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国利剑五十载 鸣镝长天护中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4 所成立50 周年砥砺奋进纪实
2022-01-04
1971 年2 月10 日,七机部一院14 所成立。
五十载峥嵘岁月,五十载春华秋实。重大型号飞试捷报频传,重要装备建设成绩斐然。
“鸣镝”利剑,呼啸苍穹!
“鸣镝”功勋,山河为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以国为重,担当强军首责丹心铸就伟业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中国航天事业铿锵起步。第一代航天人白手起家,严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要求,战苦寒,饮风沙,铸重器。上世纪70 年代初,应事业发展之需,14 所正式成立。
在集团公司党组、一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14 所埋首铸剑,以实干科技报国,以深情忠诚爱国,奏响了一曲浩荡云天的辉煌长歌。在新中国成立35 周年、50 周年、60 周年、70 周年阅兵式,抗战胜利70 周年阅兵式上,14 所研制生产的多型产品一次次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些扬国威、壮军威的利器,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
50 年来,几代人传承“以国为重”的血脉基因,勇担“铸国利剑、鸣镝长天”的崇高使命,朝着“引领再入飞行、开拓空天伟业”的发展愿景,瞄准科技前沿,不断创新进取,努力为国家提供“好用、管用、实用”的武器装备,持续实现技术上一次又一次跨越,事业上一次又一次飞跃。
50 年来,14 所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国防科学技术奖285项、军队科学技术奖11 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29 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1 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4 项。质量体系不断完善,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一线班组类),获得项目类和组织类中国航天质量奖,获得全国五星级现场2 个、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ICQCC)金奖7 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4 个、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项目奖41 个。
创新驱动,抢占战略高点赢得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
50 年来,14 所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善于攻关、勇于创新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以刘连元院士、朱广生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脱颖而出,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14 所还设立了鸣镝创新基金、鸣镝技术创新奖等,奖励预研创新先进部门和个人,激发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50 年来,14 所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纲领,响应院“大研发”体系部署号召,以技术创新建设为主线,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为牵引,辐射带动“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发展。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50 年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14 所还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带动新型装备立项研制,快速提升批生产能力,强化技术领先地位,支撑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做好重大战略领域、基础前沿领域和自主可控领域的布局,努力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促进科技创新模式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丰富创新组织体系,实施精准管理体系,完善创新保障体系,强化创新人才梯队——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发展拥抱未来。
深化改革,释放不竭动力赋能长远发展
自力更生、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想的必由之路。
按照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1”改革顶层架构的部署、“三高”发展要求,14 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持续提升所战略闭环管理能力。逐步推进所内科研生产模式、组织机构等的转变和优化;对标一院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V2.0,形成14 所系统性改革思路。
围绕航天强国战略目标,以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为核心脉络,14所将以研发队伍、研制队伍、批生产队伍、综合保障队伍等4 支队伍为主要载体,向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生产、综合保障科研生产体系,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两化融合、专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业财融合、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等,努力建设成既能为用户提供“大批量、低成本、高质量”的高端产品,又能为专业领域发展提供技术、能力支持保障,还能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高端人才储备的世界一流航天装备供应商。
市场导向,优化能力布局促进产业发展
只有让科技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动能转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14 所以需求为牵引,服务型号研制任务,坚持保成功与强根基并行,打造“一个核心,多点辐射”的布局架构,统筹规划四大试验群,推动体系效能型能力建设。IPT 设计仿真协同中心,助力型号产品实现并行研发;射频注入式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有力支撑多个型号的立项和研制;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系统,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14 所持续加大产业研发投入力度,研制了手持地理信息移动作业终端、高速载波通讯单元等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服务千家万户;研发的三相融合射流清洗设备,以环保为核心要义,获2018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铜奖、2018 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等荣誉;2019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鸣镝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于“航天+”智能飞行器、综合智慧电子、环保三个方向的产业化发展思路,致力为用户提供设计、制造、试验、服务、应用于一体的系统级解决方案;2021 年,14 所着眼未来发展,在长沙建设创新研发中心,积极拓展新领域、新产品,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步。
党建引领,发挥政治优势汇聚发展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14 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8·26”重要批示,围绕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各项部署要求,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学习百年党史,汲取智慧力量,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发展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高”发展。50 年接力奋进,14 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构建“鸣镝幸福工程”,群众工作深入人心。14 所以成才工程提升职工获得感,以文化工程提升职工自豪感,以暖心工程提升职工安全感,以关爱工程提升职工归属感。14 所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总体室结构组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强化共青团与青年工作,全面激发青年创造力,获得中央企业、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人员关爱工作,让全体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50 年太长,峥嵘岁月稠;50年太短,弹指一挥间。上一个50 年,14 所干部职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守江河安澜,护人民安宁。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涌,下一个50 年,14 所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航天一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以创新者的勇毅劈波斩浪,以奋斗者的姿态行稳致远,建设世界一流航天装备供应商,谱写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