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2-01-01谢秀俊姜伟强陈日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腧穴艾灸疗效

谢秀俊 姜伟强 陈日新

热敏灸是一种以出现热敏现象为得气标准的新灸法,它是指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腧穴对艾热刺激会出现特异性的艾灸反应,如热度扩散、热量循经向深部或者远部传导、非热感觉等,把这些出现热敏现象的腧穴叫热敏腧穴[1]。艾灸热敏腧穴能够激发经气感传,气至病所,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目前热敏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关节肌肉、免疫、消化等系统疾病中,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热敏腧穴客观化、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总结热敏灸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 热敏腧穴客观化研究

热敏灸通过探寻与疾病高度相关的热敏腧穴,并施以饱和灸量,从而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热敏灸感是判定热敏腧穴的金标准,而热敏灸感的判定以患者主观描述为准,所以在热敏灸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因操作者对灸感法探查热敏腧穴技术掌握不熟练等因素,导致找寻热敏腧穴效率不高,从而影响热敏灸技术临床疗效。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发现,热敏腧穴的特异性特征可在温度阈值、红外线热断层成像、脑电波及脑功能成像等技术下被客观发现。

1.1 热敏腧穴温度阈值研究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热敏腧穴较非热敏腧穴具有耐热特性,即在相同艾灸温度时,非热敏腧穴艾灸时感到灼热,而在热敏腧穴上却会发生六种舒适的热敏灸感。谢丁一等[2]一项研究发现,采用TSA-2001 温度感觉分析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阳关、关元俞、腰俞三穴区热敏、非热敏腧穴进行热觉感觉测定,结果显示,三个热敏腧穴热觉阈值、热痛阈值、热耐痛阈值较非热敏态均明显增高,表明热敏腧穴具有喜热耐热特性。

1.2 热敏腧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是一种能无创研究基线状态脑功能或自发神经元活动技术,因其精准、无创伤且同时可获得脑部解剖与功能影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脑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大量运用于针灸原理研究。谢丁一等[3]研究显示,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采集艾灸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后的图像,结果发现,在左侧脑干、左侧小脑与前额叶皮层脑功能连接增强,在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与前额叶皮层脑功能连接减弱。从以上功能变化结果可知,热敏灸感的出现可能与增强左侧脑干-左侧小脑的联系,同时抑制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的功能连接,从而间接发挥治疗疼痛的作用。从以上研究可说明热敏腧穴的客观存在。

1.3 热敏腧穴红外热断层成像研究 红外线断层检测是利用红外线成像原理,根据腧穴不同状态释放不同波段红外线而呈现不同的红外图像,通过对热敏腧穴进行红外检测研究,结果发现红外成像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显示热敏腧穴艾灸特异性效应。田宁等[4]研究发现,红外热断层扫描54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表热敏腧穴红外辐射特征,结果显示,热敏腧穴具有高红外辐射强度特点,并形成以热敏腧穴为中心的高红外辐射强度区域。周明镜等[5]研究显示,心气虚患者热敏态内关穴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并非仅仅是患者的主观感觉。从上述研究表明,热敏灸感现象不仅是主观存在,在红外热成像上也客观存在。

1.4 热敏腧穴脑电研究 脑电技术是通过在头皮安放特殊电极记录皮层脑电信号,可以客观反映与脑功能相关的各种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黄仙保等[6]研究艾灸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犊鼻穴热敏态与非热敏态时脑电差异,结果显示,艾灸后热敏腧穴全部导联叠加后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较艾灸前有明显增加,而非热敏态腧穴脑电信号变化较少,由结果可知,脑电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热敏腧穴热敏现象的客观存在。

2 热敏灸作用机制研究

热敏灸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艾热刺激特殊体表部位而产生独特疗效的治疗方法。艾绒燃烧时可以产生远、近两种波段的红外线光谱,利用生物热传学中传导、对流、辐射3 种方式作用于人体组织。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波长较长,能量较弱,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浅表部位,通过热辐射作用,容易产生热敏灸感中的扩热现象;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并可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远部位而为人体所吸收,从而产生热敏灸感中透热和传热等现象。人体同一腧穴在生理、病理两种不同情况下,其敏化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病理状态下,人体体表皮肤和组织辐射的红外线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且不同的体质和疾病其辐射及吸收的红外线有一定差异,与人体在病理状态下不同疾病和不同体质其在人体体表的腧穴敏化性存在一定差异相吻合。艾灸之所以能被广泛使用而不能被其他物质所取代,可能与其燃烧时可释放大量不同波段的红外光谱,以适应不同疾病及不同体质下对不同波段红外的需求有关。杨华元和刘堂义[7]研究认为,艾灸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也能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能量,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紊乱的能量信息,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总之,艾灸人体腧穴组织产生各种治疗作用,本质上是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特殊部位,激活体内神经、免疫等系统,通过对蛋白质、细胞性质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3 热敏灸实验研究

热敏灸技术通过30 余年发展,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研究,主要涉及病种有消化系疾病、免疫系疾病及软组织疼痛等。付勇等[8]研究发现,艾灸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热敏态命门穴,可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从而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全身状况,降低内脏敏感性而起治疗作用,且明显优于非热敏腧穴组。陈盼碧等[9]研究发现,热敏灸大鼠肺腧、肾腧等穴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且较普通艾灸及西替利嗪片作用更明显;张伟与熊俊[10]研究表明,热敏灸哮喘大鼠大椎穴,可降低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P 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含量从而降低神经源性炎症,降低哮喘炎症反应,且热敏灸疗效显著优于普通悬灸。张毫等[11]研究显示,热敏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椎穴,可减少大脑皮质中凋亡细胞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而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王婷婷等[12]研究表明,艾条灸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夹脊穴,治疗结束后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下肢功能障碍症状,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减轻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缓解化学性炎症对神经根损害从而达到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4 热敏灸临床研究

热敏灸因灸感舒适及疗效独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表现在脊柱骨关节病[13-14]、免疫疾病[15-16]、消化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疾病等。

4.1 脊柱骨关节病 热敏灸通过艾热刺激加速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及代谢废物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熊俊等[17]研究表明,艾灸热敏态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穴,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改善,且较普通艾灸改善明显。付勇等[18]研究表明,艾灸热敏态大肠俞-腰俞-对侧大肠俞区域内,以腰痛评分表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普通艾灸。

4.2 过敏性疾病 热敏灸干预治疗过敏性疾病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内各种免疫应答,减少炎性物质释放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赵兰风等[19]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在肺通气功能、临床症状单项评分及总分评定中较常规西药改善明显,热敏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在改善肺通气功能、临床症状观察评分、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西药舒利迭;张波等[20]研究显示,热敏灸患者上印堂、肺俞、神阙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4.3 消化系统疾病 热敏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改善功能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王士源等[21]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改善症状评分和血浆胃动素方面与西药多潘立酮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取得较好疗效;卞彩茹[22]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在改善大便次数、食欲不振及远期疗效方面都取得较好疗效,且明显优于电针组;汪振荣等[23]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12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上腹部疼痛及总疗效上能取得较好疗效,且要优于西药雷贝拉唑。

4.4 妇科疾病 热敏灸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谢洪武等[24]研究显示,热敏灸干预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痛经症状评分、COX 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痛经总体临床疗效及伴随症状上取得较好效果,且明显优于普通艾灸组;周梅等[25]系统评价显示,热敏灸与传统艾灸疗法、针刺+按摩、西药及辨证穴位灸比较,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在CMSS 评分、有效率、治愈率上有一定优势;王薇等[26]研究表明,热敏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低切全血黏度、血清癌抗原125(CA12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要优于单纯血府逐瘀胶囊组。

4.5 皮肤疾病 对于很多皮肤疾病,现代医学尚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热敏灸在其中能发挥较好作用,且疗效稳定。梁美爱与段权[27]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且疗程短,患者接受度高;陈平等[28]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慢性荨麻疹,以症状与体征积分、血清总IgE、复发加重率为评价指标,治疗结束后,以上指标较前均有改善,表明热敏灸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卫外不固型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李金娥等[29]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中药组。

5 问题与展望

热敏灸技术具有灸感舒适、使用方便、疗效独特、易于推广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通过对文献总结和提炼发现,热敏灸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临床研究对于艾灸的分组不够明确,热敏灸治疗操作不够详细,如在选取热敏腧穴治疗时,尚未交代是一个腧穴艾灸时间,还是多个腧穴同时的艾灸时间,若艾灸过程中热敏腧穴热敏灸感消失又尚未达到治疗疗程,该如何处理,大部分文献都未提及;(2)在热敏灸每一次及整个疗程治疗时,大部分文献均没有对热敏腧穴发生敏化次数及现象进行描述,对原始数据缺少基础积累和研究;(3)艾灸治疗后,大部分文献未对艾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描述记录;(4)较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主要集中在艾灸热敏腧穴较非热敏腧穴的差异,对于热敏灸与现代指南常规西药比较的高质量文献较少,其对西药是否有增效减毒作用,尚缺少更多高质量证据证明;(5)对急性病、急性疼痛研究相对较少,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热敏灸治疗起效需要一定疗程,造成热敏灸在治疗急性疼痛方面需要结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使其处于从属地位;(6)在热敏灸临床疗效研究中,取得较好疗效的机理研究中很大部分都停留在宏观中医理论的解释探讨范畴,比如艾灸得气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对于得气在现代医学中具体是如何通过各种生化生理指标快速实现疗效缺乏更多的高质量证据证明。随着热敏灸技术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疾病应用热敏灸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但今后对于热敏灸的应用可完善如下几点:(1)独立运用热敏灸对相关疾病开展大样本科学研究,探讨其对现代医学是否有补充甚至替代作用;(2)加大热敏灸基础研究,阐释其作用机制,更好指导临床应用;(3)临床研究中加强方案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设计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对热敏灸治疗中每一次艾灸的热敏现象及腧穴进行描述记录,为提供疾病的高频热敏腧穴及腧穴敏化现象与疾病关系提供更多基础数据,方便热敏灸技术在临床推广,减少探穴时间。

猜你喜欢

腧穴艾灸疗效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婆婆迷上了艾灸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