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电气化进程 助力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2022-01-01张艺涵李慧璇祖文静
文/图_李 鹏 张艺涵 李慧璇 祖文静
农村能源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农村能源处于边缘化困境,呈现能源供给以外部输入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特征,难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近5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支持农村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电力将乘势“下乡”,助力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立足乡土调查把脉农村能源转型发展问题
受限于农村能源详尽统计数据缺失,农村能源发展问题难以量化分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为找准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痛点,聚焦河南全域开展“千户百村”实地调查,定量刻画农村能源供需特征。
一是农村能源消费地区差异明显。商品能源消费水平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收入水平较高的豫中、豫西、豫北商品能源消费比重较高。非商品能源消费水平与农村耕地面积正相关,豫中东、豫南平原地区薪柴使用占比较高。二是农村商品能源消费承受力弱。受访家庭商品能源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6%以上、家庭总支出的11%,商品性能源消费支出压力较大。三是农村电气化水平空间巨大。受访家庭商品能源消费占比85%,其中电力占比约31%。仍有35%家庭在炊事中使用薪柴、煤炭,10%家庭冬季取暖使用薪柴。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背景下,农村生产生活用能将大幅释放,带来电力消费快速增长。四是非电能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受访家庭中天然气普及率仅23%,消费量占比仅8%(豫南仅2%)。农村地区热力管网、生物质处理体系等设施建设也相对不足。
立足时代需要明晰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要义
坚持“以电为中心”是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切入点。一是农村电网具备实现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潜质。电力的中枢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农村能源生产、配置和消费环节,农村电网在配置能力、覆盖范围等方面,与天然气管网和供热管网相比具有较强优势,是实现农村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的纽带。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90%以上的清洁能源必须转化为电力才能得以利用,就地解决农村用能问题。二是农村生产生活对电气化有更高要求。通过近年来持续、广泛的入村入户调查发现,电能已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用能方式,家电拥有量大幅提高,家电种类日益丰富,且随着电气化大棚等农业领域电能替代项目实施,农业生产电气化水平得到大幅攀升。农村生活和生产用能方式的转变,对电力消费提出可靠性、清洁化等方面新要求,直接促进了农村能源消费的深度转型。
坚持“以人为中心”是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根本落脚点。一是农村能源系统升级需匹配农民经济承受力。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拥有量快速增长。但同时出现了相关设施利用率低、舍不得用等现象(以河南为例,60%家庭有空调,但仅26%的家庭利用空调在冬季取暖,究其原因在于空调取暖支出过高)。因此,为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时,要综合考虑当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要考虑农村差异性。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镇,大部分农村常住人口为老弱妇孺(调查数据表明,40岁以下受访者仅有22%,女性占总数的52%),甚至出现“空心村”现象,导致县城、集镇等地区能源需求增加,村落能源需求有时反而下降。在推进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过程中不能一“模”到底,应结合地区城镇化进程,制定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实施路径,确保人口变迁与能源体系升级进程相匹配。
坚持“以数为中心”是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突破点。一是分散资源有效开发利用需要数字化基础作为支撑。农村大量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分散,供能、用能分散化特性明显,导致农村能源科学规划、协同运行离不开海量数据信息支持。建设农村能源数字支撑平台,强化全品类能源数据采集及算法算力,更好服务农村能源就地开发就地利用成为必然选择。二是数据要素赋能为农村能源换道领跑提供无限可能。受农村能源系统长期滞后经济社会发展限制,农村能源数据作为生产力的价值长期沉默。进入数字时代,农村能源分散化生产与利用,与数据要素充分结合,将激发农村能源系统建设新模式,建成“一站式”农村能源服务中心,探索数据赋能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时代选择。
立足发展实际加速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
一是发挥电能应用广泛、清洁高效优势,推动乡村能源生产和消费升级。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围绕农业现代化、生活电气化、交通绿色化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用能领域,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做好电网配套及延伸服务,支持多元主体灵活便捷接入,持续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
二是发挥电网资源配置枢纽作用,促进可再生资源就地就近开发。坚持坚强可靠电网打造、新能源配套建设、运行管理水平优化多措并举,充分挖掘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助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实施,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发电与配套电网建设,合理确定新能源开发规模、布局及时序,完善新能源预测、预警及调控,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开发、及时并网,力争本地最大化消纳。
三是支撑农村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集聚区等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微电网、微能网,推动农户低碳零碳用电,降低农民用能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开展“能源互联网+”“农业、产业、生活”特色场景建设,制订用能监测、问题诊断、能效分析等能源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用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