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新形势下的世界古代史教学
2022-01-01胡孔发
胡孔发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池州 247000)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中国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并融入其中。了解世界历史、树立全球价值观是一个现实课题,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适时通过了新的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历史学一分为三,世界史成为和中国史、考古学并列的一级学科,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迎来了良好契机,这对研究世界史的学者来说也是严重的挑战。笔者以世界古代史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对当前世界古代史课堂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提升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世界古代史重要性
中国对于世界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史书就留有先人对周边地区、民族的记载,西汉以后,正史中对周边地区的记载日益增多,这实际上就是古代学者所探索的世界史。[1]今天所讲的世界古代史,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在逐步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得到飞速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新的史料、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在交流中不断夯实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基础。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改变了传统的认知,颠覆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如空中花园并不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所建,而是亚述帝国国王辛那赫瑞布,这个学术观点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但是在交流中一些有悖于史实的观点也传入进来。作为高校从事世界古代史教学的教师,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2 世界古代史教学现状
世界古代史作为本科历史学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在大一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2.1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氛围略显沉闷。同时教师不能积极利用教学新技术,如教学短视频、图片、地图等的合理使用,使课堂教学难以生动有趣,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被动的学习,学习热情无法维持长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2 教学时间紧张,教学节奏过快
对大学生来说,世界古代史略显陌生,以人教版为例,高中历史教材只是在必修一和必修三中涉及到世界古代史内容,简略的涉及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世界古代史纷繁复杂,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所能替代。世界古代史为大一新生所学的基础课,面对陌生的知识点,加上快速的教学节奏,使很多学生手足无措,大学的学习习惯和高中阶段差别较大,缺少大量习题和试卷的强化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直观的评价标准,难以感受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3 课程专业教学队伍从业人数少
当前国内世界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近代以后,古代史研究算是研究的冷门,开设世界古代史硕博士学位点高校极少,导致从事世界古代史教学的专业教师相对不足,普通的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只有一名从事世界古代史教学研究的教师,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世界史研究的教师,由其他方向的教师来讲授世界古代史课程,虽然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是和专任教师相比,课程讲授难以深邃透彻、知识之间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无法向学生传达当前最新的研究动态,更不谈旁征博引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2.4 考核体系不够丰富
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也决定了世界古代史的考核方式的常规化,由于缺少有效的平时成绩记录,世界古代史的考核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世界古代史线索较多,涉及到世界大部分地区,时间跨度长,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吸收理解所有的知识点,只能选择突击强记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少学生平时的表现,难以有效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单一的考核体系会传导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失去探索的激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这种考试形式也就背离了考试的初衷。
3 世界古代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3.1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辅助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可以融入很多的新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拓宽教学范围,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一代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如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短视频等资料,讲授古代希腊文明时可以播放《特洛伊》片段,使学生对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有更直观的理解。学习世界史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是地图的有效使用。在古代世界中,政权更迭疆域的变化、环境变迁等需要通过地图来展示,如讲授古代希腊文明时,通过地图来展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古希腊为什么农业发展不够突出,工商业相对于大河文明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3.2 合理的预留作业
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的预留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业的预留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过于强调公平公正而采用统一的方式。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同的专业基础、不同的兴趣点、不同的学习习惯,这些都要求老师预留的作业应多元化。[2]有些同学基础较为扎实,平时阅读面较广,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训练;有些同学基础较弱,但是愿意学、学习兴趣较高,可以让这些学生选择一两本著作进行阅读,然后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有些学生基础弱且学习兴趣不高,可以选择让这些学生完成几个开放性的论述题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预留作业,可以让作业的完成落到实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一旦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成效并得到承认,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到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中来。
3.3 构建多元的考核体系
世界古代史作为历史学必修课程之一,课程考核并以标准化的分数显示,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考核分数要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努力程度,这要求考核体系必须多元化,不能以一次闭卷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概况。多元考核体系,既包含常规的期末考试,还包括平时的作业、小论文、实践教学等,这种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多元评价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需要有设计合理、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3]设计好教学各环节在考核中的比重,尽量降低期末笔试在考核中的比重,避免了临近期末通过背诵笔记就能取得高分的局面出现。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
3.4 介绍当前学术前言动态,引入多种学术观点
当前世界古代史的研究日新月异,新成果,新观点不断涌现,在教学中应及时的向学生介绍世界古代史研究新动向,对于大一刚接触世界古代史的同学来说,除了教材中学术观点,其他的观点知之甚少,一些学术观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学术氛围。当前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环境变迁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在世界很多地区文明变化中深深烙下了环境变迁的痕迹,如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消亡、古印度哈拉巴文明消失等,这些观点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史学研究的求异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探索历史的求知欲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4 结语
当前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事教学的高校教师不断努力,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世界古代史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