知识竞争力综合指数

2022-01-05

华东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亚太竞争力优势

本报告始终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即经济竞争力应该从知识的储备和投资角度来评价,特别是焦点应放在地区上。

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即时传递,而不用考虑处于什么位置。这似乎说明在逻辑上地理因素在经济研究中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恰恰相反。当企业和个人工作范围变大时,相关资源和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特别是知识集中的活动仍然是任何国家或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最发达的经济体。另外,当历史因素影响布局,比如靠近原材料和市场正在淡化,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资源加剧了本区域竞争的矛盾——在很多方面,全球化正在加强本地化。迈克尔· 波特解释了这种“布局矛盾”,具体如下:

从较远的地方获得的资源在发达的经济体中基本上不能作为竞争优势。通过传真和Email 传递的信息和关系每个人都能获得。虽然全球采购减少了劣势,但这并不能创造优势……看似矛盾地(其实不然),在全球经济中最确定的竞争优势似乎还是来源于本地。

在波特看来,由集聚带来的本地生产优势,比如特定的投入、雇员、信息和组织机构将促使企业集聚,并在以后的时间里进一步集聚,因为新的企业逐渐也被同样的集聚优势所吸引。并且,很多提高目前生产力的因素将促进集聚中的创新,这样加速了企业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例如,通过人际关系获得特定的信息将在以后的时间里为企业洞察新的技术机会和新的顾客需求提供本地化的优势。因此,当传统意义上的优势在现在变得没有意义的时候,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所在区域的商业环境——更为重要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理论支持区域之间竞争的概念,注重区域而不是国家层面的数据研究和政策方针的作用研究。虽然以“区域”为单位在分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区域范围的界定、完整数据的获取,但以地理单元作为国家层级下分析的目标将会使我们对竞争的本质和政府在经济发展活动中的推动作用看得更清楚。

表1 列出了2021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的得分和排名,该指数代表了53个区域的总体情况。

表1 2021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

自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以来,各国和各地区正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同上年数据保持连续性,2021 年知识竞争力指数维持了上一年的调整:一是调整了亚太地区部分指标的统计口径(如居民专利与非居民专利),以便与欧美国家具有可比性;二是考虑到地区增多后单项指标的离散性增加,我们在标准化数据的时候对单项指标得分采取封顶处理。这些调整使知识竞争力指数在国家之间更具可比性。

2021 年知识竞争力总排名同上年相比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2021 年排名进步最快的两个地区是中国河南和西藏。其中,河南从去年的第40 名上升到第31 名;西藏从去年的第41 名上升到第33 名。前10 名的地区整体上和上年相比没有较大变化,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台湾跌出前10 名,由原来的第8 名下降至第16 名,之前的第11 名以色列则递补到了第10 名的位置。

新加坡蝉联亚太知识竞争力冠军。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并且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中心,也是重要的炼油中心。过去几十年里,新加坡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始终保持着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活力,这与其数次成功的经济转型直接相关。

在2021 年亚太知识竞争力相关指标排名中,新加坡的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排名第1,人均月总收入排名第2,显示了非常强的经济实力;此外,新加坡人均私募股权投资排名第1 位,千人经理人数排名第2 位,高等教育人均公共支出排名第1 位,反映出国民普遍受教育的水平很高,就业队伍素质位居亚洲领先水平。

日本东京自2020 年从第3 位上升到第2位后,今年继续保持了亚军地位。作为日本的首都,东京长期以来是整个亚太地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最新数据的计算结果显示,东京在亚太地区的实力仍表现强劲。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总部大都聚集于此。东京又是日本经济、商业、金融中心,日本全国资本在50 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90%集中在东京,全国各大银行或总行或主要分行都设在东京,东京在千代区和中央区分别设有闻名于世的日本银行和活跃于世界股票市场的东京股票交易所。东京还是日本的教育和文化中心。目前,东京拥有190 多所大学,著名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立教大学、明治大学、一桥大学、法政大学等都在东京。毫无疑问,东京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优势引致了经济发展、产出效率等全方位的优势,使其成为亚太主要地区发展的标杆。

从具体指标上看,东京的政府R&D 投入强度(排名第5)、企业R&D 投入强度(排名第1)优势非常突出。产出指标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也具有明显优势。东京的科技资源、高级人才资源丰富,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电信服务、研发服务等)异常发达,加上市场巨大,因此其百万居民专利登记数(排名第2,标准化处理后与北京的单项指数并列第1)、每千人高科技服务从业人员数(排名第12)等指标都高居亚太53 个国家和地区的前列。

韩国首尔蝉联季军。作为韩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和最主要的城市区域,首尔的知识经济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具体指标看,首尔单位面积经济产出同新加坡、东京共同位居第1 名(标准化指数并列),政府人均R&D 位居第1 名,千人生物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排名第2(标准化指数与日本爱知并列第1),千人高技术服务就业排名第5,百万居民专利数位居第6,知识产出和转化效率非常高。

上海连续8 年闯入前10 名,自2020 年从第5 位上升到第4 位后,在2021 年仍保持了这个位次,表现出知识经济稳健发展的态势。上海的进步以及稳定发展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近年来加大了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力度,本年政府人均R&D 投入排名第4 位,继续保持了持续性和强劲的势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上海已基本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其次,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集聚和培养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目前,上海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国最富创新意识、最有活力且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上海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巨大,吸纳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非常可观。根据LinkedIn《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从2013 年到2017 年,上海吸纳的归国留学人数占比在主要城市中始终高居35—40%,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图1)。

以上是已经回国人员的城市流向,而有回国意向的人员对城市的选择,上海也始终排在第1 位(图2)。

正是由于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人才,使得上海在若干个重点领域拥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物和重点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家。数据显示,上海2021 年千人经理人数排名第5 位,竞争力持续上升。第三,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明显。其千人IT 就业人数排名第2 位、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排名第1 位,千人电子机械就业和千人高技术服务就业分别排名第5 和第4 位,显示出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另外,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人均私人股权投资依然保持排名第3 位,金融对创新的支持继续发力。

今年中国总共有3 个地区位于前10 名,除上海外,中国香港由第6 名上升至第5 名,北京继续保持第7 名,显示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强大实力。

图1 2013—2017 年归国人员就业流向主要城市

图2 有回国意向的海外华人偏好的城市(%)

在总体格局上,2021APKCI 前10 名中,中国(3个地区)、日本(2 个地区)和韩国(2 个地区)三国占据了7 席,亚太知识竞争力的中心依然集中于东亚地区。

中国大陆31 个地区知识竞争力差异显著,上海、北京等3 个地区进入前10;浙江、广东、江苏和天津分别排名第20、21、22 和25 名,均位于中游靠前位置。河南、西藏和江西进步显著,三省区分别比上年上升9 位、8 位和5 位。部分地区排名靠后,宁夏、吉林、贵州、海南、内蒙古、山西、新疆、甘肃、广西、云南、黑龙江等省份排名在第40 名以后。整体上,大部分省份排名基本保持稳定,部分省份比上年有较大下滑。

从国家层面来看,各地区所在的国家知识竞争力平均水平也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新加坡、韩国和澳大利亚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生产效率较高,高级生产要素的聚集引致了较高水平的创新,因此知识经济也更加发达。相较这些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作为大型经济体在整体上的知识经济发展尚有诸多不足,因而它们很多地区的知识竞争力相对较弱。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之间的知识竞争力差距并不明显,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并无较大的优势,而知识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则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APKCI 分地区各项指标的详细情况。

猜你喜欢

亚太竞争力优势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矮的优势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