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今网络诈骗现象的调查分析*

2022-01-01铜陵学院严霞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骗局诈骗意识

铜陵学院 严霞

自21世纪互联网浪潮爆发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变化。通过第三方支付、网上购物、共享单车、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2019年的今天,我国已经可以实现只带一部手机和一张身份证,就能在国内畅游这种之前人们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互联网发展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网络诈骗就是其中让人不得不说的一个方面。新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给网络诈骗分子带来了许多便利,他们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网络诈骗,作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诈骗类型,国家对其是十分重视的,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然而,因为网络诈骗的虚拟性与流动性较强,其犯罪人员和犯罪地点的具体位置较难定位。因此公安机关方面事前无法预知,事后的追查也比较棘手,因此,面对网络诈骗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先从个人角度出发,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再辅以警察的帮助和司法的监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财产,免遭网络诈骗分子的毒手。但是要想做到个人防范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对网络诈骗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知道基本的被骗后的应对措施。

本篇报告针对当今网络诈骗频发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它的常见诈骗手法、主要受骗人群、应对措施和如何培养防骗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诈骗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今网络诈骗的现状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网上冲浪已经是一件再简单便捷不过的事情,就连不到十岁的小孩都可以轻易做到。然而,网络诈骗分子并不会因为你的年纪小而放过你。反之,他或许还想从你这骗到更多的钱。在面对现今网络上各种形形色色的骗术,没有人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自己能识破所有的破绽,完全不会被骗,即使你在现实生活中再是精明不过。每个人都不能时刻紧绷着神经,总是会有小心松懈的时候。近些年来,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损失的金额也是越来越大;还不止远离网络的大爷大妈们不幸被骗,就连在网络上混迹已久的明星大V也纷纷步入陷阱;各类诈骗信息不断地登上微博热搜,新闻联播也时不时提醒人民群众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财富,小心被骗。

根据国内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平台最新发布的《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的数据,猎网平台对受害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因受害者被骗后,约有六成会选择不报警,四成选择报警。由此可知大多数人,对于网络诈骗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猎网平台对受害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骗前,绝大多数的受害人对网络诈骗有过了解。这一比例超过了九成,仅有不到一成的受害者从未听过网络诈骗。而在受骗的过程中,有一半人怀疑过,近三成受害人怀疑过多次。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网络诈骗的难以识别以及骗术的高明。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上来分析,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最多,其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四成;其次是80后,占比约三成。从具体年龄上来分析,18岁至31岁的人群是网络诈骗受害者最为集中的年龄段,90后连续五年成为“最大受骗群体”。由综上数据可知,现如今的网络诈骗频发,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深受其害。

二、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和主要受骗人群

(一)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

近年来,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各种诈骗手段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不法分子诈骗的方式更是越来越新奇,同一种诈骗方式他们能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然而归根究底还是有相似的。因此,我们总结了关于网络诈骗常见的三大手段,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并远离网络诈骗。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有如下三种:(1)“天上掉馅饼式”网络诈骗。这种诈骗手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具有诱惑力的一种,不法分子会通过短信向你发送“中奖”的消息,利用人们贪婪和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来实施诈骗。(2)“感情欺骗式”网络诈骗。这类诈骗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是不法分子通过盗取QQ号或者微信号冒充你的朋友,让你给他汇钱救急进行诈骗;另一种是冒充孩子给父母发消息,说遇见了困难要求父母汇钱来进行诈骗。(3)“为你解决困难式”网络诈骗,有部分不法分子通过抓住人们的需求,谎称可以帮你解决困难来进行诈骗。

(二)主要受骗人群

网络诈骗的主要受骗人群其中包括:(1)经常上网的青少年,应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青少年占网络诈骗的比例最高。而在受网络诈骗的青少年中,大学生的比例尤其最高。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而且网络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2)稍微熟悉网络的中年人,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却仍逃脱不了网络诈骗者的陷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一些中年人拥有不劳而获和碰运气的心理,其利用足球,赛马等体育赛事或者变相的博彩类网络游戏来吸引赌徒的注意,先用一点“甜头”让他们参与进去,等到赌徒投入更多资金,已深陷其中之后,再“收网”,让人措手不及。第二种,是交友被骗。当代人离婚率高,且交往自由,许多人到了中年,还是单身一人。因此,他们希望在网络上通过聊天,交友等一些软件,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因此被骗,最后落得“伤财又伤心”的地步。(3)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首先他们对各种网络骗局不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其次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与亲人间的联系沟通也不多。因此,很容易被网络诈骗分子的种种虚假信息说服,从而上当受骗。常见的老年人被骗案例有养生排毒骗局、电话红头文件骗局、假钱换真钱骗局、保健品骗局、中奖骗局、免费赠送骗局、高薪骗局、发表作品骗局、“熟人”骗局、祛病消灾骗局等等。

三、如何培养网络防骗意识

(1)对于经常上网的青少年群体,笔者的防骗建议是:中奖信息别心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熟人转钱需谨慎,电话视频先确认;网络刷单不轻信,违法的钱不要挣;陌生链接别点开,钓鱼网站很危险;客服短信别理睬,淘宝旺旺才是真;警察电话不要怕,警局确认第一步。总之,他们防骗意识的培养,需要他们自己多上网看一些他人被骗的案例,了解现在和以往的网络诈骗的基本手段,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到的知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将会自然地产生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2)对于稍微熟悉网络的中年人,根据2018年猎网平台收集到的网络诈骗数据的具体分析表明: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是网络诈骗中财富损失最为严重的,他们的损失大多集中在金融理财方面。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各种生活经验,按照道理分析,他们应该不会被骗得这么严重,但由于现在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推出和许许多多以假乱真的网络骗术的出现,其导致他们也不能幸免,纷纷被骗。对于这一群体,基本被骗过一次之后,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相同的骗数很少再上第二次当,但是金融理财诈骗方面,网络骗子的招数可谓是千奇百怪。而广大网民又缺少必要的金融理财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主要建议他们在有防骗意识的同时购买金融理财还是要去正规的网站和银行,即使他们的网络防骗意识再好还是会再次中招。

(3)对于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他们的防骗意识是急需增强的,每个社区都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网络防骗的讲座请他们去听讲,讲座内容与时俱进,紧跟网络诈骗的最新发展。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到各个小区、养老服务机构等对工作人员授课,将其培训成防骗宣传员,应结合为老人服务的机会开展普法教育,让他们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惯用手法,提醒在遇到自身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下,及时报警、谨防上当。在防骗教育中突出“适老化”导向,帮助老年人简单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熟悉了解移动支付等功能,以避免因为对电信尤其是网络环境陌生而受骗。此外,他们的子女也应该时常和他们联系,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在日常生活中教授他们一些网络防骗知识,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网络防骗意识。

四、结语

最后,根据调查研究得知,现在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了人们贪小便宜或是一些男性的帮助弱小与想谈恋爱的心理。但其实真正的手段高明破绽很少的骗术完全没有多少,有时候被骗的人在将钱打给骗子的下一秒就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却追悔莫及,一味自责却错失了最好的追回损失的机会。有关数据表明大多数被网络诈骗的人都不会正确维权。而且网络上的一些自称可以帮你找回失款的人都不可信。你在被骗后一定要向支付宝或是微信客服反应,并举报他的账号,然后报警,有一定几率可以追回损失,也可以避免更多地人受骗。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上网需谨慎,一步一陷阱;被骗不惊慌,冷静去报案。

现在科技十分发达,互联网的流动性和虚拟性非常强,却确实可以给网络不法分子带来一定的便利。然而,互联网并不是违反分子可以逍遥自在的地方,现如今网民的素质越来越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骗意识也在变得越来越强,同时国家对网络安全的监管也是越来越严格和规范。只要我们正确的了解了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并且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信息,有一定的网络防骗意识,就会大幅度减少我们被骗的几率。互联网时代信息泄露和电话诈骗也许都不可避免。在生活中的我们应当时刻多个心眼,以防止隐私泄露和轻信电话诈骗而导致自身遭遇损害。

猜你喜欢

骗局诈骗意识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转盘骗局
诈骗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远程诈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