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刍议

2022-01-01

治淮 2022年6期
关键词:项目法人规章制度监理

王 湛

一、新时期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内涵

2022年水利部召开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会议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建设管理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度汛安全、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市场风险防控方面的诸多挑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要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及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方面对表对标,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找准定位。

做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建设施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助推质量强国、平安中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效能,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完善水利建设制度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建设信息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导致目前水利工程管理设施陈旧,与新时期水利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工程建设时期较早,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设计上不合理,资金上的欠缺导致工程质量普遍不高,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利工程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由于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宽量大,重建轻管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致使部分地方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管护制度虚置。水利设施管护资金紧缺。部分地方维修管理水利工程意识淡薄,地方财力投入又十分有限,导致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求差额很大,供需矛盾突出。

(二)质量监督力度不足

部分项目法人存在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责权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薄弱,无法正确履行项目法人的质量管理职责,也无法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等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的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现场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对相关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熟悉不够、造成对现场工程质量把控上不到位。一些项目监理机构组建不规范,监理实施细则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地指导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现场监理机构人员的数量、专业、层次和素质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致使工程质量难以及时控制到位。

三、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一)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立体构建体系,要实现对建设项目和市场有效监管,做到全覆盖高压严管。必须按照分级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制定水利建设监管责任清单,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市场主体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岗、细化到人,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实行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运用法律、行政、合同、信用等多种手段,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失责必究,标本兼治。要通过完善全面、系统、立体的监管机制,不断强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及时防控化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重大风险,要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底线。

(二)理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要理顺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的事权关系,厘清项目法人的首要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做到责权对等,使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工作,充分考虑各级承接能力,根据工程项目规模和技术难度,合理确定组织实施层级,保障项目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EPC 等新型管理模式,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水利建设管理市场化和专业化,弥补管理力量的不足。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面上的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项目,责任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工程实际,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整合管理力量,避免管理缺位。

(三)健全水利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体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在健全水利建设法规标准体系上下功夫。要对现行水利建设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与国务院“放管服”精神不一致、与新形势水利建设实际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努力实现规章制度全覆盖,使水利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着重提高制度执行力,突出责任落实和追责问责,使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力;提高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工程类型的差异,在法规允许范围内为地方预留出口;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简化程序,使规章制度真正管用高效。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工程定额修编工作,适应水利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四)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能

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标准,改进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质量工作考核的示范引领和指挥棒的作用,推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力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方式,强化对市场主体资质资格符合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把信用管理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公开共享,改进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全面推行“黑名单”制度,落实失信联合惩戒,健全水利行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要积极探索标后履约行为监管的有效方式,推动解决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等水利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五)加快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

当前在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应用的竞争中,水利建设领域存在着突出的短板,必须下大力气弯道超车,迎头赶上。以水利建设等九大领域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出建设需求,加快实现水利建设信息的网络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研究出台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信息化的指导意见。要加快大力推广水利建设中业已成熟的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将数字孪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建设实践,加快实现现代信息化技术同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项目法人规章制度监理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墙化”更需“强化”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性、问题和措施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关于深化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的思考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