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融合演训后方医院战救能力提升
2022-01-04王云锋郭廷麟陆小英
陈 翠,王云锋,郭廷麟,周 丹,周 游,陆小英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433;2.东部战区海军医院内一科,舟山 316000;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433;4.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上海 200433;5.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
2021年5月,某地级市二级医院接到任务,当地发生灾难性公共事件,某油库“爆炸”,出现成批重症伤病员,即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根据支援保障要求,某院抽调医疗队前往该二级医院开展救治工作。此次训练任务是首次后方医院融合救治,缺少相关管理经验进行参考。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科学程序[1]。针对融合演训的问题,本组利用质量改进工具 PDCA 循环改进战伤救治训练,提高战伤救治能力水平,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按照《战役支援力量加强补充科目督导评估细则考评标准》,分析2021年5月24—5月25日融合训练督导情况,后方医院组室组织指挥、工作流程、救治措施、队员职责、及时报告等5个方面督导成绩仅合格水平,分别为组织指挥(70分vs80分),工作流程(65分vs72分)、救治措施(68分vs70分)、队员职责(70分vs72分)、及时报告(70分vs65分)。组建PDCA质量改进小组后通过头脑风暴从人、环、物、法等方面进行鱼骨图分析(图1)。
图1 融合训练考核成绩不理想原因分析
2 制定对策及计划拟定(P阶段)
为了提升后方医院战伤救治能力,根据演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次会议讨论,深入剖析,并积极讨论拟制改进方案。从加强集中组训,完善信息化植入、规范器械药品耗材申领,以新老搭档、及时复盘、分析、推演、总结,提高训练规范性、真实感和积极性,确保医疗小组最大救治水平。
3 执行阶段(D阶段)
针对实训前,两家医疗单位集中训练的时间较少,野战医疗所采取定期抽组集训,不定期拉动实操训练,确保训练效果。针对训练氛围不够浓厚,积极利用电子海报、视频影像、连廊橱窗、院内横幅等宣传方式,增强人员思想认识,提升参训积极性。针对训练中所需医疗耗材和器材问题,借用野战医疗所及临床教学中心器具,以及训练场地、背景、模拟人、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训练耗材,满足医疗所成员日常训练需求[2];在实际演训时专用虚拟化伤员信息植入HIS,所需器械、耗材、药品等均从系统内规范下医嘱进行申领、消耗。针对部分队员参与性不足问题,组织参训人员结成小组,以各医疗组为单位,队员新老搭档,教学相长,及时进行复盘分析、推演等;组织医疗人员学习战伤救治训练标准化视频,提高训练规范性、真实感和积极性[3]。同时参照《战役支援力量加强补充科目督导评估细则考评标准》对各组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优秀的小组与个人进行经验分享,纳入科室和个人为军服务考评激励,激发队员参训热情。针对融合组训医疗队员了解不深问题,可派先遣队进行融合沟通,对双方队员基本情况、训练水平、救治能力等深入了解。在实训时,将两家医疗单位的队员进行专业分工和谐搭配,确保新组建的医疗小组最大救治水平。在桌面推演、流程整改中,听取双方单位的队员意见,以期达到最佳集训救治水准。
4 效果检查、验证及评估阶段(C阶段)
PDCA循环小组和训练管理督导组落实改进计划并进行追踪检查,在5月26日、5月27日分别由督导组进行考核。经过改进,组织指挥(82分vs85分)、工作流程(85分vs89分)、救治措施(82分vs90分)、队员职责(75分vs78分)、及时报告(78分vs82分)等5个方面考核成绩均有提升,尤其是工作流程、救治措施项目成绩提高显著。
5 标准化及问题总结(A阶段)
4天融合演练,训练考核成绩持续提升,但在队员职责项目上成绩提升幅度不明显。同时因为融合训练涉及指挥组、检伤分类组、收容处置组、麻醉手术组等多个组别,每个组别均有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将是下一轮PDCA循环改进的重点。
联合救治涉及的区域方向多,要求快速机动、高效反应。因此,对卫勤保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4]。在加强卫勤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视采用科学的质量改进方法,有利于卫勤保障人员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锻炼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