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1例
2022-01-04薛紫罗颖何仁亮
薛紫, 罗颖, 何仁亮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9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脱发伴白发增多11个月余于2020年6月11日至我院就诊。1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发际线上移、脱发伴白发增多,无头皮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同期出现双手掌、双足底红斑、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既往斑秃、甲亢、缺铁性贫血等病史,否认湿疹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否认冶游史、吸毒史。皮肤科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侧额角发际线上移约3 cm,呈M型,全头散在的弥漫性大小不等的脱发斑,直径0.1~0.2 cm,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全头散在白发,头皮散在少量毛囊性丘疹,头部未见脓疱、溃疡,未见红斑、鳞屑,眉毛、睫毛无脱落,拉发试验(-),双手掌、双足底散在对称性红色斑丘疹,角化明显,伴鳞屑,无水疱、糜烂、渗出(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单核细胞绝对值0.69×109/L↑,单核细胞百分数11.5%↑,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HIV抗原及抗体测定: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明确HIV感染,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定性(+),TRUST定量(1∶128),TPPA试验>1∶1 280。头皮脱发斑处皮肤镜检查提示:可见点、片状无毛区内毛囊开口存在,散在少量黑点,毛干粗细不均匀,变细毛干超过20%,未见明显断发、感叹号发、螺丝样断发等,未见毛细血管扩张、鳞屑等征象(图2A、2B)。头皮脱发区病理组织活检示(图3A~3C):真皮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见休止期毛囊,周围纤维包绕,毛球部见浆细胞,弹力纤维无明显改变,爱辛兰(-);PAS染色:个别毛囊基底膜增厚,其余基底膜清晰。病理诊断:考虑斑秃,不除外梅毒。临床诊断:①HIV阳性、梅毒阳性合并脱发;②雄激素脱发。治疗:2020年6月25日、2020年7月4日及2020年7月10日分别予注射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治疗,共3次,并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HIV治疗。2020年11月复诊:脱发情况好转,可见弥漫性新生毛发,白发基本同前,双手掌、足底红斑、鳞屑消退,角化过度好转(图1D、1E)。后随访,得知患者已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复诊,接受其余治疗;因居住外地,暂不想返院复诊。
图1 患者治疗前虫噬样脱发(1A),双手掌(1B),双足跖(1C)弥漫分布边界不清暗红色斑丘疹,伴少量鳞屑;治疗后双手掌(1D)、足跖(1E)皮疹消退
图2 治疗前脱发区皮肤镜 2A、2B:毛囊开口存在,可见黄点征、白点征、毳毛,少量黑点,未见断发、感叹号发表现
图3 脱发区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 3A、3B(横切):可见一毛囊结构消失、中央灶状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3C(纵切):毛囊周围可见少量浆细胞浸润,毛囊结构未见明显破坏(3A:100×;3B:400×;3C:20×)
2 讨论
梅毒脱发是梅毒二期表现之一,属于非瘢痕性脱发,典型梅毒脱发表现为:①“虫噬样”脱发斑,全头散发,小斑片型非瘢痕性脱发[1];②弥漫性脱发,无明显脱发斑,临床表现类似休止期脱发或弥漫型斑秃的非瘢痕性脱发[2]。梅毒脱发分为“无症状性梅毒脱发”及“有症状性梅毒脱发”,前者临床仅观察到头部斑片状或弥漫性的脱发斑,不伴有皮肤、粘膜的梅毒损害表现,而后者除了有斑片状或弥漫性脱发外,还伴有二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3];在1993年美国报道过1例HIV阳性、晚期梅毒的普秃患者,该患者同时伴有头部、躯干、四肢末端散在色素减退伴角化过度的斑块及色素沉着斑,提示HIV阳性合并梅毒的患者可以有更多不寻常的表现[2, 4];1995年Cuozzo等[5]报道了2例梅毒脱发患者,其中1例为33岁男性,HIV阳性合并梅毒,全头呈弥漫性脱发,头皮病理活检提示:休止期毛发增多,占比超过30%,可见少量新生微型发,毛囊周围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余无特异性表现;2013年报道了1例梅毒患者的“虫噬样”脱发斑,若患者没有皮肤、粘膜等损害表现,则临床容易误诊[6];2014年叶艳婷等[7]详细展示了梅毒性脱发皮肤镜下脱发区内黑点、黄点征,毛干色素减退等表现。本例患者同时也出现了白发增多的现象,其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患者在感染梅毒及HIV后,可能因为皮肤或粘膜损害、脱发、关节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其他感染性疾病等临床表现而就诊,隐匿性较高。本例患者以全头弥漫性分布黄豆大小脱发斑及双手掌、足跖鳞屑性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自觉症状,双侧额角发际线上移呈“M型”,皮肤镜下毛干变细,曾考虑诊断雄激素性秃发,但同时伴有全头散在圆形、类圆形小脱发斑及手掌、足底红斑、鳞屑,无法单独用雄激素性秃发解释。皮肤镜提示无毛区毛囊开口存在,少量黑点,却未见典型感叹号样发、断发;脱发时间持续11个月,皮肤镜下毛囊开口存在均提示休止期脱发,但手足红斑、鳞屑不符合休止期脱发表现。拔毛癖的患者可以出现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脱发斑,无明显自觉症状,但该患者皮肤镜下除了少量黑点,未见“V征”、火焰状发、卷曲发等特征表现,可排除。患者病程约11个月,皮肤镜提示头皮无毛区内可见毛囊开口存在,未见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开口消失、毛周角化、毛周红斑等表现,暂不考虑瘢痕性脱发可能。病理活检提示毛球部见浆细胞浸润,结合梅毒、HIV抗体血清学检查,最终确诊为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给予有效治疗后脱发及双手掌、足跖皮损均恢复。既往报道中未提及梅毒脱发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出现特异性白发增多情况,本例患者经治疗后,白发基本无变化,考虑患者的白发与梅毒性脱发及HIV感染无明确关系,但需更多病例明确。
梅毒脱发作为梅毒的二期表现,发生率通常在2.9%~7%[8]。一项对24例HIV阳性合并梅毒患者的研究中,片状脱发发生率可达12.5%(3/24)[9],但国内一项对43例HIV阳性合并梅毒患者的研究中,20例二期梅毒的患者中“虫噬样”脱发发生率为5%(1/20),未发现患者有白发表现[10]。提醒临床中遇到患者出现“虫噬样”脱发斑,皮肤镜表现主要为黑点,而缺少感叹号发、断发等典型表现,伴或不伴有皮肤、粘膜损害,完善皮肤病理活检提示休止期毛囊增多,毛囊周围可有浆细胞浸润,无其他特异性表现,完善梅毒、HIV及其他性病学相关筛查(血清TRUST、TPPA、梅毒螺旋体抗原抗体试验、HIV抗体试验)提示阳性[11],则需考虑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如果合并有神经系统表现,可尽快完善脑脊液VDRL试验等,帮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