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语异同对“也许”双用句式的语义影响研究
2021-01-14尚梦阁
尚梦阁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邢福义的现代汉语复句体系中,有一类复句,它的分句间具有选择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选择复句,属于并列类复句。根据分句间不同的选择关系,可以把选择句分为三类:任选句、限选句、决选句。任选句表示“或此或彼”的选择,即在两个或几个选项中任凭选择,典型标志是“或者……或者……”。“或者”可以单用,只在后分句出现;也可以成对呼应使用;还可以连续多次使用。限选句表示“非此即彼”的选择,即限定从两个选择项中选择一项,典型标志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等。其中“要么”一般成对使用,但也可以单个使用,有时还可以连用三次或四次。决选句表示“舍此取彼”的选择,典型标志是“与其……不如……”[1]。
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经过大量的语料考察分析发现“也许……,也许……”也可以表示选择。盛丽春就探讨过“也许”句式的语义结构模式,认为“也许”双用存在“A+也许B1+也许B2”或“也许B1+也许B2+A”的结构,其中“也许”小句表示推测事态存在或发生的两种可能性,因此在B要素内部就存在一种选择关系,有时B要素不仅仅只有两种,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2]17。可见,“也许”双用句式确实可以表示选择。把这样的“也许”双用句记作“也许A,也许B”。“也许”的语义侧重于“事件实现的可能性”,倾向于表达一种推断的可能性,表示未然。但是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也发现“也许A,也许B”句式中,语义情况比较多样,其不仅能表示选择,也可以表示并列。
笔者在盛丽春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也许A,也许B”双用句式的语义情况,根据“也许”前主语异同的情况,进一步厘清“也许”双用句式什么时候表示选择,什么时候表示并列,这也恰恰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当主语相异时,“也许A,也许B”的语义更多地表现为并列。当主语相同时,A、B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倾向于选择,也可倾向于并列。下面就从“也许”双用句式主语是否相同两方面具体分析“也许A,也许B”的语义。
一、“也许A,也许B”句式主语相异表并列
这是例句中常见的情况之一,用公式可以表述为“X也许W1,Y也许W2”或“也许XW1,也许YW2”。当A、B 分句主语不一时,此时的“也许”虽然仍旧表达一种未然的推断,但是整个句子的语义相对于选择,显然更加倾向于并列。根据前后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前后分句通过对照来说明某一情况,是典型的并列句。例如:
(1) 这种失效的情况各有不同,轻者[也许]只是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重者[也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冒着人命关天的风险。(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
(2) 这是一张用血画的地图:一个小小的村子,[也许]遭受过十次八次的烧杀;一条静静的小溪,[也许]被敌人与我们抢渡过多少次。(老舍《四世同堂》)
(3) 一阵狂风,[也许]把他吹散,一场暴雨,[也许]把他浇瘫。但是,即使被风雨摧毁,他的眼睛会永远完整的存在。(老舍《火葬》)
例(1)中,“轻者”和“重者”对照,前后分句都是对“这种失效的情况”的说明且语义表达上都有消极、不好的影响。例(2)通过“一个小小的村子”和“一条静静的小溪”对照说明,为人们展现了“这是一张用血画的地图”。同样地,例(3)通过对照说明“一阵狂风”和“一场暴雨”对他的洗礼,进一步突出他眼睛的完整性、存在性。通过分析发现这种情况下前后分句的语义存在类同性,虽然主语不一,但它们都是对已经出现情况的说明,且前后分句的语义色彩也基本保持一致。
第二种,前后两分句的主语之间有一定关联。例如:
(4) 这一晚,有多少平时正常和一本正经的人被月圆弄得失去了理智?[也许]你的亲人就被变态狂魔缠上了,[也许]出门的朋友再也回不了家……(CCL:网络语料杨恒均博客)
(5) [也许]丧服很能衬托她的容貌,[也许]她真的变得好看了,而我没有看出来。(CCL:语料库)
例(4)中,前后的分句的主语分别是“你的亲人”和“出门的朋友”,它们都与“你”紧密相关,且前后分句都是在对“正常和一本正经的人被月圆弄得失去了理智”的情况说明。相一致地,例(5)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分别是“丧服”和“她”,而一定程度上,“丧服”是被“她”穿在身上的,且整个句子都是在表达“她”变得好看了。
二、“也许A,也许B”句式主语相同倾向选择或并列
这是例句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多的情况,用公式可以表述为“X也许W1,X也许W2”或“也许XW1,也许XW2”。
(一)主语形式的变化
当“也许A,也许B”句式的主语相同时,其主语的表现形式是十分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同现、指代、省略、隐含。例如:
(6) [也许]敌人欺他年小,[也许]敌人是想抓一个和八路军来联系的活口,他们不放枪,只是呜哇地叫着。(冯德英《苦菜花》)
(7) 乌鸦不知为什么从不落在它的枝头上,却选中附近的赤杨树丛。[也许],这些乌鸦记住了些什么,[也许]它们凭着自己古老的本能嗅到了那场灾祸的气息。(CCL:社会科学《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8) 李寻欢道:“三十年前的梅花盗,也许并不是这次出现的梅花盗,他们[也许]是师徒,[也许]是父女。”(古龙《小李飞刀》)
(9) [也许]明天的路上会铺满鲜花,充满阳光,[也许]会布满泥泞,会更加坎坷,但那并不要紧。(1994年人民日报第1季度)
(10) [也许]因为是女性,[也许]因为她有着一个“最崇拜孙悟空”的心肝宝贝儿子。(1994年报刊精选)
(11) 可是今天端阳节的钟声却使她暗暗兴奋,因为她明白,[也许]在今天,[也许]在明天,总之就在这几天内,张献忠就要起义。(姚雪垠《李自成》)
例(6)中前后分句的主语“敌人”同时出现。例(7)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这些乌鸦”,后一分句主语是“它们”,“它们”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前一分句的主语“这些乌鸦”。当“也许A,也许B”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前、后分句的主语都可以省略。例(8~10)主语相同,分别是“他们”“明天的路上”和“她”,例(8)省略了后一分句的主语“他们”,例(9)省略了后一分句的主语“明天的路上”,例(10)则是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她”。还有一种是隐现的主语,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才能补出来,例(11)的主语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出来是“张献忠起义的时间”。
(二)A、B语义关系影响“也许”句的倾向
当A、B分句主语相同,根据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可以将“也许A,也许B”的语义进一步分为绝对对立、相对对立和选择项的列举三类。当A、B之间是绝对对立和相对对立的关系时,“也许”双用句的语义倾向于选择;当A、B是针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所列举的选择项时,整个句式既有选择性又有并列性。
1.绝对对立
处于绝对对立关系的A和B中均含有意义相反表矛盾的语言单位,即它们之间不存在中间状态,非此即彼。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B前后两项中包含一对反义词。例如:
(12)新一轮的幻想又开始了,等待着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CCL:社会科学《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13)他们看了这个通报资料,就知道省电台在这方面做的怎么样,[也许]会赞扬鼓励你们,[也许]会批评鞭策你们。(1994年报刊精选)
例(12)中“成功”和“失败”互为反义,例(13)中的“赞扬鼓励”和“批评鞭策”也是一组反义词,它们共同构成了各自语句的对立意。但“也许”本身的语气较弱,整个句子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对峙意。
第二种情况是后项是前项通过添加不、没等否定词构成的否定形式,从而形成“也许(是)……,也许(是)不没有……”之类的句式。例如:
(14) 父母[也许]爱子女,[也许]不爱,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儿女长大后要“孝”,这是保证父母投……(CCL:当代)
(15) 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也许]目前已经存在,[也许]尚不存在。那些经过编排、加工处理的资料,称为二手资料。(CCL:当代)
(16) ……而且想一辈子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必须尽早学习更多的东西,[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口语对话《国内私募基金经理对话》)
前两例B项通过添加“不”构成否定形式从而形成对立。例(14)中“爱子女”和“不爱”对立;例(15)“已经存在”和“尚不存在”对立。例(16)后项B则是通过添加“没”构成否定,“有用”和“没有用”对立。
2.相对对立
和绝对对立不同,表相对对立的A、B前后项提出的两种情况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也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A、B前后两项并不是语义相对的语言单位,但在进入“也许……,也许……”这一句式中,二者便有了对立关系,且在选择过程中,同一对象不可能同时实现两种情况。例如:
(17) ……以看出为什么新的贵族喜欢儒家学说,即便是对于它的真正精神他们[也许]反对,[也许]不知。(冯友兰、涂又光《中国哲学简史》)
(18) 而平时的这个时间,我们[也许]正吃晚饭,[也许]在奔驰的汽车里。(1994年报刊精选)
例(17)中A、B前后项“反对”和“不知”并不是语义相对的语言单位,但是在进入“也许”双用句式后,二者便有了对立关系,因为他们要么“反对”真正的精神,要么“不知”,不可能既反对又不知。同样地,例(18)也是如此,“我们”要么“吃晚饭”,要么“在奔驰的汽车里”,两者只能实现其中一个,本不对立的“吃晚饭”和“在奔驰的汽车里”在“也许”句式中也变得对立起来。
第二种同样表示在选择过程中,同一对象不可能同时实现两种情况,只能二选一,A、B前后两项本身就具有相对立的关系,但是这种对立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存在中间状态,即第三种选择。例如:
(19) 我不知道他现在的实力如何,[也许]变强了,[也许]还是一如既往的弱。(CCL:语料库)
(20) 她明天会穿哪条裙子出席活动呢,[也许]是黑长裙,[也许]是白短裙,真让人难猜呀!(CCL:语料库)
例(19)中“强”和“弱”本身相对,如果选择了“变强”,就不可能是“一如既往的弱”,但是“他现在的实力”也可能处于一个居中的水平。同样地,例(20)中“黑”和“白”本身就是相对的,在这里她要么穿“黑长裙”,要么穿“白短裙”,但是也不排除她会选择其他颜色的裙子出席活动。
3.选择项的列举性
“也许A,也许B”句式中的A、B有时是针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所列举的选择项,整个句式既有选择性又有并列性。通过对语料的归纳整理发现,“也许A,也许B”中的A、B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同时存在,具有这种语义内涵的“也许”双用句表示任选,相当于“或者”。王维贤等由任选关联词“或者”连接的A和B,在A和B可以同真的情况下,从事理关系讲,可以同时具有并列关系[3]。这时“也许”和“或者”的作用相当,整个语义更倾向于并列。有时只有A、B两种选择,非此即彼,此时相当于“要么”,表限选。
“也许”双用句表示任选时:
(21) 他笑出了声,[也许]是为童年时的固执,[也许]是庆幸自己躲过了那一次繁琐的礼节……(1994年报刊精选)
(22) 林徽因写诗好像没有通常所谓的“成长期”“成熟期”。[也许]得益于自幼家庭的熏陶和积淀,[也许]是性情使然,她的诗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可以说每一首都达到了相……(张清平《林徽因》)
(23) 当年他曾经视察的山村小学的学生们如今已经是中学生了,[也许]是为了让李爷爷读得懂,[也许]是有意向从小就懂英文的李嘉诚汇报英语成绩,总之孩子们是以英文写……(窦应泰《李嘉诚家族传》)
例(21)表示非穷尽性的任选,它的选择项是重点枚举的,事实上不一定不存在别的可能,“他笑出了声”的原因可以是A“是为童年时的固执”,也可以是B“是庆幸自己躲过了那一次繁琐的礼节”,还可以是其他的原因。后两例表示穷尽性任选。例(22)中“林徽因写诗好像没有通常所谓的‘成长期’‘成熟期’”的原因可以是A“得益于自幼家庭的熏陶和积淀”,也可以是B“性情使然”,也可以两者同时存在。同样地,例(23)也是如此。处于这种关系的“也许……,也许……”中的A和B不是某一件事或对象可能发生的唯一两种情况,更不能只是实现或选择其中的一个发生,A和B是多个情况中的两项,二者在一定情况下是相容的。此时的“也许”句语义更加倾向于并列句,A、B之间的并列性凸显。
“也许”双用句表示限选时:
(24) 他必定要去找和他不同专长的医生来诊断。他们确认二者必居其一,[也许]是可以切除的脑肿瘤,[也许]是这种病。(CCL:语料库)
(25) 布的颜色是染的不匀的黑红色,这种颜色的原料[也许]是橡树的果实、乌拉叶,[也许]是长在山坡上的野靛。(孙犁《风云初记》)
(26) “不好说,[也许]两个月,[也许]三个月,要看灭火的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王朔《刘慧芳》)
例(24)他的病要么是“可以切除的脑肿瘤”,要么就是“这种病”,“二者必居其一”;例(25)黑红色的原料要么是“橡树的果实、乌拉叶”,要么是“长在山坡上的野靛”,只能是其中的一种。例(26)灭火的工作要么“两个月”完成,要么“三个月”完成,不可能既是两个月又是三个月。处于这种表示“非此即彼”选择关系的“也许A,也许B”句式中的A、B,两者是不相容的,要么A实现,要么B实现。此时的“也许”句虽然是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所列举的选择项,但A、B之间“非此即彼”,更加凸显选择性。
三、“也许”句法位置的变化与功能差异
另外,在“也许”双用句式中,还注意到“也许”句法位置的变化。崔诚恩在研究情态副词的分布时,认为情态副词有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分布[4]。典型分布的情态副词是修饰整个句子的副词,从句法关系上讲,这类副词与全句相关联。情态副词的辖域是整个句子,所以在句子里常常位于主语之前(句首),非典型分布的情态副词则位于主谓之间(句中)。通过大量的语料考察分析发现,情态副词“也许”在句中也有典型与非典型的分布,“也许”既可位于句首主语前,如上例(5)(7)等,也可位于句中主语后,即主谓之间,如上例(2)(8)等。史金生曾指出:“什么样的语气副词可以有句首和主语后两种位置,与语气副词的语义特点和音节长度都有关系。主观性强的语气副词多数都可以在主语前后移位,主观性弱的语气副词移位受到的限制就要大一些。”[5]盛丽春在分析“也许”的语义特征时认为“也许”表示主观猜测和委婉的肯定[2]17。无论是猜测还是委婉的肯定,其中必定含有说话人主观的情感意识,因此“也许”可以在主语前后移位。“也许”句法位置的不同,相应地也会引起功能的一些变化,例如辖域、语气强弱和语义指向的变化。
辖域和语义强弱的变化。戴维·克里斯特尔认为“辖域”是在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上用来指受某个形式的意义影响的语言片段[6]。这里的辖域变化包括句法辖域和语义辖域两个方面的变化,前者是指副词在句法上所管辖的范围,后者指副词在语义上管辖的范围[2]17。当“也许”位于句首主语前时,管辖的范围就是整个句子,句法辖域和语义辖域都是后面的主谓结构,“也许”是对整个句子进行主观性地揣测描述。如例(7),“也许”位于句首,句法和语义辖域是整个主谓结构“这些乌鸦记住了些什么、它们凭着自己古老的本能嗅到了那场灾祸的气息”,“也许”是对整个命题进行揣测,通过语义上的停顿等方式强化其语义强度。当“也许”位于句中主语后,即主谓之间时,管辖范围变小,单单修饰其后的谓语部分,对谓语部分进行主观性描述。如例(8),“也许”位于主语“他们”后,句法辖域和语义辖域随之缩小为后面的谓语部分“是师徒,是父女”,显然语义强度也相应地弱化。可见,当“也许”的位置变化时,自身的语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弱变化,且语义强度与其句法辖域成正比:句法辖域扩大,自身语义就随之加强,反之就减弱。
语义指向的变化。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直接的语义联系[7]。从方向上看,语义指向有指前和指后两种,“也许”从语义指向上看,显然是属于指后这一类。不管它们位于句首还是句中主语后,总的来说,在语义上它们都指后,但是在具体指向的哪个成分上有所差异。位于句首的“也许”语义多指向其后的整个句子;位于句中主语后的“也许”语义多指向其后的谓语。例如:
(27a)老实和尚道:“[也许]你会不明不白的死掉,[也许]你会很快乐。”(古龙《陆小凤传奇》)
(27b)老实和尚道:“你[也许]会不明不白的死掉,你[也许]会很快乐。”
例(27a)中的“也许”位于句首,其语义指向是其后的整个句子“你会不明不白的死掉、你会很快乐”,(27b)中“也许”位于主语“你”后,其语义指向则变成了其后的谓语部分“会不明不白的死掉、会很快乐”。
结 语
总的来说,“也许A,也许B”句式中,当A、B 分句主语相异时,“也许”双用句的语义倾向于并列。当A、B分句主语相同,且A、B之间是绝对对立和相对对立的关系时,“也许”句的语义倾向于选择;当A、B是针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所列举的选择项时,如果选择项是任选,那么整个句式表现为并列,如果选择项是限选,那么整个句式表现为选择。此外,“也许A,也许B”句式中,“也许”位置的变化相应地也会引起辖域、语气强弱和语义指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