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秩毒蛾生物学特性及3 种植物源农药的室内效果测定

2022-01-04

武夷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毒蛾烟碱苦参碱

熊 文

(龙岩市永定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福建永定364100)

环秩毒蛾[Olene dudgeoni(Swinhoe)],异名环茸毒蛾[Dasychira dudgeoni(Swinhoe)],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秩毒蛾属(Olene),在我国分布于福建、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等省,国外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赵仲苓,2003)。 在浙江省环秩毒蛾是油茶的主要害虫之一,刘剑等(2012)对其在油茶上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报道,但未见对其防治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在福建省该虫寄主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通过室内外试验,初步掌握了该虫在福建省的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开展了3 种植物源农药的室内药效测定,以期为今后该虫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学特性观察

2018—2020 年,在福建省福州、龙岩、南平、漳州等地,调查环秩毒蛾的寄主树种。 同时采集其不同虫态带回实验室,置于透明的塑料养虫盒(20 cm×15 cm×10 cm),每盒5 头幼虫,并放入新鲜的带叶紫薇枝条(枝条切口端用吸水棉花保湿),每3 d 更换新鲜枝条,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连续观察,记录其幼虫生长、结茧化蛹情况;化蛹后将茧置于养虫笼(30 cm×30 cm×50 cm)中,每笼10 头,开始羽化后将蘸糖水的湿棉球放入培养皿中置于笼内,观察成虫羽化、补充营养、交尾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 共饲养观察150 头幼虫,并对不同阶段的虫态进行拍照。

1.2 药效测定

1.2.1 试虫来源 供试的环秩毒蛾幼虫为野外采集的2~3 龄幼虫,用新鲜紫薇枝叶室内养虫笼中饲养,饲养2 d 后,于2020 年6 月,挑选活力强的健康幼虫进行药效测定,室内温度24~33 ℃。

1.2.2 参试农药 选用3 种植物源农药为参试农药:1.3%苦参碱可溶液剂(天津益农生物科技公司);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中农田丰生物科技公司);4%鱼藤酮乳油(河北天顺生物公司)。 将3 种药剂分别稀释500、1 000、1 500 倍,配制不同梯度药剂。

1.2.3 测定方法 养虫笼为铝合金和0.3 mm 网孔直径的铝纱网制成的长方体(长×宽×高=45 cm×45 cm×70 cm)。 将5 枝60 cm 左右长的紫薇枝条放入养虫笼盛水的三角瓶内,每根寄主枝条上放入30 头幼虫,待其安定后,用手持喷雾器对枝条均匀喷雾,至药液湿润叶片,开始流下液滴为止。 每个浓度3 个重复,用清水作为对照。

1.2.4 数据分析 喷药后每天检查幼虫死亡情况,用镊子轻触幼虫,3 s 内无任何反应的判定为死亡,统计死亡率;用SPSS 17.0 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采用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布与寄主

在福建省环秩毒蛾分布于晋安、长乐、闽清、永泰、洛江、南安、平和、新罗、永定、连城、明溪、建阳、延平、武夷山、古田等地。 调查到的寄主树木有罗汉松科的竹柏(Podocarpus nagi),金缕梅科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犀科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千屈菜科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樟科的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山茶科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树(C. s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杨梅科的杨梅(Myrica rubra),桑科的榕树(Ficus microcarpa),蔷薇科的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桃树(Amygdalus persica)等不同科属植物,以幼虫取食叶片。 2019 年7 月,在永定区凤城镇北门山公园,发现数株10 年生以上的枫香被该虫取食掉1/3 以上叶片,每株虫口达数百头;2020 年6 月,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州金鸡山公园等处种植的紫薇上发现大量幼虫取食危害。

2.2 形态特征

2.2.1 成虫 第1~2 代为黑棕色,越冬代雄、雌体呈季节性异色。 第1 代成虫体长11~15 mm,翅展35~39 mm。 触角双栉齿状。 前翅浅棕黑色,内线弧形弯曲呈灰白色,径脉和中脉间有一不规则形棕色斑,中室末端有一浅棕黑色横脉纹,其周围为浅棕色。 后翅浅灰棕色。 越冬代雄成虫体色和斑纹同第1~2 代(图1A);雌成虫灰白色(图1B),体长14~17 mm,翅展37~42 mm;触角栉齿短小;前翅灰白色,在中线和内线区、中脉和径脉间有浅棕黑色椭圆形斑纹,中线到亚端线间有不规则黑棕色斑纹,后翅灰白色。

2.2.2 卵 黄白色,倒圆馒头形,上部平截浅褐色,中部稍凹陷(图1C)。

2.2.3 幼虫 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体色及体上刚毛出现很大差异。 初孵幼虫体黑色(图1D),胸部第2~3 节灰白色,体长约2 mm。 5 龄老熟幼虫体长40~49 mm(图1E),连同体毛长可达63 mm;体色灰白泛绿,体表散布浅褐色不规则斑点;体毛灰白色至白色。 前胸两侧毛瘤突出,各有1 束向前伸出的灰色羽状刚毛,其前端毛球黑色;第1 ~4 腹节背面有较长的棕黄色刷状毛束,第1、2 腹节的刷状毛后的体表呈黑色;第8 腹节背面有1 束竖起向上略后斜的棕褐色毛束,第9 腹节有较多向后伸的灰白色长毛。

2.2.4 茧和蛹 茧黄白色,长26 ~35 mm,宽5 ~8 mm。 茧有2 层,为毒毛和丝的混合物,外层蓬松,内层致密。 蛹体长21~32 mm,初浅绿色,喙、触角等处有黑褐色斑点,后逐渐变为黄白色。 被白色短毛,尤以腹部背面较多(图1F)。

图1 环秩毒蛾的各虫态Figure 1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O. dudgeoni

2.3 生物学特性

在福建省环秩毒蛾一年大多发生3 代,多以卵越冬,生活史详见表1。 第1 代卵5 月中旬开始孵化,至8 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第2 代幼虫在8 月中旬出现,11 月中旬开始化蛹,11 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进入越冬,越冬卵(第3 代)翌年2 月上旬开始孵化,4 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化蛹,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

表1 环秩毒蛾的生活史Table 1 Life history of O. dudgeoni

雄成虫羽化后移动至茧表面,待翅硬化后飞翔寻偶交尾。 雌成虫羽化后也移动至茧表面,等待雄成虫飞来交尾。 交尾一般在晚上进行,交尾时间为35 ~90 min,一般45 min 左右;交尾后次日,雌成虫将部分卵产在茧上,然后再飞去其它寄主叶片继续产卵,每雌虫产卵量可达410 多粒,平均 305 粒。 幼虫共 5 龄。 越冬卵在 2 月上旬开始孵化,1、2 代卵产后经 7~15 d 孵化,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习性。 1 龄幼虫在叶片上啃食表皮,形成一层薄膜;3 龄以后幼虫可取

食全叶。 幼虫白天多停息,很少活动,高龄幼虫停息时第1 ~3 节腹背刚毛合拢,状似一束刚毛;晚上活动取食或迁移。 老熟幼虫爬至寄主的中下部叶片下,以丝连缀2 ~3 片叶结成短椭圆形茧,幼虫在内化蛹,预蛹期4~7 d,蛹期5~7 d。

2.4 施药后不同时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

3 种植物源农药对环秩毒蛾2 ~3 龄幼虫的室内药效见表2。 施药后第1 天,对照组未出现死亡,各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差异较大,施用4%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可溶液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后,环秩毒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5%~56.9%、41.3%~72.7%、58.4%~73.2%;施药后第3 天,4%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可溶液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不同稀释倍数药液下,环秩毒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7%~84.8%、63.8%~87.9%、71.8%~88.1%。 其中以1.2%烟碱·苦参碱乳油效果最好,施药后第7 天,校正死亡率在91.8%以上。

表2 3 种植物源农药对环秩毒蛾2~3 龄幼虫的室内药效Table 2 Measured toxicity of three plant-derived pesticides on the 2~3 instar larvae of O. dudgeoni

3 结论与讨论

前人记载环秩毒蛾寄主植物有油茶、茶树、鸡爪槭(Acer palmatum)、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桂花、木荷、玉米(Zea mays)等(刘剑等,2012)。 本研究除以上寄主植物外,还新发现寄主林木有紫薇、闽楠、浙江楠、樟树、杨梅、竹柏、榕树、山樱花、桃树等。 根据文献记载和本次调查,环秩毒蛾幼虫在野外可取食不同科属植物23 种,说明其是适应性很强的多食性昆虫,加之一年发生3 代,产卵量可达410 粒等因素,一旦外界环境条件适合,环秩毒蛾大面积爆发成灾的风险很大。 同时也发现野外枫香、紫薇上虫口密度较高的现象。 目前该虫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1.3%苦参碱可溶液剂、4%鱼藤酮乳油3 种植物源农药室内药效初步试验表明,均有较好的致死效果,尤其是1.2%烟碱·苦参碱乳油,3 种稀释浓度下施药7 d后校正死亡率达到91%以上。 烟碱、苦参碱、鱼藤酮等药剂均属植物源农药,是绿色环保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施药后不易产生抗药性,易于分解,对施药环境及非靶标动物安全,前人已有防治刚竹毒蛾、淡竹毒蛾、杉木扁长蝽、竹斑蛾等不同害虫的研究(刘双清,2016;陈明,2016;茅隆森,2018;杨希等,2018;许春枝,2019)。 防治环秩毒蛾,生产上可考虑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3%苦参碱可溶液剂进行喷雾,但林间防治最佳浓度、施药方法等有待进一步试验。

致谢:福建省林科院何学友教授级高工、宋海天工程师在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华南农业大学王厚帅副教授审定环秩毒蛾学名,在此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毒蛾烟碱苦参碱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及其开发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如何防治肾毒蛾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
龙眼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