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调查分析
2022-01-05吴基任谭高好潘永波
吴基任,潘 望,谭高好,潘永波,魏 静,李 备
(1.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海南海口 570314;2.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带果蔬质量与安全),海南海口 570314)
黄曲霉毒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奈临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临酮(香豆素)。黄曲霉毒素B1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性及肝毒性,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1993 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总署(LARC)划定为Ⅰ类致癌物[1-2]。考虑到黄曲霉毒素B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各个国际组织逐步确立法律法规限定其最大摄入量。199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为30 μg/kg[3],2002 年欧盟规定供人食用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 μg/kg[4],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总限量为15 μg/kg[5]。我国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也对各类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限量进行了规定,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的限量为20 μg/kg[6]。黄曲霉毒素B1广泛存在于油料,如花生、大豆、玉米等,而花生和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每年生产的花生中,有47.3%用于榨油,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随着榨油过程进入花生油中。有研究发现人工挑除霉变的花生,可以将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降低到一定程度,如果仔细挑选,能够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浓度降低约97%,从而降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
鉴于海南省花生油榨油小作坊众多,土榨花生油消费特点明显,了解当前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情况,展开小作坊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调查分析,以期较为全面掌握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安全水平及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风险评估、预警以及决策,为人们食用花生油提供安全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结合海南省榨油小作坊分布及土榨花生油消费特点,在海南省19 市县随机抽样检验。200 个榨油小作坊各抽取土榨花生油样品1 批,共计200 批。分批采集封装后常温保存,每份样品均做好详细采样记录和调查问卷。抽样时间为2021 年3 月—2021年4 月,有4 个市县没有抽到样品,实际抽样市县为15 个。
1.2 仪器与试剂
LC-30 超高效液相(日本岛津),QTRAP 5500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B SCIEX 公司);Multi Reax 全能型振荡器(德国Heidolph 公司);Centrifuge 5804 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 公司);SCIENTZ-950E 超声波提取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公司);AutovapS60 氮吹仪(美国ATR);XS-205 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Milli-Q 超纯水制备系统(美国MILLI-PORE);陶瓷均质子(美国安捷伦公司);ACE Ultra Core Super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5 μm,英国ACE 公司);0.22 μm尼龙微孔滤膜(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甲醇、乙腈、甲酸,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25 μg/mL);花生油质控样品,批号:MRM-AO-04010,新加坡Pribolab 公司;提取盐包(4 g MgSO4、1 g NaCl、1 g 柠檬酸钠、0.5 g三水合柠檬酸二钠)、净化盐包(150 mg C18、900 mg MgSO4),美国安捷伦公司);超高比表面积单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2 nm,长度5~30 μm,比表面积>1 075 m2/g),南京纳米先锋公司;超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制备。
1.3 检测方法
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及土榨花生油中9 种真菌毒素》[7]。准确称取2.0 g 油样于50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10 mL 含1%甲酸甲醇溶液,2 粒陶瓷均质子,加入提取盐包(4 g MgSO4、1 g NaCl、1 g 柠檬酸钠、0.5 g 三水合柠檬酸二钠),以2 500 r/min 涡旋混匀2 min,置于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提取5 min 后,再10 000 r/min 离心3 min,移取上清液至预先加入净化盐包(150 mg C18、900 mg MgSO4)15 mL 离心管中,对于颜色较深的试样15 mL 离心管中预先加入净化盐包(150 mg C18、900 mg MgSO4)及10 mg超高比表面积单壁碳纳米管,以500 r/min 涡旋混匀1 min,再10 000 r/min 离心3 min,准确吸取5 mL 上清液于10 mL 试管中,在40 ℃水浴下氮气吹至近干,加入1 mL 含0.1%甲酸的水-乙腈溶液(20 ∶80,V∶V)复溶,过0.22 μm尼龙微孔滤膜,上UPLC-MS/MS 测定。
1.4 评价标准与方法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花生及其制品的限值(≤20 μg/kg)及《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及土榨花生油中9 种真菌毒素》的黄曲霉毒素B1定量限(0.23 μg/kg)对花生油进行评价。
采用Excel 2016 和SPSS 19.0 数据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各个地区检出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质量控制
所有检出的样品,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族和G 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8]进行复测确认,同时采用有证质控样随样测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6 暴露评估
采用简单点评估法计算居民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的膳食暴露量,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量(ng/kg bw/d)=食用油人日均消费量×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平均含量(μg/kg)/标准成人体重(60 kg)[9-10]。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的含量分析
本次调查采集的土榨花生油200 批样品经检测,85 批样品检出AFB1(≥0.23 ug/kg),检出率为42.5%,低于2016 年福建省的71.4%及2017 年广西省的78.08 %[11-12]。含量范围为0.25~22.03 μg/kg,中位数1.47 μg/kg,平均含量为1.22 μg/kg。按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B1限量规定(≤20 μg/kg),所调查的样品中有1 批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不合格率为0.5%。检测结果在15~20 μg/kg,接近国家限量标准的样品有1 批,而这个污染水平可能会被企业所忽视。200 批样品检测结果值分布水平见图1。
图1 花生油样品黄曲霉毒素B1 检测结果散点图
2.2 各市县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 污染状况分析
将花生油样品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按市县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比较高,有4 个市县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大于50%,定安县检出不合格1 批,该县的不合格率为3.85%。使用SPSS 对15 个市县的土榨花生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地区的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2,p<0.05)。
表1 各市县花生油样品中AFB1 检测结果
2.3 膳食暴露情况
结合海南统计年鉴(2020)的植物油人日均消费量(21.22 g/d)[13]和本次黄曲霉毒素B1含量调查数据,代入暴露量水平计算公式,得出海南省居民食用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平均暴露水平为0.43 ng/kg bw/d。通过食用土榨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1的量为25.89 ng/人,低于我国消费人群花生油平均日膳食暴露量(50.16 ng/人)[14]。
3 结论与讨论
本调查遵循样本“覆盖面广、多点采样”的原则,样本覆盖全省15 个市县的200 家榨油小作坊,基本能够代表人们购买土榨花生油的主要渠道。对200 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21 年海南省小作坊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为0.5%,检出率为42.5%,经简单风险评估发现,海南省人群食用土榨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1的量为25.89 ng/人,低于我国消费人群花生油平均日膳食暴露量。调查中发现小作坊土榨花生油多是前店后厂模式生产,条件比较简陋,设施设备及加工工艺比较落后,产品过滤精炼不足,部分产品静置后有深棕色絮状沉淀物。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花生原料的质量及压榨加工过程精炼处理效果。如果在花生种植收获、存储运输和压榨加工过程中没有做好防霉、精炼过滤等处理,容易造成终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有研究发现人工挑除霉变的花生,可以将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降低到一定程度,如果仔细挑选,能够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浓度降低约97%,从而降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高于和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的小作坊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对标准法规的学习,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意识;②加强防霉储存知识学习,以做好压榨加工及储存过程的防霉处理;③加强环境温湿度控制,加强剔除原料中的霉粒,必要时改善设施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以进一步提升海南小作坊土榨花生油质量,保证人们食用花生油安全。
鉴于本次研究仅针对2021 年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膳食暴露评估,而黄曲霉毒素B1存在于各种食用农产品中,且食用植物油的种类繁多。因此,本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居民人体黄曲霉毒素素B1的总体摄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