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2022-01-04胡允银

关键词:综合体龙头企业资源

胡允银

(宁德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6 )

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文献背景

牢固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的路上,我国的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较突出:一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全社会创新活动发展不充分,创新主体的活力与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总的而言创新引领尚未全面实现。为此“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其中之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有关创新政策制度供给助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中,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了提供经验借鉴。早在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就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为了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培育发展新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和《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导则》,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三创融合、四链耦合、“五器”协同的方式,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形成服务产业发展的“大合唱”,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然而,当前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运营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等问题。开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机理与机制研究,服务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效能建设和创新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浙江新时代样本,既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也为国内其他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范式。

国外鲜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研究文献,相关主题“创新共同体”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Lynn等较早从技术商业化进程中发生交互作用的组织视角探寻创新共同体概念[3],Sawhney和Prandelli提出了管理分布式创新的“创造共同体”概念[4],Lippitz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较为系统地阐述创新共同体4个典型特点[5],Raunio论述了包容性创新共同体概念及四大类型[6],Boschma研究得出创新共同体形成的认知、组织、社会和制度等四大基础[7],Vesa Harmaakorpi等人强调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解释为一个连接各个创新团体进行协同创新的网状组织,指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减少社会研发总成本,缩短市场形成的时间[8]。

国内关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实践探索显然领先于理论研究,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35篇相关文献,多以浙江温州、金华、湖州、宁波、台州、嘉兴等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成效、面临困境与对策建议的问题对策类研究为主[9-10],谢子远在基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探索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评价指标体系[11],车俊在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中论及探索龙头企业带动模式[12]。相关主题“创新共同体”的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晚,且多为政策研究,研究对象也过于集中,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107篇相关文献中有关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共有32篇。基础研究相对较少,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吴永忠、关士续较早将技术创新主体观察基点从单个创新行动者转移到创新共同体上来[13];谢章澍、杨志蓉构建了企业创新共同体理论框架[14];王峥、龚轶较为系统论述了创新共同体的概念、框架与模式[15];臧红敏、王伟光、吉国秀基于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多案例分析,构建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产权共生的多元利益创新共同体模式[16]。而有关“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存在形式、运行模式及发展战略[17-19]。

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以下两个方面的进展:第一,研究者们对创新共同体的概念、特点、类型、作用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有研究者提到构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产权共生的创新共同体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第二,已有研究对浙江省内一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的科学总结归纳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现有研究成果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一,研究者对创新共同体发展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但尚未开展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之间互动机理的理论探索;第二,关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对策研究,忽略了对促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之间互动发展的实现机制思考。

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机理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这一“热词”出自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中这样定义这一热词:首先,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版,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公共服务平台,这就决定其公共物品性质。其次,它集聚了更多创新资源,政府部门、高等学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创业大众等多方知识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再次它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因为它既承接了既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又拓展延伸创意设计、研究开发、知识交易、质量检测、标准认证、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咨询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模块,推动原平台功能的扩充、深化和集成。最后,它立足特定经济地理区域,或着眼于修复传统产业动能,或着眼于打造全新产业动能,从而助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相对于产业内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龙头企业往往有着更多的创新服务需求,也更具创新潜力,同时利用创新资源效率也更高,而且龙头企业的创新具有很强的知识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20]。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可以为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原动力和后续动力,其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其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攻关、合作开发、品牌营销等服务,其支撑机理则体现为:

(一)集聚众多资源要素响应龙头企业创新需求

在某一经济地理区域里的某一产业领域内,不可否认相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而言龙头企业通常是产业创新人才高地、产业创新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高地,拥有更多的博士、高级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和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设备,更有可能建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每年也会有着更多的技术研发投入,它们通常在产业链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方面其原有的人才会流失,原有的技术设备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原有的研发投入会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创新发展中,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又是企业现有创新资源难以短期突破的,于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新资源集聚数量越多,越有可能协助解决龙头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技术难题,取得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人才,并设立关键技术攻关小组,协助智能马桶龙头企业怡和卫浴有限公司、浙江星星便洁宝有限公司、欧路莎卫浴有限公司等借梯登高,借智破难,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

(二)集聚高质量资源要素解决龙头企业创新难题

当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且多由原有产业创新公共平台提升而来。从而集聚的创新资源要素也常常以地方企业、地方高等学校、地方科研院所和地方金融机构为主,这些创新资源要素具有在地优势,熟悉地方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上手快,协作服务意愿强烈,能够协助解决一些龙头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性问题。但是面对龙头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这些地方特色的创新资源要素却难堪大用。这个时候龙头企业更需要名校的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资源支持,才有可能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诞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新成果。台州黄岩塑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由原来的黄岩中国模具展览城、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及新成立的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科创中心组成,尽管前期已经在积极与中科院、哈工大、浙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对接洽谈,谋划引进一批模塑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研发创新机构,但截至目前为止进驻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新资源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所提供的服务也比较有限,从而对浙江精诚挤出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永高管件管道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不大。

(三)资源要素越异质促进龙头企业创新作用越明显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的创新资源要素与龙头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资源要素差异性越大,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的异质性资源越多,就越能够在研讨交流中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在合作开发中碰撞出技术思想火花,越能使龙头企业取得重要的创新成果。如果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品牌营销人员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技术开发人员、品牌营销人员毕业于同一院校(系),学科背景相同,工作经历相似,甚至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同门师兄(姐)弟(妹)关系,或曾经的公司同事关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容易不约而同、“英雄所见略同”。这样虽然交流很通畅,但是创新的思想火花却难以喷发出来,这也是创新社区学者常常提及的同质性创新社区反创新性特征。

(四)自身运行效率越高,服务创新发展的效果越好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的创新要素越多、质量越高、异质性越强,就越有可能更好响应龙头企业的创新需求,越有可能协助其解决技术难题,越有可能产生更多的重要创新成果。然而,大量、高端、异质的创新要素集聚在一起,它们中有的是临时整合而来的,有的是常设常驻的,有的是本地资源具有在地优势,有的是外地资源高端稀缺。这些主体利益多元化、互动碎片化,需要有机整合、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服务龙头企业的创新需求。否则,创新资源要素越多,差异性越大,资源档次越高,内耗就会越大,协调成本就会越高,工作效率反而越低,也就难以发挥1+1>2效应,难以保证服务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效率和效果。

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反哺效应

浙江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初衷,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转换新旧动能,提振民营经济,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如浙江建设实践和前文论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确对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发挥了有效支撑作用,但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存在反哺效应,具体体现为:

(一)知识反哺

龙头企业通常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大、创新成果丰富,它们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和其他类型知识产权往往占据产业总量的相当比重,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专利、技术诀窍也往往掌握在它们手上。在发挥龙头企业先发优势,推动龙头企业高端研发和先进制造双提升活动中,产业服务综合体的专家与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合作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干中学的过程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专家们会从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身上学习到许多有用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可能是已经公开但是他们尚未掌握的显性知识,更有可能是龙头企业内部流动但未曾对外公开的隐性知识以及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识。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知识对于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问题反哺

通常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专家在所在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主动追踪有关技术发展动向与趋势、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学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应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实实在在地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解决过许多技术问题。但在服务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平时科学研究过程中未曾遇到、未曾想到的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的一些全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单个存在,也可能是一组问题集,可能是工程技术问题,也有可能是重大科学问题,它们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对这些问题的确认和进一步课题立项研究,就会形成可预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新知识,这无论是对综合体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自身发展,还是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本身综合实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资源反哺

尽管当前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据不完全统计,65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累计集聚各类创新服务机构2 864家,累计引进共建大院名校454家,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2 296个[21],但相对于浙江省诸多产业中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些创新资源仍然是杯水车薪。此外更多的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坐落于区、县(市)域,往往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行业高端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进驻,创新要素有限、服务能力欠缺造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空心化、碎片化、浅层化,它们提供的服务往往难以令服务对象满意。而龙头企业集聚着大量产业优质高端的创新资源,包括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在不影响自身研发活动情况下,通过出租、出借或者其他技术合作合同方式,龙头企业可以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共享这些稀缺的创新资源。这样的合作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既可以提高创新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开辟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可能提升创新要素的创新能力,对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而言,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快速、有效提升创新要素服务能力。

(四)绩效反哺

龙头企业创新发展集聚了大量中小企业形成上下游的协同和配套,同时其创新成果也存在一定知识溢出效应,使这些中小企业受益。此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直接经济绩效,一方面会按照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签订的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或者技术服务合同的相应条款进行付费付酬和利润分享。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仅离不开自身的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同时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它们曾经享受国家、地方政府包括专利申请资助、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贷款,科技成果奖励、引进人才支持等在内的大量政策红利,理应履行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每年拿出部分创新利润反哺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壮大和提升其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帮扶产业链中的成员企业。

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机理模型

研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机理,深入了解两个系统的各自特点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比较找出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加清晰地剖析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主要体现为:

(一)共同点

二者都集聚有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诸多资源要素,都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一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由原来的公共服务平台升级而成,另外一些则由多元主体协同组建而成,但都或多或少包括有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检验检测平台、创投机构、品牌运营机构、成果交易平台、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团队等机构、平台、组织或个人。龙头企业内部也通常对应性设有内部孵化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财务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技术研发部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一站式提供创意设计、技术研发、产品认证、技术培训、品牌培育、质量管理、成果推广等服务;龙头企业的各内设组织和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通过履行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营销、质量、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法务管理等职能,落实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不同点

尽管它们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所在地产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但两者的组织性质不同,存在的使命不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它以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为使命,秉承“政府引导+市场服务”生存哲学,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或者说其生产或服务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在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辅体角色。龙头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的法人组织,不具有公益性。它必须从事某种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其生产或服务需求是一种原生需求。它为盈利而生存和发展,有自身的经营哲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在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体角色。

(三)二者互动发展的作用机理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两者的共同点是两者互动发展的基础,两者的不同点是两者互动发展的内驱力。具有共同的资源要素,能够发挥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是两者能够联系与沟通互动的桥梁,两者属性与使命不一致,但又并非相互对立,完全可以相向而行、融合共生、携手共进。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的作用机理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1.任务导向的互动促成阶段

这一时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处于初创阶段,而龙头企业则历经过起步发展开始步入调整和扩张阶段。受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开始走出产业园区大门,上门联系龙头企业寻求服务机会。由于双方都缺乏信任基础,龙头企业会抱着观望态度将一些零星任务委托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相关机构或平台去完成。这一阶段,产业创新综合体自身的资源要素的体量还不够大,质量也还不够高,异质性资源更少,整个产业创新综合体运行效率也较低,它对龙头企业调整扩张的支撑作用发挥十分有限。这个时候龙头企业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也仅有基于委托合同的经济绩效反哺。

2.关系导向的互动频发阶段

这一时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经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而龙头企业也开始思考转型升级问题。伴随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壮大,集聚的资源要素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升,异质性要素引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它承接龙头企业的委托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完成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这个阶段也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两者之间信任关系得以建立和不断加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知识反哺、问题反哺、资源反哺和绩效反哺现象开始出现并不断凸显。这个阶段,两者之间的交流不再停留在服务任务驱动层面,而更多的是基于关系信任、能力信任驱动的双向业务多角度、多方位、多频段的交流。

3.战略导向的互动深化阶段

随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之间交流日益拓宽、加深,两者由原来的相互试探、相互适应逐步转变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完全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得以建立,携手铸牢的产业命运共同体使命意识敦促它们相向融合、协同治理、共生演进,这个阶段前者对后者的支撑作用、后者对前者的反哺效应都得以充分实现。这个阶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经进入成熟的生命周期,并在龙头企业的反哺作用推动下蜕变升级,而龙头企业也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帮扶支撑下不断披荆斩棘、创新前行,引领和带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两者互动发展的机理模型,见图1。

图1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机理模型

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推动机制

(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取决于两者互动发展的基础。当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还主要系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建设,由原有公共服务平台包装升级而来,重数量、轻质量,重申报、轻建设,抢时间、赶进度等问题还较为普遍和突出,使得许多新建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的创新资源数量还比较单薄、资源禀赋还不够高、服务能力也有待提升、运行绩效也缺乏有效考核管理。在自身尚需要“练内功,强体魄”的情形下,期待它能够为产业创新赋能做出多大贡献显然是不实际的。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总体上尚处于初创阶段相比,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摸爬滚打,已经在所属产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开始步入调整和扩张阶段,急需要外部赋能,它不可能停、等、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壮大后再来展开互动交流。所以与其遍地开花式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不如选择高起点建设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让所属产业龙头企业切实从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互动作用中受益,从而促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变偶尔为经常、变浅层为深入、变碎片化为系统性地展开相向融合、共生演进,协同创新推动和带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逐步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来运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当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组织属性定位于公共服务平台,是一种类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它是一种动态、开放的系统,里面集聚着地方政府、市场主体、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创业大众、科技金融等众多创新资源要素,这些不同的创新资源主体有着各自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有时相互之间难免还会存在利益冲突,内耗不可避免。如何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不能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还需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来管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能够使其在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市场中历经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化机制洗礼,服务意愿更强烈、更迫切、更主动,服务能力自我提升更自觉、更有效,服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自我造血、自我供血能力更强。只有经过市场机制的“风吹雨打”仍然能存活下来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才可能是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的理想对象,才能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才可能对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真正赋能。

(三)强化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运营绩效考核

在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既需要快速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服务能力,也需要切实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体运行绩效。自2017年以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经过几年建设,在一些地方业已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从整体上来说,与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相比,当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绩效还差强人意,仍然还有较大成长和优化空间。科学制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时开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绩效考核评价,对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服务士气、推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绩效指标时,既要关注它对外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问题数、经济效益值、客户满意度等定量指标问题,又要关注它自身知识积累、平台团队成长、组织运营能力提升等定性指标问题,因此宜采用BSC即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来构建。

(四)积极推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龙头企业之间互动发展协同治理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产业创新赋能而生,龙头企业也理应肩负积极回馈产业、引领带动产业链整体跃升的时代使命,两者应该手拉手、肩并肩,通过协同治理来共同构筑创新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以闭环思维协同治理化解创新风险。构建两者合作研究开发的工作机制和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两大系统的自身优势,通过研究优势和市场优势反复论证以确保准确把握产业链的研发热点、竞争焦点、发展重点,携手打破“信息孤岛”,避免研究开发走弯路、走错路,走老路,同时也畅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链接的快车道。其次要以开放胸襟协同治理破解身份固化藩篱。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相互渗透的创新资源要素利用机制、交叉流动机制和创新成果共享机制,携手打破“资源孤岛”,防止两大系统各自进行重复、无序的资源建设、人才争夺和利益争夺。最后要推动法律和道德在两者互动发展中协同发力,既要强调各种法律规范对两大系统成员的具体行为指引,又要强调“家国情怀”对两大系统本身高屋建瓴的独特价值,让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成为两者互动发展的原动力、内驱力。

结 语

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产业发展实际,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积极谋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推动了全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过5年左右时间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量上大幅增长,产值规模和服务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一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践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为政、产、学界所忽略,那就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互动发展问题。在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龙头企业都集聚大量创新资源,都肩负为产业发展赋能助力使命,这是两者互动发展的基础,也有助于这一使命达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的创新资源数量、质量和异质性、运行效率都将影响其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具有知识反哺、问题反哺、资源反哺和绩效反哺效应。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经历任务导向的互动促成、关系导向的互动频发和战略导向的互动深化三个阶段。推动两者良性互动发展需要构建跨越单个系统的协同治理机制。未来可选择某一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收集数据实证分析两者互动发展作用机理。

猜你喜欢

综合体龙头企业资源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