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温州大学为例

2022-01-01何晨燕林心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转型大学生能力

杨 鹏 何晨燕 林心怡

(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 325035)

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高校是青年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承担着提升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责任。地方高校应充分把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契机,发挥青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1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是指依靠地方财政供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应着力发展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实现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1 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

十三五期间,在改革的不断驱动下,地方经济长期向好,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任务也迫在眉睫。那些以往传统人工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产业、高耗能产业发达的地区,由于竞争加剧、人工和资源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面临巨大的转型发展的压力。相较于一线城市和核心经济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存在政策与人才资源的匮乏,转型升级难度较之更大。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为地方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探索调结构促转型指明了道路。地方高校要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与就业质量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就业质量的提升,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关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关乎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视就业教育,对就业质量的认知不够全面,常常忽视就业质量中就业能力、就业结构和就业竞争力的要素。地方高校在政策资源相对有限、高校人才培养竞争加剧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的多方背景下,应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引导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队伍,不仅能有效缓解庞大的就业压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保证就业率,也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3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增强的迫切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创新创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核心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下,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要敢于思想、敢于创新,勇于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其内在核心就是创新,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并掌握高新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将是未来市场的宠儿。随着行业和区域分工的细化,社会经济形势和商业物态的多样化,对从业者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大学生作为重要从业者,只有具备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找准定位,工作中从容自如。再者,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不只是传统的就业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突破和创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存在的瓶颈

地方高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实践已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在做法中仍然存在诸多瓶颈。

2.1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认知有待提高

当前,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和目标方向不明确,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没有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仍然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王,不注重探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甚至在教学中忽视或省略相关的实践内容;最后,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主体的学生,大部分根本没有对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相反地,很多学生为了学分而学,对创新创业实践应付了事。

2.2 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强化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对211、985院校起步晚,专业师资队伍的储备不足,教师本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亟待提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主要是少量的就业创业专任教师和大批的辅导员兼任,针对师资的培训也多为“学院派”,轻实践重理论,对创新创业过程的实际把握少,不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实战经验。“少部分来自政府、企业的校外兼任教师,主要是以讲座或开放式课堂的形式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一次两次的实战化教学,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

2.3 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系统有待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一方面,地方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仍以知识传授或专业技能培养为教研主线,很少有高校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如创新创业经费支持不足,专业化的师资缺乏、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足等;另一方面,政府、社会和高校缺乏深度联动和战略性合作,政府有政策,却引导不到位,社会有需求,却缺乏参与路径,高校有意愿,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后,“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带来障碍,社会文化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良好氛围,致使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实践时往往存在思想包袱。”

3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其依托独特的区域文化,深度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区域性乃至于全国性的示范性影响,被誉为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独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宝贵的经验启示。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与参与。温州大学将创新创业文化的弘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第一,充分挖掘温州地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温州精神”,以“求学问是敢为人先”作为校园文化内核,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第二,充分发挥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知名校友等资源,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把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作为弘扬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推动力;第三,发挥校园和社会创新创业典范、校园公共课堂、创新竞赛和创新创业社团等带动和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创新创业骨干

师资队伍的水平如何,直接关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温州大学实施创业导师“双百”计划,构建专任教师、专业课程导师、专业创新创业导师、学生创新创业先锋在内的结构合理、专业行业均衡、实务导向的创新创业导师库;建立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同时吸引行业企业精英人才、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借力“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提升”工程,引入国外名校名师名企优质课程、教材等资源,选派师资到国外、企业进行深造,并通过软性引进招募国际优秀师资力量。

3.3 加强内外资源融合,拓展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整合内外资源,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平台构建提供支撑。温州大学设立正处级实体运作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并建立多部门协同育人的联动协调机制;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校院两级多个创客空间,打造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协同培育平台;结合区域产业布局,探索专业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建设;通过社会力量创立创新创业基金,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资本对接会等,全方位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生态圈。同时,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契机,加快创新创业国际化进程,跳出校园和区域限制,主动对接政府的创新创业需求,与社会资本合作,构建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猜你喜欢

转型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转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沣芝转型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