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趋势分析
2022-01-04姚雨琦
姚雨琦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是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参考其所拟定的同时期存贷款利率产生的。它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也能够作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它代表了当下社会资金流动、资源配置的中介交易成本,还能反映宏观意义上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严格利率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统一制定和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职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也逐步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重视和利用利率工具引导社会资金流动和优化相应资源配置。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让政府放开或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各项管制,市场及资金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存贷款利率水平。但是,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激进”的,而是“渐进”式的,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以后,利率市场改革的步骤有所加快,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放开了除城乡信用社以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以及存款利率下限,并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了“最后一公里”,我国银行业正式进入存贷款利差的市场竞争时期。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逐步实现,银行业过去稳定的利差失去了政策保证,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取优势,银行会竞相提高自身的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存款,进而提高资金成本;同时,为了吸引更优质的客户,它们也会选择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来发放贷款,扩增自身名下的资产规模,但这种形势必然会引发市场竞争,导致存贷利差朝着收窄的方向变化。而存贷利差的收窄给商业银行尚未彻底转变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进而推动银行经营模式的转换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本文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的大背景下,分析研讨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动的趋势,进而了解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收益能力和相关发展的策略变动,以期推动各银行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使之协调有序地改进和发展。
下文的研究架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所引文献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的有关概况,第四部分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收窄趋势变动,第五部分是阐述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变动的影响,最后为结论与有关应对措施。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在银行利差和利差影响因子方面的探索讨论上,国外学者起步早,到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稳定的理论体系。
Ho和Saunders[1]两位学者第一次提出可以把银行当成动态做市商,即一种满足借款方资金需要和储户资金供应的相应中介机构,为探索银行息差的影响因素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表示,通过建立交易者实验模型,银行可作为风险规避交易者,很明显银行应当被看作贷款交易双方的一种媒介或者是桥梁。银行的行为属于单纯通过设定某一存贷款利率来调节控制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活动。他们认为,金融市场的组成结构、交易规模与利率变化等多个影响因素都对银行利差有极大的影响。
Männasoo[2]认为,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一般取决于风险回避和银行业本身的市场组成结构,而货币金融交易市场的利率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影响较低。
Beck[3]、Amidu[4]等有不相同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表示,因利率市场化变化发展而产生的长期低息差环境能减少实体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成本费用,进而增加其投资成功的可能性,降低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程度,这必然能对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有所裨益,减少其未来破产清算的风险。
Li和Liu[5]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长期和短期利率的传递都将变得更快、更完整,这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利差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国内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政策背景下,银行利差因此产生变化的情况;另一种则是全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利差变化的影响或决定因子。
李菁楠和任森春[6]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大背景,以17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通过建模系统分析当下利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盈利水平的影响作用。实验论证结果最终表明,由于商业银行当下的实际利差远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基准利差,因而即便利差趋向于收窄,但对商业银行的效益而言其影响不大。
李济东[7]、张晓薇[8]等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贷利差收窄虽然会给银行的经营绩效带来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减少经营管理时的一些风险。
彭建刚等[9]学者立足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建立市商模型进行调整分析,并基于12年间4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得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使银行方面的存贷利差呈现出了“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态势。
盛松成和童士清[10]研究分析的时间段,是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处于数年来历史最高水平的时期。鉴于此,继续保持较高的存贷利差将不利于我国的宏观调控。在研究分析过相关时期的经济金融形势后,他们的意见是通过继续稳步推进利率改革的市场化来适当减小银行的存贷利差水平。
三、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的基本情况
(一)存贷款利差的内涵
存贷款利差,通常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净有效差值,也就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有效差值,通常分为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类。
毛利差又称为名义存贷款利差,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存款和贷款间利率的差值。其运算方程式具体如下所示:
毛利差=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平均余额-存款利息支出÷存款平均余额
=平均贷款利率-平均存款利率
净利差又可以称为实际存贷款利差,其意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得到所谓的净利息收入,用该项除以商业银行与利息相挂钩的资产得到净利差值。其运算方程式具体如下所示:
净利差=(贷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全部利息类资产
在本文中,笔者选用净利差来衡定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原因如下:
第一,净存贷利差在学术界有较高的认知度,可接受性高、说服性强;第二,相较于名义存贷利差,净利差更可以代表商业银行真实的利息效益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好地表现出银行的盈利水平与经济风险的管控水平,而且能更准确地反映银行自身积极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能力;第三,净利差的计算公式能更直接有效地体现各商业银行在利率上下浮动的区间范围内所调整的差异存贷款利差,是一种能较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实际发展情况的算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为保证所选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本文依据我国银监会对上市商业银行的一些分类标准,从我国众多的上市商业银行中,挑选了15家作为样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并且把它们归分为3大类: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与交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就是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3家城市商业银行,即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样本覆盖年限为2008~2019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各银行年报以及Wind资讯数据库。
通过分析表1,我们可以发现2008至2019年国内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总体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收窄”的变动趋势。
表1 2008至2019年度我国15家上市银行存贷款利差一览表单位:%
续表
而利率市场化的开展与深入,使存贷款利率数值先上升、后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金融经济交易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物质资源配置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政策的全面管制,所表现出来的并非交易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效益,国家对利率的管制会让利差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使得存贷款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收益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过分依仗利息经济收入的原因之一。在官方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后,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监管相对宽松,因此利率成为真实准确反映资金供求及变动状况的指标之一,利差会受到市场实际需求与市场供应两个方面的压力,银行业无法再推行旧有的传统类型的工作业务作为主要收益业务。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工具改革创新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些将会引起存贷利差出现收窄的趋势。
四、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的对比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利差变动这一视角,选取2008~2019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有关数据,并考虑到样本构成所需要的代表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将全体样本银行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通过图例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下列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是否存在差异,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的对比
结合表1和图1可以看出,除去2008年的数据,自2009年始,在节点2016年之前,整个利差水平的走势是不断上下小幅度波动、趋向于收窄的态势。而依照表格所给数据并结合相关时代经济背景,2008年五家银行数值偏高,是我国为应对2007~2009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推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属于稳定国内商业银行收益与发展的特殊管控措施。经济危机度过后,2009年的利差相比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收窄的趋势。而紧接着2010年经济数值转好,利差变动呈稳中回升的走势,这属于经济维稳后正常水平的回升。且由图数值变动总趋势及表数据可见,随后几年五家银行回升的利差数值并没有突破各自在2008年发布的最高值。因此,纵观数值整体变动趋势,我国存贷款利差的水平依然是处于平稳收窄的发展态势。
图1 2008~2019年我国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动趋势
结合前述政策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是由于国家在不断放宽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并在2015年下半年宣布了取消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因此,这几年间的存贷款利差呈现缓慢下降、收窄的态势。之后的几年,五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利差变动幅度并不一致:工行、农行以及建行利差水平总体是稳中收窄的发展态势,没有过大的变化波动;交行存贷利差水平自2013年始一直处于平稳收窄波动的总体趋势;而中国银行的存贷利差大幅度持续上升,但由于四家国有银行都未突破自身在2008年的最值,所以总体利差波动仍是处于小幅度波动、趋于收窄的态势。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的对比
结合表1、图2以及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比较看出2016年、2017年的时间节点前,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变动走势与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大体上能保持同样趋向收窄的态势。即2008年,因世界性金融危机各家股份制银行利差数值普遍较高;2009年后经济缓慢恢复,各家银行的利差数值底部回弹,总体呈上升态势;2011年各家银行利差开始不断波动,趋于收窄。总体来讲,不考虑经济危机的影响因素,自2009~2017年,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大致呈现了“先上升后收窄”的变动趋势。
图2 2008~2019年我国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动趋势
其中,中信银行自2009年的2.39%先回升至2011年2.85%,紧接着走势不断波动趋于收窄,数值一路降低,属于大致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而招商银行的利差水平在七家中整体数值偏高,在走势图中一直处于较上的位置;2011~2019年,相较于其他银行而言,它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动趋势,且数值并未超过2008年的最值。民生银行在图示几家银行中变动幅度最大,但总体也是处于不断大幅度波动趋向“先上升后收窄”的态势。因此,各股份制银行整体也大致呈现的是“先上升后收窄”的走势。
(三)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的对比
依照表1、图3以及上述内容,相互比较后我们能够看出在2016年的时间节点前,这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变化走势与前面列举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变化总趋势并无太大的差异,大体上都能维持渐趋收窄的态势。
图3 2008~2019年度我国3家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动趋势
2008年,因世界性金融危机各家银行利差数值普遍较高;2009年对比其他两类银行的利差数值骤降,城商行受影响的程度可能相对较低,该类银行其利差收窄较为平缓,到次年才开始逐步回升,直至2012年其中两家城商行的利差数值才开始呈现平稳缓慢的渐趋收窄态势。而南京银行的利差波动可结合图示走势与表内数据来看,该银行自2008年起利差渐趋收窄,直至2013年才开始爬升,后于2015年同其他两家银行再度收窄。
总体来讲,除去2008年,自2010~2016年,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都大致呈现了“先上升后收窄”的变动趋势。
而自2016年过后,三家城商行利差变动走势与上述股份制银行利差走势类似,整体数值缓慢回升,但都没有超过2008年的最值。因此,各城商行整体也大致呈现的是“先上升后收窄”的变动趋势。
(四)三类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的对比
结合表1、图4及上述分析内容,我们能够很清晰地从图中看出全样本15家银行平均的利差水平,他们总体呈现的变化走势较为一致,即“先上升后收窄”的变动趋势。
图4 我国2008~2019年三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化态势
分时间段来看,2008年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三类商业银行平均的利差数值呈现出极高的最值;到2009年,各银行走出危机阴影,存贷利差水平数值骤降,之后开始逐步回升;2010~2016年,全样本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水平小幅度波动,但整体仍是收窄的态势;2017~2019年,全样本商业银行总体呈现小幅度回升的态势,但整体数值仍是低于2008年利差的最值水平。因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业银行整体存贷利差平均数值水平大致呈现的是“先上升后收窄”的趋势。
综合上述图例分析,从各家商业银行利差数值的整体变动走势来看,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变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商行,这无疑体现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改革和外在因素冲击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自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进步快速,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资产总规模庞大、日常净收益额高、线下网点大量分布且具有较强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因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其他银行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受我国历史及过去制度政策体系影响,民众对其的信任度远高于各家地方银行。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客户群体、较强的影响力以及专有的产品销售渠道,即便是在存贷利差收窄的变动情况下,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极大程度上也会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因而,无论是日常盈利的稳定性,还是未来发展的稳定性,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属于最稳定的一类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在这一点上很难迎头赶上。
此外,随着存贷利差的渐趋收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在逐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并吸纳精通信息技术和专业对口的人才来发展自己。
另一边,对比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更高效地应对变革深入推进所带来的风险。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重视对外扩张规模与分布更多服务网点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侧重“提质高效”这一方面,它们对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辨别相当敏锐犀利。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最近几年发展进步相当快,它们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几年里吸纳了很多对口的专业技术综合管理人才,以此构建了较为系统的银行利率风险监测管理系统。
而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显著的地域特征。它们通常是由各级地方的政府发起、建立并控股,其发展定位与目标计划都是为满足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各种需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动该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因此它们和各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密切相关。
不同于前两者,它的经济风险控制管理水平较弱。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全面发展,银行间同业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存贷利差的持续大幅度波动使整个城商行大类在总的各种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较弱势的地位。因此,它们必须做出有效决策,尝试调整并产生新型业务,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朝着未曾涉猎的业务领域进步。这无形中增加了它日常运营管理的经济风险,而且城商行建立的时间普遍较短,还没有形成类似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的系统的风险监测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专业技术人才与金融工具设备的缺乏更加雪上加霜,使其对利率风险监管更为力不从心,长期怠慢、拖延发展下去将会不利于城商行的未来发展进步。
五、存贷款利差收窄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出发,存贷款利差的变动能有效引导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进而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存贷款利差是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盈利的重要因素,它能带动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性。所以,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存贷利差收窄,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又是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一)影响盈利能力,改变经营收入
结合国情,通过分析过去10年间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可以发现,以净息差收入获益为主的传统业务仍然是各商业银行日常盈利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存贷利差受我国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的影响渐趋收窄。
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其日常经营绩效与资本积累的重要指标,存贷利差的收窄使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商业银行日常进项额减少,进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水平,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综合管理难度,使各商业银行不得不转而选择提高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以更细致的管理模式来努力维持往期的利润水平。
(二)加大商业银行日常经营风险
时下,存贷利差数值的变动和银行的日常经营收益息息相关,各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激烈,这很有可能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
在改革未被推行前,银行处于国家的利率管制监控下,各商业银行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利率标准吸纳资金,因此所面对的风险比之现在并不是特别大。
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利率波动得更加频繁,存贷款利差渐趋收窄,各类风险因子增多,导致风险监测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而商业银行经营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这时,就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来评测风险,并使用合理有效的管控措施来规避利率风险给银行带来的危机。
同时,当下银行业务渐趋同质化,各商业银行间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小银行无论是在资产规模、信誉还是在影响力方面都与大型银行相去甚远,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银行的未来发展绝对不能单纯强调业务规模的拓展而忽视了该情况可能伴随的风险,要选择能够保证自身未来经营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业务,努力避免同质化和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影响未来可持续发展
由于疫情和时代发展,当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存贷款利差处于收窄的变动趋势,各商业银行依靠净利息收入所支撑的盈利模式对其未来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显然都不具有可持续性。
综合前述内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后,存贷款利差渐趋收窄。落实取消利率管制这一政策后,无论是银行存款负债方,还是贷款资产方,资金系统都会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压力,其未来发展很难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而在政府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减税降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大背景下,各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张,之前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议价优势逐渐消失,银行长期依赖净息差来获益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已经不能只是承担融资中介的传统桥梁,而要去成为能承担起未来综合服务发展中介的新式桥梁。因此,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净息差获益的生存方式亟须转变。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立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在对国内外理论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2008~2019年度15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数据,又将全样本数据进一步细分为三大类,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变动趋势及其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走向呈先扩大再收窄的态势;存贷利差渐趋收窄给银行日常经营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营风险。
(一)研究结论
第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逐渐深入对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产生了显著且深远的影响。根据有关信息内容,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期,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利率自主定价权,即可提高贷款利率以获取更多利差,而存款利率逐渐放开后,市场竞争加剧,银行负债压力增加。结合文中2008~2019年的数据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扩展,银行存贷款利差渐趋收窄,使各家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固有的经营模式,主动选择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发掘新的利润收益源泉,以期能够逐步降低对以存贷利差获利的依仗程度,选择适合多元发展业务经营的模式。
第二,根据上述分析,如何在稳健管控银行风险的同时,还能保证该有的盈利水准,这是商业银行关注的一大重点。存贷利差的渐趋收窄有利于金融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无疑提高了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另一边,利率市场化的完成,使原先受管制的存贷利率上下浮动更为频繁。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做到适应利率波动下的风险管理模式,直面利差收窄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要对不确定的利率风险进行规避、利用金融创新产品对风险进行分解或转移。
第三,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依照上文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存贷利差虽有浮升,但仍处于收窄的态势,并在各个类型的银行中皆有所体现。
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净息差可能会进一步缩窄,商业银行若想保持较为有利的市场地位,需要尽快脱离以存贷款利率作为主要收入的旧有传统发展方式,逐步减少对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要结合实际处境,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努力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和销售产品结构,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丰富业务种类,从而带动银行多元化发展。
(二)商业银行应对存贷款利差收窄的举措
1.转变盈利模式,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和特色化经营
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推进,存贷利差受我国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的影响渐趋收窄,面对该变革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试图打破以往的盈利模式,优化内部融资结构,拓宽利润收入来源,提升业务创新能力,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并由此扩展新的业务领域,减少对净息差收入的依赖,发挥自身有效优势,增强在未来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期通过其他类别的盈利项目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应由以净息差收入为主,转变为通过净息差、服务、投资等多元收入项目来实现均衡增长的盈利模式。这种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经营选择,不仅有利于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更有利于提升其未来顺应利率市场化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股份制银行起步相较前者晚了些,不论是业务种类还是网点规模都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实现专业特色化经营发展,积极寻找自身优势点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在某些产品上要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而城商行不同于其他两类银行,它的优势在于区域性。城商行要在极大发挥自身地域优势的同时,针对本区域客户的服务需求,努力吸引新的客户,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开展新种类的业务,进而有效优化业务结构,做到将中间业务作为自身未来经营的主营业务。要有较为长远的目光,不要将眼界局限在固有的盈利模式下,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提升贷款质量,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实现银行“增收节支”
由于大型商业银行与各国企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旦出现风险管控水平不到位的情况,对国企的资金注入则可能导致自身不良贷款率增高。因此,各商业银行要严格考察贷款人的信用及还贷能力,审核各项流程,减少不良贷款,提升贷款质量,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控,尽量避免盲目放贷的行为,从而减少银行利润风险的发生。
当前,各商业银行日常盈利的主要来源仍是存贷款利差。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存贷利差渐趋收窄,各类风险因子增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风险管控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应尽快提上日程。
同时,存贷利差的收窄也造成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增加,导致其日常进项额减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使各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向,选择增强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抵御、管控风险的能力,减少可能面临的风险发生,以更细致的管理模式来维持往期的利润水平,进而达成银行“增收节支”的效果。
因此,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银行应当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层面,将非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缩减,做好风险防控预警工作,努力搭建一个完整的有利于其发展的风险保障体系。
3.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推动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使存贷利差变动呈现渐趋收窄的整体态势。为了应对这一改变,各商业银行主动选择调整经营思路,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客户特点、应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自设一套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新式体系,不断加快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推动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各银行对其的运用水平将很大程度影响到日常经营的效率。金融科技包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诸多部分,它的兴起给商业银行送来了焕发活力的先进理念与科技工具,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业务的结合方向是商业银行在保持原有框架同时,打造银行特有的相关科技。在没有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前提下,仅仅依靠目前线下业务拓展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工作效率也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当下,各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决策权,能够通过丰富其他融资渠道和手段,缓解收入的不稳定性,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线上与线下发展业务渐趋融合,并以线下为主打逐步推进线上业务的发展,努力做到在保证自身服务质量、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未来的经营效率,推动未来金融业“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发展。这无疑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