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云冈峪绿起来的人
2022-01-04富勇武
◎ 富勇武
云冈峪长约10 公里,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面,曾经是一条山体连绵裸露、黄沙飞舞的荒山沟。两山之间有一条路,当地人称其云冈沟,去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必过此路。如今,经过云冈峪绿化人的不懈努力,这条荒山沟已变成通往云冈石窟的“十里画廊”。
白永亮:云冈峪绿化的拓荒牛
云冈峪南北两山相对。过去,山体煤矿采空塌陷、沉陷现象到处可见。山底下青磁窑煤矿、晋华宫煤矿、吴官屯煤矿三座国有大中型煤矿横贯全境。
109 国道云冈段距离云冈石窟仅200 米。每天,络绎不绝的大吨位运煤卡车经此路开往各地。运煤车带来的二次扬尘让云冈石佛也披上了“黑袈裟”。山岭荒凉、河水污染、煤粉弥漫的环境,令游客扫兴而归。
1991年,大同市林业局对云冈峪的绿化状况进行实地勘查,统计数据显示,一米左右高的针叶树仅有16株。有人称,云冈峪是“植树禁区”,建议放弃绿化云冈峪的努力。因为在这里种活一株树的投入,可以在其他地方种活上百株树。
1991年,白永亮被任命为大同市林业局副局长,他决心改变云冈石窟与周围生态环境极不匹配的现状。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下乡帮扶种植杨树的成功经验,在云冈峪开展调查研究,并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与云冈峪立地条件相似的北岳恒山、阳高的大泉山、市区的马铺山、采凉山等地取经,同时在云冈峪进行植树试验。他打破常规,在云冈峪里试植的3000 株1 米高的樟子松,第二年开春成活率达到98%。
在云冈峪试种樟子松的成功,坚定了白永亮绿化云冈峪的信心。他系统分析了以往植树失败的原因,针对各树种不同的生长要求,在云冈峪进行多次试验,并详细记录数据,全面论证试栽树种在当地不同季节对水分、温度、土壤、肥料、农药、修剪以及保墒的各种要求。白永亮对云冈峪栽树提出了10 项技术措施:一是所用苗木一定要适合本地气候,且体壮形美;二是苗木运输要轻拿轻放,并用苫布遮盖以防失水,即卸即栽;三是栽植采用两埋两水“重水压根法”,做到浇透、浇实,夯实根系和土壤的接触面;四是采用苗高1 米—2 米带土球的针叶树;五是树坑采用1.5 米×1.5 米×0.9 米的大坑;六是把爆破首次运用到挖坑工序中;七是回填土时掺拌磷肥或熟牛、羊粪等肥料;八是加强苗木的喷水、喷药、喷肥、剪枝管理;九是做好封冻水、解冻水、抗旱水工作;十是整个植树过程由一组或者一队全程负责。
1993年,大同市政府成立云冈国家森林公园领导小组,下设筹建处,白永亮兼任处长。1994年,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云冈峪义务植树由云冈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处组织”。
为确保义务植树成活率并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白永亮经过深思熟虑,尝试新的绿化模式:全市开展义务植树的单位只负责挖坑整地,其余的工作全部委托造林专业队完成。双方签订合同,专业队保证苗木高度超过80 厘米,成活率达到85%;义务植树单位“以资代劳”给专业队费用。达不到成活率,专业队第二年无偿重栽。专业队要严格按照10 个栽植要领栽树。第二年,双方负责人进行植树验收,成活率超过了90%。义务植树单位心存的疑虑被打消了。
1997年,大同市区300 多个县团以上义务植树单位都采取了挖坑整地、造林专业队代其植树的办法。自此,云冈峪绿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冬,白永亮(左)与同事雪后赴云冈峪山上查看树木受灾情况
白永亮把全民义务植树和当地造林实践有机结合,让义务植树在云冈峪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他四十年如一日在云冈峪山上搞绿化,见证了云冈旅游专线从“黑雾满天”到“绿色走廊”的变化,见证了云冈石窟从“黑色笼罩”到“蓝天拥抱”的变化,见证了云冈峪从“荒沟”到“绿洲”的变化,见证了云冈峪绿化从“单一人工造林”到“多种机械并存”、从“荒山造林”到“打造园林景观”的变化。2001年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2008年奥运火炬在云冈石窟成功传递,其中都有云冈峪绿化人的辛勤付出。
绿色是云冈峪给予白永亮的最好回报。
臧国高指导工人为树木修枝
臧高国:云冈峪绿化的老黄牛
在云冈峪山上,坚持不懈“以资代劳”的绿化专业队有好几支。臧高国领导的山西碧连天绿化专业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谈到臧高国与云冈峪绿化的缘分,要从他刚从部队复员到晋华宫煤矿上班说起。每天,他下班回到山上那两间用岩石砌成的房屋时,看着云冈峪空旷的原野和不远处的云冈石窟,心里老觉得少了点什么。臧高国在部队时最喜欢读茅盾写的《白杨礼赞》,白杨树的品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多想在他的石头房四周种上小白杨,和在部队时一样。
有一天,大同市绿化办李灵生主任到云冈峪山上调查树木生长情况,共同的绿色话题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就这样,臧高国和李灵生在云冈峪干起了绿化。
刚开始时,臧高国觉得,栽树就是挖个坑,放进树苗,填满土,浇完水,就万事大吉了。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云冈峪山上栽树有那么多框框。李灵生给他讲了云冈峪的土质、气候等,以及树木的习性,栽植的要领,管护方法。他认真学习栽植技术,虚心求教,私底下也曾凭自己的想法栽过几株树。可工夫下了不少,成活率就是不行。现实让他更相信那些条条框框的必要性。他利用冬闲时间,学习掌握各树种的生长特性,上山查看树木过冬情况,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记下来,很快就成长为一名栽树的行家里手。
臧高国深深懂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每天背着一个水壶来到工地上,一面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一面不厌其烦地说着栽植要领,不时纠正植树队员的错误做法。他常说,“人是栽树成活的核心”,不同的人必须放在不同的岗位上,才能发挥特长。他把植树队员合理搭配,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在绿化过程中,他鼓励队员想点子,找办法;每天把工作任务分片包干,干什么、由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他都一清二楚。自己还不定时抽查,对栽植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年再以各植树小队的成活率定任务,定人员,定工资。
2006年秋,云冈峪南山栽植油松时,各工队必须在雨季来临前按期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臧高国带领造林专业队员早上出发时带上午饭,抓紧时间抢工期。队员们夜以继日,不断完善栽植过程中的各处细节。遇到困难,臧高国和队员们积极沟通,坦诚相对,在云冈峪山上奋力拼搏,最终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森林防火、禁牧工作期间,山上刚刚挂上的铁丝网当天夜里就被人剪走。臧高国马上召集人员再次挂起来。他和队员们一起骑着摩托车在山上巡护,关注着每一片森林,日夜在云冈峪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作为绿化专业队的“大家长”,他全力照顾好每一名队员;作为一名绿化专业队队长,他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用汗水和智慧为云冈峪的绿化建设“添砖加瓦”。他坚信,只要绿化的脚步不停,云冈峪总有一天会变绿;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绿化不了的大山。
杨庆昌在云冈峪山上
杨庆昌:绿化云冈峪的孺子牛
2008年—2010年,大同市绿化办通过三次招标,对云冈峪两边山脊线以下的部分进行绿化,让云冈峪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市兰园绿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当时12 家中标绿化单位之一,所中标的是云冈峪入口小站到观音堂段1.8 公里的北山绿化工程。
如何做好进入云冈峪的第一道风景线,展示云冈峪绿化水平,打造绿色旅游名片,是兰园经理杨庆昌心头的一件大事。
中标后的当天下午,杨庆昌就带领他的团队到云冈峪实地勘查地形,绘图纸。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反复开展现场勘查,为了尽快确定栽植方案,不知在山上爬了多少次,摔了多少跤,而且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
栽植方案确定下来后,两台大型挖掘机、十几辆自卸拉土车即刻开到了云冈峪——杨庆昌要修一条上山路,保证以后运苗车、拉水车都能到达指定地点。他坚持“大坑、大苗、大水、大换土、大投资”的做法,确保造林质量。
杨庆昌针对旅游专线路特点进行绿化设计,在路两边3 米多高的大油松前面,栽种花期不同的灌木。丁香、连翘、榆叶梅、西府海棠、杏树,一簇簇,一团团,有序穿插栽植,且即栽植即修剪,呈现一个个绿色风景图案。每到春天,淡紫色的丁香花、金黄色的连翘、红艳艳的榆叶梅、粉红娇媚的西府海棠、白茫茫的杏花,让到云冈石窟的游客尽赏春色。
在造林过程中,杨庆昌严把苗木质量关。有一次,运送侧柏苗的货主因土球规格不达标,被拒绝卸载,到处找人说情,杨庆昌谁的面子也不给。后来,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公司每年派出人员自己采购苗木。对方按照要求起树、装树、运树,树苗运到云冈峪后符合要求的栽,不符合的先在其他地方假植,然后根据苗木情况再决定用否。
他大胆创新,让工人在施工段挖壕沟铺设水管,把水直接引上山,加快了浇灌进度。他还在小站村承包了一口水井,用水车拉水浇树。有人劝他直接用云冈峪河里煤矿排出的污水浇树节约成本,可他却说:“水好才能浇出好树。”
2009年,大同市植树节活动地点定在兰园公司标段刚修整出来的山上。各项工作都已准备好,没想到头一天的一场大雨,把上山的道路冲垮了,沟里面的河床也涨水了,第二天2000 多人上山植树道路成了问题。绿化办领导到处想办法。杨庆昌知道后,义务从公司召集了一批工人,并现场指挥工人连夜在河里搭起一排铁管架子,上面铺上木板,搭建一条通往植树地点的200 长简易道路。翌日东方渐渐发白时,他安顿好工人,在车上休息了一会儿,又投入植树节活动。
杨庆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就没有栽不活的树。”他坚信,只有云冈峪绿了,云冈石窟才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让云冈峪风景园林绿化迈上了新台阶。
3年来,云冈峪绿化各标段共植树58.9 万株,拉运种植土328 万立方米,修建山路66 公里,修蓄水池69 个,安装地下水管1.3 万米,施化肥约300 吨、有机肥602 吨、各种植物生长素30 吨。这在云冈峪绿化历史上前所未有。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云冈峪绿化人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务实精神,影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初生牛犊”投身云冈峪绿化事业。如今的云冈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