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智慧
2022-01-04周雅琴
周雅琴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愈加多样化,折纸,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折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学学科从传统课堂到现代课堂的突破,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立体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指尖智慧;折纸;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折纸,是一项有意思的娱乐活动,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从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随后的一个世纪,阿拉伯人发展折纸艺术与几何原理结合,取得数学成就的重大突破。将折纸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它既能锻炼学生的大脑,缩短学生与书本晦涩字词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经过举一反三的示范,将抽象、概括的书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通过学生指尖的智慧,还原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折纸活动中,思维开发的同时获取知识[1]。
一、折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通过创意导入,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时间虽然短,却关系着课堂的效果,精彩的课程导入能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辅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2]。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时,老师拿出一张纸询问学生们,一张纸可以对折多少次呢?是否有极限值呢?如果有,它的极限值是多少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猜测,很快就会说出答案,但是答案是否正确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纸张上进行尝试,一次、两次、三次、N次,学生会发现,不管如何尝试,在多次更换纸张大小、薄厚后,折纸都只能对折第九次,九次就是它的极限值。动手操作结束后,老师鼓励学生观察纸张的大小、厚度,通过创设情境,推测出数列的规律为[3]。
(二)传授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折纸本身就很有乐趣,将它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能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传授新知识时,合理引入折纸,带领同学一起创设新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学科本身带来的吸引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动手做一做》中,向同学们发出求助:如何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个部分。刚刚接触数学学科,小学生对面积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无法在头脑中对抽象的图形进行准确划分,折纸正好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将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形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像物品,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可以快速找到将图形切换成两个完全相同个体的方法。此外,折纸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动手的过程中,挖掘很多种折法,每一种折法都能帮助学生开启数学世界崭新的大门[4]。教师在折纸的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提高学生的兴趣,从逻辑思维中发现共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三)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上教师有效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巧妙地运用折纸,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分析、寻找答案、归纳等一系列操作,内化知识结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在疑难的教学要点讲授过程中,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对称轴的相关教学课程时,学生很难理解对称轴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从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中任选一个形状,将纸片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形状后,把折纸打开,能发现对折的图形中有一条完整的折痕,任何一个图形,从而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如果能沿着某条直线对折,且对折后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条图形称之为对称轴。
(四)巩固所学知识,利用折纸创设思考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折纸及老师的引导,对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后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其对课后复习任务的反感情绪[5]。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留了一道课后作业:计算小兔子在圆柱的侧面,从家里A点到达超市B点之间的最短路线。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圆柱是曲线的图形,很难直观地掌握A点到B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但是同学可以通过折纸,将圆柱形打开,把这个问题从立体的三维问题,转化为平面的二维问题,大大降低课题的难度,同时结合课上所学的“化折为直”“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快速找到曲线AB之间的最短距离。
二、折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一)注重实操性
折纸的应用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乐趣,但所有的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避免形式化。在实操过程中,借助折纸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通过师生共建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的统一。
(二)注重思想的转化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转化的思维,结合已学习的内容来解决新的难题,在课前导入、知识传授、内容提高、复习巩固的各个环节,持续引导,克服数学难题。
(三)注重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的应用不应停留在课本,要注重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数学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从以上折纸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说,折纸把课堂变得更富有乐趣,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此外,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寻找数学学习的规律,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成熟的学习体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蕊,曹烔烔,董黎明,等. 基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折纸课程设计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7):18-22.
[2] 徐益钟. 小学"折纸+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数学教学通讯,2020(10):15-17.
[3] 王蕊. 智慧在指尖生成:当折纸邂逅数学[J]. 小学教学参考,2020(35):18-20.
[4] 王立成. 折纸的数学教学价值和实践探寻[J]. 中小学班主任,2020(10):63-65.
[5] 常文武. 奇妙的数学折纸[J].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0(4):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