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验室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探讨
2022-01-01李慧芳
李慧芳
(宁夏中科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0)
0 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是实验室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活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内审是检查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与审核所依据的相关准则的符合性,验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性,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内审,不仅可以确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用性、有效性,而且可以调动部门负责人改进本部门的薄弱环节,对内部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正确开展实施内审工作尤为重要。根据内审计划,制定内审实施方案,开展内部审核工作,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项,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并进行跟踪验证,使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1 内审工作的实施
1.1内审计划
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内审计划包括目的、依据、方式、范围、要素、时间安排、审核组成员的名单等。通常内审每12个月执行一次全要素的审核,对日常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频次高的要素及风险评估结果存在风险的部门,可适时增加审核频次。
1.2内审的策划
(1)内审员的选择
首先,内审员应具有良好的观察、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沟通能力,并且熟悉法律法规、检验检测业务,理解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国市检测【2018】245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RB/T041-2020《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生态环境监测要求》及管理体系文件,掌握所审核领域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出具不符合项的能力,且取得资格后上岗。其次,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2)内审方案的制定
质量负责人根据批准的年度内审计划安排制定内部审核实施方案,内部审核实施方案包括审核内容、依据、要素、频次、方法、审核组成员分工、审核日程等。
内审分为全要素审核和部分要素审核,每年可安排一次对全要素、所有部门、所有活动的审核,也可安排多次审核,即每次对部分要素、部分部门进行审核,但全年须覆盖管理体系的不同要素或组织的不同部门。
(3)内审准备
根据内部审核实施方案,质量负责人担任审核组长,确定内审人员,组织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内部审核检查表。内部审核检查表要涵盖一些典型且关键的质量问题,或管理上的薄弱环节[2]。审核组长应提前几天通知被审核部门,被审核部门如果对审核时间安排没有异议,应准备好审核组需要的所有资料,确保审核时能及时提供,并要求本部门人员全力配合审核组的工作,确保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1.3内审实施
(1)首次会议
在审核前,审核组长召开由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组的每一位成员及具体的分工情况,介绍本次审核的依据、审核涉及到的部门,说明审核开展的方式,落实审核组需要的资源。会议需签到、记录,留档。
(2)现场审核
按照内部审核实施方案,内审员可采取座谈交流、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提问、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活动进行逐个审核,并进行事实记录,收集客观证据,填写内部审核检查表。
(3)内审小结会
现场审核后期,审核组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与相关准则、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比较,梳理、归类并讨论产生的原因,准确判断其原因是属于体系方面还是实施方面,记录并如实填写不符合项记录单。
(4)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由审核组成员、最高管理层、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参加,目的是通报审核结果,报告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参会人员须签到并记录会议要点,留档。
1.4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
不符合报告是内审重要的审核记录。被审核部门若对审核组开具的不符合项无异议,应签字确认,并与审核员共同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纠正措施,商定纠正措施完成时间,经批准后,内审员向被审核部门发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
1.5实施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
审核结束后,被审核部门应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并按期完成整改。内审员应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记录,保留佐证资料。
1.6编制内部审核报告
内审报告是对审核结果的总结,审核组需对审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此次内审的目的、依据、范围、日期。②审核组成员及分工。③内审计划实施情况。④审核情况、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和运行符合性的评审结果、现场审核结果等。⑤不符合项汇总表。⑥改进的建议。⑦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情况。⑧审核结论。⑨质量负责人对内部审核结果的确认意见。
2 内部审核中常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层重视度不够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一项关键工作[3],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但部分实验室管理层没有在内审工作上给予大量的资源支持,内审员和被审核人员没有感受到管理层的重视,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内审员只是敷衍地完成了内部审核检查表的编制工作。甚至有的实验室管理层认为内部审核工作浪费实验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耽误项目的进度,觉得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核工作,实验室只是把内部审核工作停留在编写纸质资料,完善档案,以应对外部的检查。
2.2内审员数量不够
内审员所审核的范围应与日常工作的内容或部门无关,但部分实验室内审人员数量不足,存在内审员与审核工作有交叉,不能发现部门内部的不符合工作,导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地改进,实验室不能很好地发展。
2.3发现不符合项力度不够
发现不符合项是内审的重要活动,部分实验室的内审员工作分工不合理,没有被安排到其擅长的领域,致使内审员缺乏对所审核的管理体系要素,内审过程中重管理而轻技术,使审核停留在表面上。另外,内审员怕得罪人,审核时避重就轻,将容易整改的问题列为不符合项,难整改的问题只做口头建议,只是程序上完成审核任务,缺少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有效识别影响实验室运作的不符合。
2.4不符合项整改不彻底
部分实验室未找出不符合项发生的由来,无法针对问题的所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有的实验室没有对不符合项引起的不良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简简单单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貌似问题解决了,实际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依然重复发生,没有达到内部审核的目的。
3 对策
3.1加强宣贯管理体系,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质量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包括管理层)对程序文件中的《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进行宣贯学习,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评价方式包括现场问答、试卷考试等,若培训效果不理想,应再次组织学习,直至全体人员理解《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以此促进内部审核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宣贯学习管理体系让管理层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内审工作的开展,以确保内部审核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保证管理体系能持续改进。
3.2培养合格的内审员,并加强培训
实验室可从各部门选择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运作、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备良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人员作为内审员,并组织进行关于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发现问题、正确地描述问题、内审技巧等方面系统性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确认人员能力足以承担工作才给予正式授权,以确保选用合格的内审员。内审员除需要参加外部组织的关于内审员的培训,学习审核技能,提升审核能力,还需要接受实验室内部定期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保证自身具有一定的审核能力,具备一定的审核技巧。实验室可采用奖惩机制,每年内审前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准则、质量管理体系的掌握程度对内审员进行综合评估,若存在评估结果不合格,实验室应增加培训频次,组织不合格者进行培训,直至综合评估结果合格方可参加内审工作,考核合格者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来督促内审员的自我提升,更好地服务公司。
3.3规范纠正措施,加强跟踪验证
对内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分析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获批准后,应严格执行。整改期间,审核员应监督责任部门实施纠正措施,检查整改证据,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确定整改已到位,方可准许责任部门关闭整改。
3.4加强质量监督,强化内审效果
内审工作结束后,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不符合项及其纠正和纠正措施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加强员工理解,强化内审效果,推动管理的提升。在日后的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应重点监督内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避免相同的错误持续发生。
4 结语
内审是验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用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环境实验室只有有效的开展内审,找到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内审的目的,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使实验室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