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食生活状况初步调研

2022-01-05张嘉楷张晓燕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共餐家人武汉

张嘉楷,张晓燕

(1.哈福科技(武汉)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3;2.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食生活,即是关于饮食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包括了人们对于食物的认知、食物的选择、食物的消费态度(餐饮浪费)和食物的烹饪技能等方面。在我国,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往往需要到高校驻地生活,这导致了大学生食生活的重心从家庭偏移到了高校。若高校不能很好地引导在校大学生的食生活,则不健康的食生活即可在大学生群体中相互的传播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5 年后即进入到生育阶段,不健康的食生活观还有可能代际传播,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食生活态度,产生健康风险。本次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驻武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食生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初步了解驻武汉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的食生活状况。

1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食生活状况初步调查

1.1 调查对象

为能够直接了解到当前驻武汉高校的大学生食生活状况,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8 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生为样本,采用在线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了初步的调查,在线回收有效问卷668 份。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 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受调查人员均为本科在校生,平均年龄为21.45±1.57 岁。

表1 本次调查的性别占比情况

1.2 调查问卷

分为食物认知、饮食方式、饮食卫生、对校园推广食农教育的看法4 个部分进行研究调查。

在参考既有的有关大学生食生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实际情况,设计了关于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食生活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3个部分,共计19 小题。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包括性别、年级两个方面。第二部分是了解目前驻武汉高校的大学生的饮食情况,包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饮食的习惯情况、饮食的卫生情况等。第三部分是大学生接受食育活动的态度。

2 调查结果

2.1 驻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武汉有全国第二多的高校资源,学生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长期在外求学的学子,逐渐忘记了家乡的滋味。通过调查驻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对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能够了解学生的食生活是否具有良好的食文化背景(表2)。

表2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由表2 可知,武汉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整体较高。关于饮食知识,调查样本中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有16 人,占整体样本比例的2.4%,不了解的学生有96 人占整体比例的14.37%。了解饮食知识的学生有256 人,占整体调查比例的38.32%。本次调查仍然有96 人表示不了解,由此能够看出,大学生群体需要接受更多的饮食教育。

2.2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饮食消费情况

良好的食生活习惯是良好饮食的基础,通过调查驻武汉高校大学生群体饮食习惯情况,发现调查的样本中256 人喜欢肉多菜少,甚至有64 名学生表示自己日常生活中喜欢吃全荤食物,这两类学生占整体调查样本的9.58%不吃蔬菜和水果。能够做到菜多肉少均衡搭配的学生仅有188 人,占整体调查比例的28.14%。由此能够看出,在调查的8 所院校中,大学生日常饮食结构并不均衡(表3)。

表3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饮食消费情况

通过调查驻武汉学生早餐的搭配情况也发现,武汉8 高校大学生早餐情况并不良好,能够做到坚持天天吃早餐的学生仅有188 人,占整体样本的28.14%,有348 人表示吃不吃早餐视情况而定,如果早上有课或者起早了就会吃早餐,如果早上没课或者起晚了就直接不吃了,这部分学生占整体学生的52.1%。有132 名学生表示从不吃早餐,这类学生占整体样本的19.76%(表4)。

表4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吃早餐情况

就餐方式代表了受调查群体的饮食消费观念,在常用的就餐方式调查中显示,样本中有408 名学生会经常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占整体样本的61.08%,其次有124 名学生会选择点外卖的方式吃饭,占整体调查样本的18.56%。有108 名学生表示喜欢在小吃街吃饭,占整体样本的16.17%。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学生中有12 人长期吃方便面以及火腿肠等速食(表5)。

学校的食堂无论从原材料的引进还是食品安全管控方面,都应该是信任的首选,但校外的小饭店和小摊贩,普遍安全性较差,却成为大学生吃饭的多数选择,方便面营养单一但口味较好,却也成为一小部分大学生钟爱的餐食。不难看出,学校食堂留不住学生的原因无非是口味、质量不合乎学生的要求,食堂应深思在保证卫生与安全兼顾成本和效率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升饭菜的品质。

2.3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家庭烹饪参与度

烹饪是家庭生存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完成家庭烹饪是家庭成员联系的纽带。烹饪技能与饮食观念会在烹饪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代际传播。还能获得对食材的辨识、预处理及加工技能并让下一代获得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食物消费习惯。受调查大学生家庭烹饪参与情况有待提高(表6)。能够经常烹饪的大学生仅有216 人,在样本中占据32.34%的比例。有328 名学生表示会偶尔烹饪,甚至有124 名学生表示从未烹饪过,这两部分占受调查大学生的67.66%。由此也能够侧面反映出在武汉的大学生烹饪劳动的参与度较低。

表6 大学生家庭烹饪参与度

2.4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与假期家庭共餐情况

关于饮食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在于家庭成员共同就餐时通过家庭交流和家庭就餐规范所获得。与家人共餐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联系与家人之间的感情。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与家人经常共餐的人数为408 人,占整体样本的61.08%,有204 名学生表示偶尔会与家人共餐,视情况而定。甚至有56 名学生表示并不会与家人经常就餐,占整体调查样本的8.38%(表7)。

表7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与假期家庭共餐情况

3 驻武汉大学生食生活的问题分析

3.1 校内饮食不规律

根据上述调查发现,大学生校内饮食并不规律,能够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学生相对较少,仅有188 人。其次是大学生的饮食消费习惯失衡,主要以肉类消费为主,果蔬消费偏低。有256 名学生都选择了此项,甚至有64 名样本学生拥有全荤的饮食习惯。真正能做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的学生仅有188 人。

不规律的饮食消费主要的原因在于生活的自律性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游,导致了生活作息不规律进而饮食生活紊乱,晚睡晚起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饮食不规律原因,主要存在于女生群体之中——过度瘦身。

3.2 外卖现象普遍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就餐方式的选择中,选择外卖是仅次于食堂吃饭排名第二的方式,同时有176 名学生表示长期以外卖消费为主。

通过个别访谈,发现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就是满足口味的需求,分量更足。尽管学生也知道校外美食口味重,卫生条件无法保障,但是对于口味的追求仍然是选择外卖消费的主要理由。

选择外卖的另一大理由是方便。在受调查的高校中,校园面积大,宿舍无电梯,使得一部分宿舍离食堂较远的学生和住在高楼层的学生均倾向于选择外卖。

3.3 大学生不会烹饪不参加烹饪劳动普遍存在

经过实际交谈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不想烹饪,而是家里人并不给动手的机会,很多父母都表示宁可自己累点儿也不想累着孩子。如今家庭的某些传统功能被社会所取代,比如快餐的盛行就威胁到了家庭饮食的存在,生育服务已经由社会接管,连家务也由保姆或者家政公司来做。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变化,都存在一个不变的永恒,这些永恒就需要一代代传承,烹饪就是其中一项,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去经营、维护,并把一些传统价值传承给下一代[1]。

3.4 与家人共餐频率较低

通过调查显示,尽管有408 名学生表示会在放假的时候与家人经常就餐,但是仍然有260 名学生表示只是偶尔与父母共同就餐、甚至完全不和父母就餐。由于父母的生活较为规律,一日三餐的饮食时间较为固定,而大学生往往习惯晚睡晚期,因此早餐共餐的概率就更低。还有学生表示放假在家时间长就会被父母“嫌弃”,因此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增加,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导致与家人共餐的频率整体较低。

4 驻武汉高校大学生食生活问题解决对策

4.1 建立科学的食育课程体系

截至目前,武汉的高校食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已经开设了食育课程高校中,如华中农业大学,食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为主,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选修的名额有限、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方式单一等,食育课的效果远未能达到指导学生饮食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多元化的食育课程体系来保障学校食育的质量。

4.2 学校建设营养食堂,加强饮食营养宣教

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传播营养知识,如经常开展营养知识讲座、设置健康咨询机构、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讲解,校园广播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使学生走在校园也可学习健康小知识[2]。另外,校园报栏介绍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食堂张贴饮食搭配推荐和小建议之类,加强食堂管理人员的营养教育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采取科学烹饪方式,使饭菜更符合健康标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多征求学生意见并及时处理,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查食堂卫生状况,严格规范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另外,建议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学生身体情况。考虑到经济状况,贫困生对食物的选择有一定限制,学校可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4.3 提高大学生烹饪劳动技能

通过本次调查不难看出,当下大学生不掌握烹饪技能,不参与家庭烹饪劳动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家庭与学校应该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烹饪劳动技能。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烹饪大赛,让各院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不断探讨,并且学习烹饪的技巧,通过交流与探讨逐渐喜欢上烹饪,并改善大学生的烹饪状况。学校还可以建设共享厨房,让学生在学校也可以进行烹饪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3]。

4.4 增加大学生与家人共餐频率

研究发现[4]经常与家人共餐的大学生进食健康食品的概率要比较少与家人共餐的大学生高24%,同时前者患肥胖症和饮食失调症的概率也要低于后者。研究人员解释说,经常与家人共餐的大学生会受家人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从而避免进食不健康食物,而且家人也能在进餐时及时发现孩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加以纠正。家人应经常和孩子一起用餐,既能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5]。因此大学生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在放假期间增加与家人的共餐频率,多与家长沟通。并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呼吁学生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这种沟通可以落实到与家人一起吃一顿饭的行为上,能够更好地陪伴父母。

5 结语

大学生食生活是校园关键的一环,也是一个值得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为了改善广大学生食生活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共同努力,在大学推广食育,让大学生系统的认知食物、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注重饮食卫生,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校园饮食风气,从而也把学到的知识代代传承,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共餐家人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与家人共餐孩子更苗条
西方人类学共餐研究脉络与反思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