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高校科普现状分析*
2022-01-03程雨虹曾学燕罗华宇
程雨虹,曾学燕,淳 玲,罗华宇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四川 成都 610100)
高校拥有顶尖的科学人才与技术,以及各种先进的设备。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1]中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2016-0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部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高校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以及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并督促高校加强日常科普工作[2]。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文献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大量文献中找出主要的研究领域、领域之间的联系(即通过哪些特定的文献)、每个主要领域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关键文献等。CiteSpace在多个学科及地区应用广泛,其用户多来自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和巴西等地[3]。
本文使用CiteSpace 5.8.R2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高校科普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通过分析关键词、作者及发文机构,总结出国内高校科普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次检索的文献为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文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1-09,检索的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检索式为(篇名:科普)AND(篇名:高校)、(篇名:科普)AND(篇名:大学)、(篇名:科普)AND(篇名:学院)。共检索到399篇文献,其中重复24篇,筛选后删除142篇,最后共得到233篇文献。删除的文献主要包括科普活动及会议报道、大学附属医院科普活动(医院自行组织、学校未参与)和社区、老年大学开展的科普活动。将筛选后的文献导入CiteSpace 5.8.R2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通过关键词共现、突现分析得出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同时对作者及发文机构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高校科普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
本次研究共纳入233篇文献,文献量较少,其中包括8篇硕士学位论文和225篇学术期刊论文。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最早的文献为吕桐春于1987年发表的《科普文学写作应该进入大学课堂》[4],作者在该篇文献中提到高校应该开设科普写作课以培养多能型人才并培养科普接班人。在2013年之前,中国高校科普相关文献发表较少,在2013年之后发文量开始逐步上升。2021年文献量回落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截止时间为2021-09有关。
图1 高校科普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
2.2 高校科普相关文献的发表期刊/学校分布
本次研究共纳入233篇文献,文献量较少,但涉及7所高校的学位论文和141种学术期刊,如图2所示。发文量占比前12的期刊如图3所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多发表在普通期刊上,并且在发文量占比前12的期刊中,仅有《科普研究》《中国高校科技》以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三种期刊为核心期刊。纳入文献涉及的学科主要为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基础科学、信息科技、工程科技等。
图2 高校科普相关文献的发表期刊/学校分布
图3 高校科普相关文献的发表期刊/学校Top12
2.3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前20以及其中心性统计如表1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前10个聚类如图4所示。本次研究关键词的聚类主要包括:“科普教育”“科普工作”“科普创作”“高校科普”“高校博物馆”“高校科协”“高校图书馆”“科学素养”“科普基地”“综合素质”。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1 关键词频次TOP20以及中心性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到,高校教职工不仅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科学素养,还有义务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高校科协主要负责学校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数据[5],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高校科协1 607个,高校科协个人会员83.3万人。
根据分析结果,高校不但需要承担社会公众科普教育义务,还需要做好在校大学生的科普教育以及科普人才的培养。东北大学[6]通过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开展科普节科技节等科普活动、制定科普教育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以完善科普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2013-09,为培养高层次的科普人才,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试点高校招收科普硕士研究生,并形成了特色的培养模式[7-8]。高校也需要开展科普创作工作。在美国,科学家往往会利用空余时间编撰适宜青少年的科普图书,并且参与科普电视节目录制[9]。在中国,随着网络与自媒体的发展,许多高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教育。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方式开展科普教育。例如北京大学依托其考古、地球科学、基础物理等多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开展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冶金技术、珠宝玉石鉴赏、干冰实验等多种科普项目[10]。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高校博物馆中建设较成功的场馆之一,而该馆的建设主要归功于地球科学学院强大的教师团队[11]。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12]则通过一系列途径向小学生推广科普阅读。
2.4 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热点及趋势变化,如图5所示。图中黑色部分表示该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段。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量较少,因此仅有4个关键词突现。“科普工作”在2000—2009年近10年间都是研究重点,在这段时期,高校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好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成为高校的责任与义务之一。“科普人才”在2009—2011年间成为研究热点。在高校,人人可以是科普工作者,但是缺少专业化、高层次的科普人才。因此,国务院、教育部以及中国科协在2010年[7]、2012年[8]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推动中国科普人才培养。“科普资源”虽然仅在2017—2019年两年间突现,但是科普资源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研究者认为“科普资源”今后将再次成为研究重点。“高职院校”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开展科普活动。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能力薄弱。但是职业院校多拥有国家级、省级以及地方性重点实训基地,可作为科普教育与活动开展基础。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2.5 发文机构和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发文机构和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6和图7所示。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发文机构与作者分布非常分散,高校科普研究暂未形成合作网络。高校科普研究的主要研究学者为符昌昭、魏强华、刘新福、伍雪梅、任福君、万群等。符昌昭发文量最多,共发表了4篇文献,主要研究高校科普工作机制探索;魏强华致力于食品专业安全科普;刘新福主要探讨高校如何开展科普工作;伍雪梅主要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具体介绍科普工作的实践经过;任福君主要对大学科普的现状、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万群则聚焦高校科普人才培养。而发文机构主要包括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以及南昌大学等。
图6 发文机构图谱
图7 发文作者图谱
3 讨论
3.1 高校是科普的中坚力量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3]曾对2013—2018年间国内外发表的科普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得出国内与国外主要科普研究机构几乎均为高等院校,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高校。说明高校已经逐渐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与国外相比,中国科普工作起步较迟,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本次研究仅纳入233篇文献,发文量较少,并且多发表在普通期刊上。为使高校更好开展科普工作,教育部门需联合地方部门、科协以及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科普管理与奖励制度,将科普工作列为职称晋升条件,并与奖金、绩效挂钩,使科学普及真正成为高校教职工日常工作。同时科普工作的开展涉及科普人才培养、科普教育、科普资源创作以及科普基地创建等多个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
3.2 高职院校是高校科普的重要参与者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科研条件薄弱,实验室、图书馆配置与同类本科院校相比稍逊色。但是职业院校多拥有国家级、省级以及地方性重点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以依靠其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科普工作。2019年,国家开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中国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阶段。高职院校可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开展科普工作;通过高质量完成科普工作,为院校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添砖加瓦。
3.3 科学普及与高校发展相辅相成
高校教职工在开展科普工作的同时,会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高校也能够储备科普人才。同时,为科普活动制作的课件、动画、微课,建设的科普基地,都会成为学校的宝贵资源。通过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不仅能提升公众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还能增强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进步,也有利于学校发展。
4 结论
随着科技进步,科学普及方式多样化,科普涉及领域也逐渐丰富,比如人工智能、健康生活、灾害预防以及气象科普等,同时大学科普也是一个研究热点[14]。本次研究仅纳入233篇文献,文献量较少,并且多发表在普通期刊上;但发文趋势逐渐上升。中国高校科普工作还需要付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开展科学普及,促进创新发展。同时,本研究仅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国内高校科普文献,未将国外高校科普现状纳入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国内外高校科普现状对比分析,也可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共被引以及文献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