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材中德育融入的探索性研究

2022-01-02何明华贾倩帆黄紫欣关湘榆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新课标高中英语

何明华 贾倩帆 黄紫欣 关湘榆

摘要:本文采用教材分析的方法,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总结分析高中阶段对于中学生德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深入挖掘高中课本的德育资源;在《指南》中分类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德育内容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德育内容在高中教材中的融入特点;最后,对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德育融入的相关建议,并对高中英语教师使用教材进行德育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德育;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个体人生方向和价值定位与国家的整体素质和前途命运。杜威强调:“道德过程和教育课程是同一的”(Darwin,1981),学校道德教育应包含在学校日常生活和其他各学科教学之中,而教材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教材的德育要素融入情况影响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为德育融入提供根本基点,进而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升教育质量。现有研究中,尚存在对英语教材中德育内容分布不明确,具体德育要素要求不具体;对新版英语教材研究较少的局限性。因而,本文将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所划分的不同层次指标及要求,对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德育内容进行整理、归类与分析,总结德育内容在高中教材中的融入特点,以期为英语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教育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与建议,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新的视角。

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要点如下:

2.1.德育内容角度分析:

(1)依照《指南》分类框架,对选文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2)统计选文中每个德育层面及其具体内容出现的频次,并且计算各类德育内容在教材内容中所占的比重;

(3)统计德育资源出现的正反面角度的情况,正面为积极、肯定的角度,反面为消极、否定的角度。

2.2.呈现方式角度分析:

多模态角度:基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进行划分,并统计各种呈现方式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主题的文献,了解英语教材的编排思路和特点以及“德育”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指南》构建分类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内容逐一研读,从德育内容类别、多模态角度以及正反面呈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随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最后总结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融入特点,依据课标探究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德育的融入情况是否满足新课标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

3.内容分析

3.1理想信念教育案例分析

下面将对理想信念教育中领会国家发展使命、树立远大奋斗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三个二级指标进行举例分析。

位置:必修三第二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

内容:After working for a few years, she was sent to study in Europe and then, in 1939, in the US. She greatly impressed her American colleagues, who invited her to stay. Dr. Lin, however, rejected the offer. She wanted to serve the women and children at home.

作為时代新人的青年学生们要讲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国家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引用林巧稚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投身医疗事业的例子,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四史”,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分析

下面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家国情怀这一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位置:必修二第四单元的Listening and Talking

内容:该听力文本是一段对话,Paul是一位来到平遥观光的外国旅客,他在离开平遥之前与青年旅店的招待员Xiao Yan聊起自己旅行中的经历和感受。

平遥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平遥古城”是其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资源。听力文本从Paul外国旅客的视角,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平遥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领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本以音频的形式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在教师的引领下,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外国旅客的旅行的感受,从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的家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3.4生态文明教育案例分析

下面将对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认识生态文明、形成文明的自然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位置:必修二第二单元的Video Time

内容:该主要讲述了失去亲人的数百头幼象在饲养员的照料下,坚强地度过艰难的时光,从而重返自然的故事。

在本单元视频的开头,象语者介绍,由于人类捕杀大象,一些幼象失去了亲人,许多幼象因食物短缺或疾病而死亡。从象语者的描述中,学生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大自然的生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人类非法捕杀会对动物造成的生理以及心灵上无法逆转的伤害,从而唤起学生保护动物以及生态环境的意识。视频中的象语者细心呵护孤独的幼象们,直到它们具备回归自然的能力。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关注象语者,象语者像对待人类一样对待幼象,象语者对幼象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尊重、敬畏和保护大自然,并且应该以象语者为榜样,力所能及地保护动物和自然。

4.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德育内容融入教材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4.1 德育内容丰富,但分配不均

笔者们经过对教材内德育资源的分类和统计,绘制了如下所示的表格:

如图所示,在一级指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材的德育内容中占比最大,为30%,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则只占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所以占比较高,是因为其内涵涵盖的范围较广,除了侧重于国家层面的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内容,还包括了侧重于社会层面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内容以及个人层面的尽职尽责工作等内容;同时,其内容还着眼于世界,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等内容。因此,内容的丰富性导致其占比最高。

而理想信念教育则倾向于国家层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党的使命等方面,因此在课本中能合理融入的部分较少。

4.2 德育内容具备正反面论证,但分配不均

笔者们发现,教材内对于德育内容的展现,不仅仅是正面的,还包括了反面的例子,因此,笔者们经过对教材内德育内容的正反面展现的搜索和统计,绘制了下表:

如图所示,正面论证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反面,分别占比87%和13%。这是因为,课本中大部分反面内容都通过篇语篇中的片段,以衬托主角的正面态度(如必修三第15页托尼试图让主角帮助他写作文,获取他人劳动成果,而被主角拒绝)为目的,因此出现次数较少。

4.3 多模态形式丰富,但分配不均

笔者们绘制了教材中德育内容多模态呈现形式的基本情况,并绘制了如下表格:

如图所示,教材中67%的德育内容以文本形式出现,图片和音频的呈现分别占17%和13%,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内容仅占3%。这与教材的板块分布有关:文本主要出现在Reading and Thinking,Reading for Writing以及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Assessing Your Progress板块中,在教材中分布较广,图片则作为配图出现,音频主要融入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中或以篇章的配套音频出现,而视频则仅出现在Video Time板块里,因此分布最少。

5.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5.1 教材方面

5.1.1.增设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德育内容进行统计,发现教材中理想信念教育占比较少,仅为3%。中小学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使学生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理想信念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而言有距离感,可以在阅读文本中进行呈现,介绍中国革命史、革命先烈事迹以及国家重大成就等。同时可以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或者政治生活等情境,从而融入到对话文本当中,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5.1.2.适当平衡各项德育内容在单元中的占比

主题将单元的语言学习联系到了一起,内容编排较为紧凑,但也容易出现德育内容在单元或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够科学的情况。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其中生态文明教育所占比例最大,为59%,而其他内容此单元并较少涉及,较为单一的情感融入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建议,建材在围绕主题进行编排的基础上,丰富该主题所涉及的情感,平衡各项德育内容在单元的占比。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中可以适当加入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人与动物心理对比、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更丰富多元的文化和情感。

5.1.3.适当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并且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生涯,但许多学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而在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仅占2%,因此,教材中可以增设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的相关内容,比如讲述高中生的兴趣以及人生目标,或者名人的相关事迹等等,培养学生规划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5.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作为英语课堂上的引航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相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指南》对德育内容的分类,有意识地关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文本,结合课本,创设情境,发挥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最后,教师切忌大篇幅讲解德育内容,使英语课堂变为思政课堂,应该把握适当的度,在遇到合适的内容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展开讲解。

6.结语

英语课程教材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和人文性三个特点,教材既是语言技能的载体,也是文化知识的读本,更是道德观念的应用。本研究希望能唤醒英语教师德育意识,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能够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恰当地融入德育内容,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正义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文)[EB/OL] . http://news.jcrb.com/jxsw/201211/t20121118_988590.html,2012-11-18

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76-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管亚军. 杜威德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孙金慧.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吉林教育,2020(28):25-26.

邓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作者简介:

何明华(2000年10月),女,汉,广东广州,本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师范)专业

贾倩帆(2000年9月),女,汉,河南信阳,本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学(师范)

黄紫欣(2002年8月),女,汉,广东汕尾,本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师范)专业

关湘榆(2001年11月),女,汉,广东阳江,本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新课标高中英语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