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支持疫情防控税收政策研究

2022-01-01曹馨允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办税优惠政策税收政策

曹馨允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1)

一、我国支持疫情防控税收政策介绍

(一)2003年我国疫情防控税收政策介绍

初次应对疫情之时,我国相应陆续出台了有关稳定经济和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税收类优惠政策,旨在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大致分为支持防护救治、鼓励公益捐赠和扶持重灾行业三方面:

1.支持防护救治

为支持全民抗疫,号召防护救治,政策规定对于经历一线有关疫情防护或治疗工作的医务和参加防疫合规工作者的个人所得税免予征收;从另一角度来说,员工从单位收到的口罩等疫情期间必用物品和防护药品在个人所得税上免征。

2.鼓励公益捐赠

我国规定企业、个人以合理的方式捐赠用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事业的捐赠允许全额税前扣除;境外捐赠的有关物资免征关税和增值税,从国内国外双来源渠道给予鼓励补贴,推动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抗疫,保证物资供应充足。

3.扶持重灾行业

针对合规的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特殊行业给予对应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免除或减除,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

(二)2020年全球疫情背景下防控税收政策介绍

税收在疫情背景下的顺利实行需要通过帮助纳税人及时掌握和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现更好的政策实施效果。国家税务总局对疫情发生后,由国家发布并实施的有关费用或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实时动态更新,于2020年7月1日汇编了有关相应疫情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主要分为四类:

1.支持防护救治

与上述有关防护救治的税收措施类似,围绕疫情特殊时期取得的所得在个人所得税层面实行免征,具体内容包括员工从单位取得的口罩等专用物品和有关工作的补助奖金。

2.支持物资供应

肺炎的治疗需要口罩和专业医用药品等物资保障作为基础,包括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为了解决物资短期大量短缺问题,防护品生产企业急速购买设备、扩大供应量的企业所得税可一次扣除并对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最高效扩大物资生产需求规模;与此同时,为保障居民日常服务得到满足,对为保障国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交通、必需品物资运输、快递以及合规的生活服务行业取得的收入给予增值税免征;对国内无法满足、需要直接进口的疫情物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免征关税。

3.鼓励公益捐赠

从增加税前扣除和免税两个方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公民公益捐赠,降低物资保障的一部分经济负担。

在增加税前扣除方面,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捐赠途径的捐赠,包括现金捐赠和实物捐赠,对于企业而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税前扣除,对于个人层面来说,个人所得税可扣除;对负责疫情防治医院的合规捐赠的企业或个人,在各自层面的所得税可扣除。

在免税方面,实行多税种一并免除政策,对上述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捐赠免税进口物资范围。

4.支持复工复产

企业的复工复产有利于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在疫情大环境下为上述三类行为提供资金的支持与保障,为此,我国实行了大量减免税优惠,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在疫情时期存续经营期限,给予税收和个体工商户有关费用的阶段性减免,还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2020年所得税。特殊行业的亏损结转年限可延至8年,保证特殊行业的企业顺利度过此阶段。

5.稳外贸扩内需

通过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方式稳定外贸;对于扩大内需方面,则要通过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实行增值税的减免,扩大二手车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惠政策则采取沿用的方式,车辆购置税依旧免征。

二、两类疫情防控税收政策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两个阶段我国出台的疫情防控税收政策介绍可知,与2003年时期的疫情税收措施相比,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享受税收的减免企业范围扩大,快递收派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也加入享受减免税的行列之中,尤其是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的优惠力度加大,采取多种方式降低企业的税收压力;从享受优惠的对象角度来看,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控税收措施大多是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减免,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的扶持对象中,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方式更广、优惠力度更大,充分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保留企业发展活力,并和外贸的相关政策相结合,对内实施优惠,对外扩大出口,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甚至是稳定增长;从国家负担的压力角度来看,后者对于疫情捐赠方面的优惠制度里增加了多税种减免,鼓励国民实行公共捐赠的力度更大,国家的负担压力会有所减轻。

在2003年疫情突然发生,我国缺少应对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经验的背景下,为应对疫情而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借鉴性。通过对调动人员抗疫、充足物资保障和激励特殊行业三大方向给予优惠,在号召全国抗疫、全民抗疫上发挥了一定的调动作用,起到了一定正方向的影响。2003年我国第一次经历疫情这类突然变故,为应对疫情防控而出台的税收措施,为我国的财税部门今后面对不同种类、不同发展时代的疫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需要制定疫情防控税收政策等都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天来看,我国应对全球疫情防控的税收政策的制定与2003年比大有进步,是及时、有效的。一方面,从时间顺序线来看,2020年元旦后疫情突然爆发,而从次月起,我国财税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就陆续出台了有关疫情防控的物资供应和防疫救助的相关文件,规定了公告实行的起始时间为1月1日,并针对实时情况不断更新或出台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普及给有资格享受到优惠的纳税人,以解决疫情下发生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新冠疫情防控的税收政策很多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多部门联合制定发布,有利于政策跨地区和跨部门的有效执行,提高了政策的实施效率和实用度。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一经问世,及时在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转载和解读,并辅以实际案例分析,有助于纳税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最新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帮助各企业度过特殊时刻。

三、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丰富优惠政策形式

1.增加享有优惠政策的主体类型

就目前来说,现有政策仅规定参加治疗或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人群的限制条件,将在疫情中施以防控辅佐工作的慈善业相关人员、安全保障人员以及防疫物资生产保障行业人员因疫情取得的临时性补贴、奖金也纳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范畴,使不论是前方抗疫一线人员,还是后方保障人员都能享受对等待遇,齐心共同抗疫。对于从事疫情相关的疫苗研发行业的人员,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给予补贴,鼓励疫苗的加速研制,尽全力将发展趋势的快速增长阶段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值。

2.扩充优惠政策的实施方式

目前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延长亏损年限、允许部分或全额的税前扣除、免税的方式给予优惠待遇,其他优惠方式如投资抵免等考虑较少,税收政策的实施效应水平还有进步的空间。在世界经济遭受冲击的背景下,为尽力维持我国投资经济稳定,可将各类优惠方式考虑在内,对不同种类的补贴或所得优惠,针对不同情况和行业的特点,实行单一优惠政策或多种类的优惠方式叠加,以多元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方式共度时艰。

(二)加强互联网运用

1.深化“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机制

“非接触式”办税不是税务部门在疫情来临时的临时过渡措施,而是为了长久、持续巩固和深化服务质量的核心观点和方向,完善“非接触式”办税机制刻不容缓。

首先,要加大“非接触式”办税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的方式一齐宣传,宣传方式可以多样化,凭借广告、政策解读、操作流程图展示等多种手段,使网上办税流程清晰明了,减少纳税人疑惑,加快办税速度。其次,拓宽办税范围。一方面,增加“非接触式”办税的税种,做到尽可能网上办,对于需要到办税厅办理业务的,响应防疫号召,引导纳税人和缴费人分期分批错峰办理,避免出现人群聚集现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办税渠道,如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给予纳税人最大便利。

2.强化大数据税务分析能力

在内部信息方面,通过对增值税发票领用和使用情况等税收数据间接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经济分析,为全国经济的分析和发展贡献税务力量;在外部信息方面,实行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互相协助,加强税收信息共享,以便更好地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实际情况,从而和不同部门协商制定出更符合企业生存现状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风险管控方面,利用税收大数据探索更多税收风险模型,深化税收风险管控,做到对税收风险精准扫描、及时把控,准确掌握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办税优惠政策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研究
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的基层实践与设想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亿企赢“最牛办税员”活动结束 河北办税员百强榜公布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各城市具体优惠政策
河北国税开设“云办税厅”助力“营改增”
前三季度税收优惠政策减税2375亿元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