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法在幼教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2-01-01丁洁
丁 洁
(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 北京 102209)
1 “角色游戏”的特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角色游戏一直受到关注,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情感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
(1)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比如教师在游戏主题的设定、角色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都会结合幼儿现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如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会在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将勺子放在嘴边,边吹边说:“吃饭饭,长高高”。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决定着角色游戏水平。
(2)角色游戏-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体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可以体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程度。小班幼儿由于刚入园,会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小班教师在创设角色游戏的时候会以“娃娃家”来帮助幼儿通过扮演把爸爸妈妈来舒缓幼儿的情绪,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分离焦虑”。到了中班,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时期,所以,中班的“角色游戏”增加了同伴之间的交流,比如,幼儿在超市等游戏中礼貌用语的使用等;幼儿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游戏中幼儿发现所需物品的缺乏后,经常会“以物代物”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皱纹纸团成的球当“米饭”,用插片当“货币”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理解社会行为规则、同伴之间的合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自主意识较为明显,所以大班的“角色游戏”多以幼儿创造型游戏为主,无论是游戏的开展内容、材料的选择,还是游戏规则,主要由幼儿自己协商决定,老师只是适当的引导。随着“医院”、“超市”、“餐厅”等游戏的开展,“角色游戏”更像是幼儿园的一个微型的社会,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角色扮演,对工作分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这一系列的表现都离不开幼儿当前的生活及发展情况,便于教师通过观察来制定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
2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角色游戏的思考
“游戏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我们的中职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开始走入幼儿园,进行“实战演习”经过实习学生的回访工作,我发现,学生在真正进入实习岗位以后,对于如何进行角色游戏,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为什么每天的角色游戏区总会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每天的活动他们会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我将学生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划分,大致如下:
2.1 学生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1 学生不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案例1:幼儿在“小餐厅”中用橡皮泥做了好多的薯条和汉堡,学生看到后,说:薯条和汉堡都是垃圾食品,餐厅里不能卖这些不健康的食物。案例2:学生看到冷饮店的幼儿用装饮料的纸杯搭高塔,便马上制止了幼儿。案例3:建筑工地的幼儿正在尝试用圆形的积木搭建房顶,学生看到以后,说:谁家的房顶是圆形的啊,赶紧换了,用三角形的搭建房顶。案例4:同样在拼插区的游戏中,一个小朋友很偶然地用一根圆圆的、细细、长长的磁铁玩具棒当做香烟抽起来,结果其他幼儿看到后都纷纷仿效。整个拼插区的活动最后变成了孩子们拼插“香烟”。教师看到后严厉的训斥了幼儿……有的学生认为,把玩教具投放后,幼儿即便是没有老师的干预,自己也会探索着玩。的确,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干预,幼儿在游戏中也是能够有所成长和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干预下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
2.1.2 学生创设的角色游戏不受欢迎
案例1:学生在大班创设了“旅行社”的角色游戏,创设的初衷:第一,北京有许多的名胜古迹;第二,“旅行社”这个比较有创意,没有人做过。为此学生,自己费尽心思做了好多精美的游戏材料,有旗子、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及相关视频、小喇叭等,可是幼儿玩了一两次就不玩了,心里很委屈。案例2:一位中班的学生在班级里创设了“韩国烤肉店”,可是材料准备好以后,根本没人来玩,最后连烤肉店的服务员也跑去玩别的了……
2.1.3 学生在指导幼儿游戏时缺乏目的性
通过学生实践发现,学生在指导幼儿的时候,比较“随性”。案例1:为了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图形以及彩色插片,开始的时候,幼儿看到形状各异的形状、五颜六色的插片甚是欣喜,可是,没两分钟,就纷纷换区玩了。案例2:学生在“小剧场”投放了大量的精美服装,投放之初,尤其是女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去“小剧场”,然后就是试穿各种服装,可是当幼儿把所有衣服都试穿过以后,就再也没有幼儿去“小剧场”了。
2.1.4 学生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
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虽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进入岗位以后,理论知识和经验匹配不均衡。常听实习后的学生说,某某小朋友(5岁)游戏的时候缺乏专注力,玩娃娃家,没2分钟就跑了;某某小朋友(3岁半)特别笨,交了好几次,也不会去自动取款机取钱……
2.2 解决学生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实践中的策略
2.2.1 作为教师,学生应该把握介入的时机与身份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幼儿游戏,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学生由于刚步入工作岗位,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的介入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如,当建筑区的幼儿尝试用圆形积木搭建房顶的时候,首先要融入游戏,担当“质检员”等,询问幼儿用圆形积木搭建房顶的意图,可以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在搭建房顶的时候,要考虑到天气等因素,这样幼儿才能够更信服教师。第二,你的介入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高了游戏水平。比如,当发现那些幼儿把磁铁棒当作“香烟”时,千万不要因此生气,幼儿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可能纯粹是基于生活经验,是玩具的外观引发了他们的联想。这时,作为教师,可以给幼儿将抽烟的好坏作为一个讨论活动,让幼儿通过讨论来深入了解抽烟的坏处,而不是单一的一味指责幼儿。第三,幼儿对你的介入是否积极响应。在与幼儿游戏时,实习之初,我们的学生往往把自己定位为“教师”,事事都从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幼儿,事事都想与幼儿积极互动,但是,往往会出现“无效介入”因为你的强介入,可能会打扰幼儿自己的思维,破坏他的游戏,从而产生一种反感。所以如果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那么教师的参与就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反之,只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抑制幼儿的发展。
2.2.2 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
我们的学生,经常抱怨费尽心思做的教具,创设的游戏内容,得不到幼儿的喜爱,归根结底是,你不了解你的孩子们。角色游戏,是通过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模仿来提高幼儿发展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我们的学生在创设游戏的时候一味地追求“创新”,却脱离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幼儿在玩“旅行社”游戏的时候,不是老师准备游戏材料不充分、只是大部分幼儿没有参加过旅行社的经验,当然也就没办法和老师进行游戏活动的互动,所以才会出现前面的没人愿意玩。想让幼儿愿意参加游戏,要让游戏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还不能与幼儿的生活脱节,这就好比,你让西藏的小朋友在建筑区,放着布达拉宫不搭,反而搭建北京的天安门是一样的。
2.2.3 学生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的指导幼儿游戏,并不只是单一的将游戏材料投放后就没事了。第一,我们要根据本班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来创设游戏,投放游戏材料,如:培养幼儿排序,光有排序的图形和插片是不够的,应该投放一些排序的半成品卡片,让幼儿有依据、有目的的去排序,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瞎玩,这样,幼儿是得不到任何发展的。第二,投放游戏材料要有计划性和层次性,如,前面的“小剧场”,服装道具虽然是剧场游戏必不可缺的材料,但是一下子将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投放到游戏中,显然缺乏计划性,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幼儿在剧场表演的剧目去投放,而且所表演的剧目和演出服装,要根据时间和演出效果,进行调换和更新,这样孩子们就会有不断的新鲜感,也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4 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
众所周知,幼儿园按照年龄的不同,将3-6岁的幼儿分为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班级,无论是幼儿发展《纲要》还是《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对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与解读,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也是不同的,游戏亦是如此。作为新教师,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对所在班级的幼儿年龄特点熟记于心,这样在创设游戏的时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好比前面,让一个5岁的孩子还整天玩娃娃家,让一个3岁半的幼儿学会用取款机取钱,充分证明了教师在创设游戏的时候,忽略了幼儿年龄特点所特有的发展需要,所以才会出现教师创设的游戏得不到幼儿的喜爱。
我们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时会遇到各种书本上没有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积累“实战”经验,帮助她们更好的成长!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学生需要不断的积累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与策略,才有利于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游戏自主不代表放任自由,虽然自主,但是与老师的合理指导、适当指导、直接、间接指导等都分不开的,我们的学生要随机地用好这些策略,帮助幼儿,推动幼儿游戏的进展,积累其丰富的游戏经验,在这当中不断地观察、协调、完善,才能让幼儿带给你惊喜的发现,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注释
① 角色游戏、http://baike.baidu.com/view/1718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