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爬山虎

2022-01-02惠明凤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

惠明凤

摘要:自然观察能力是幼儿获取更多人生经验和学习各种知识的开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要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能力,需遵从孩子的成长需求与探索本能,多提供机会让孩子与自然环境亲密互动,激发出原有的自然观察智能。本文以大班自然系列活动“探秘爬山虎”为例,分享培养幼儿自然观察能力的实践与感悟。

关键词:大班幼儿   自主观察    深度观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观察是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开始。幼儿自然情感的激发,以及自然探索能力的发展均建立在对大自然观察的基础上。自然观察能力是幼儿获取更多人生经验和学习各种知识的开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笔者将结合本班开展的“探秘爬山虎”系列活动分享在培养大班幼儿自然观察能力过程中的实践与感悟。

一、营造适宜环境,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对感官的信息收集主要来自于外在自然环境的刺激,在自然探究活动中,以观察为基本手段,为其提供良好的观察、思考自然环境是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内有着观察爬山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我们教室旁的晒台外墙上就爬满了成片的爬山虎,而孩子们对于爬山虎的好奇和兴趣正是从二楼围墙上残留的黑色爬山虎脚印产生的。为了便于幼儿观察,户外活动时我经常带孩子们去晒台,并鼓励他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随时过去。很快,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吸引住了所有孩子的视线,从随意到有意,孩子们认真的观察起了爬山虎,从嫩红的叶片长成为绿色、脚从细丝长成吸盘,从一楼攀爬到二楼,从开花到结出小小的、青青的果实等,孩子们充分观察到了爬山虎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这种愉快、自然的观察环境与气氛,都是幼儿所喜欢的,而且都对孩子具有启发性。

二、放手等待,给与幼儿自主观察的时机。

自然观察是一个由外界信息引发内化思维的过程,在引导幼儿观察真实的自然物质中,教师需要放手,给与幼儿自主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揭秘爬山虎的脚”活动中,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爬山虎的脚真的就像壁虎的脚一样,有吸盘会紧紧的吸附在墙壁上,轻易都拉不下来。一次,宇航和梓萱却发现一支藤蔓的头上有细丝,“你快来看,这细丝是什么?”“好像蜗牛的触角呀!”“这也是爬山虎的脚吗?”“不可能,这细丝上又没有大吸盘,而且它也没有吸在墙壁上啊!”……争执之下,他们向我寻求答案,我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不过你们继续观察,说不定就会发现秘密哦!”几天后,他们惊奇的发现,细丝变得和爬山虎的脚一模一样了。他们开心的拉着旁边的小伙伴说:“快来看,原来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呀!”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在孩子们遇到困惑时立即告知答案,而是把问题抛回给给孩子,鼓励他们在持续观察实践中获得答案。假如我把正确答案告知给孩子,也许幼儿就会更早更顺利地得到新发现,但也失去了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亲身经验的机会。由此可见,对老师的默默观察并非不管不顾,而只是在老师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究中自己去观察和探索,从而获得直接感受,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

三、善待好奇心和提问,支持幼儿的深度观察。

观察会使孩子对不同的事情产生浓厚兴趣,而强烈的兴趣也会将观察带入深度学习。幼儿在观察中因好奇会时常发问,教师耐心地给予科学、有效的支持,并引导他们持续观察、比较和分析。当教師发现幼儿的观察行为超乎预期时,应了解幼儿的实际想法和需要,并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支持,以适宜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

比如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前面一栋楼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孩子们惊叹壮观的同时对爬山虎攀爬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着爬满墙却唯独空出窗户位置的爬山虎,洛妃产生了疑问:“爬山虎为什么不爬到窗户上去呢?”回到教室后,我请洛妃和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困惑,随即大家对此又展开了讨论,宇航认为可能是玻璃太滑了,爬山虎爬不上去;佳忞则说是因为楼里面的人经常开关窗户,导致窗户上的爬山虎脱落了。最后,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解开困惑。于是,大家找来了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物体,想办法将这些物品固定在了围墙上。接下来的两周,他们每天早上必来围墙边打卡。经过许多天仔细地观察和比对后发现,爬山虎先后吸附在了毛巾、泡沫板、保鲜袋和木头积木上,最后甚至连最光滑的玻璃都吸住了。由此,大家得到了这样的共识:爬山虎会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攀爬。虽然爬山虎是可以吸附到窗户上的,但相比较而言,它更喜欢旁边粗糙的墙面,从而形成一种吸附不住窗户的现象。整个过程中,我作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一直为他们持续的自然探究活动创造充足、合理的时间、材料与机会,追随其观察的进程,捕捉有利的时机,顺势给予回应,精心观察,启发孩子的深入观察,协助孩子掌握相应的自然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鼓励观察记录,提高观察的系统性。

在自然观察活动中,幼儿用多种感官与真实的自然事物进行互动,但要让这些短暂、顷刻间的观察留下记忆,呈现观察的过程和深度,使零散的认知、发现最终得到梳理和延续,最有效的莫过于使用观察记录。在开展“爬山虎与攀附物的秘密”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记录每天的观察收获,使实验更严谨,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观察日记。孩子们每天都会来观察爬山虎,对爬山虎在不同物体上的吸附过程进行了追踪式的观察,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了观察日记中,最后通过观察日记获得了实验结果。在这样观察、讨论、发现、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既积累了通过观察获取的知识,也巩固了观察得到的印象,对爬山虎脚的生长和吸附过程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表征也由单一、稚嫩、简单的符号逐步变得丰富和完整,这对孩子今后进一步的学习非常重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幼儿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顺应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探索本能,用适宜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察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智慧地发现和探究,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发现与收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春苗.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策略[J].山东教育,2013

2、戈云.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科普童话,2017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大自然的浓缩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
区域游戏分享交流模式的建立及对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探究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信心
白板,让数学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