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黄河故道沿线治理纪实
2022-01-01王金东
王 飞 王金东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历史上,黄河改道后在宿迁留下了绵延百余公里的古黄河,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楚汉文明,也给宿迁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和鱼米之裕。近年来,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宿迁开展了古黄河干河和后续工程治理,疏浚河道、扩建道路、建设桥涵闸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围绕涵养水源、污染防治、供水安全等重点,突出黄河故道防洪排涝、城乡供水、水源互济等功能,全力做好黄河故道“由废变宝”的水文章,力争“以水为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把古黄河两岸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
一、以民为本、为民治水,担起古黄河治理保护重任
古黄河在宿迁境内西起徐洪河,流经宿城区、湖滨新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洋河新区和泗阳县,全长114.3 千米,流域面积296.9 平方千米。
1996年之前,因河道年久失修且淤塞严重,部分河段尚未贯通,加之黄河故道存在着洪水出路不足、水资源匮乏、管理设施薄弱等顽疾,又是城市主要污水排放区域,两岸植被稀疏,地表裸露,污染十分严重,无法充分发挥防洪、排涝、灌溉作用,还出现水体黑臭等问题,成为城市较大的污染源之一,对沿线宿迁百姓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治国必先治水”,宿迁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目标定位,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了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战略构想,实施干河治理和后续工程,总投资近20亿元,工程体系初步形成。
二、因地制宜、民生优先,做好古黄河生态治理规划
宿迁以黄河故道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为总体目标,大力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开展编制《宿迁市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发展总体规划》和《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紧盯“防洪排涝骨干河道、城乡融合供水渠道、水源互济生态廊道、黄运文化传承水道”四大水功能建设目标,按照市政府要求,在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水利、交通、农业农村等八个专项规划,其中水利专项规划为《宿迁市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规划》。
深化专项规划研究,围绕城乡一体,加强对工业强镇、文旅名镇、美丽乡村等重要节点的研究,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聚焦项目建设,坚持工作项目化理念,分年度制定细化项目实施计划,确保有序推进、形成支撑。
三、以水为魂、以文为脉,推进古黄河生态大发展
为了把古黄河两岸打造成具有宿迁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积极围绕河湖安澜、水源互济、城乡融合、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总体定位,重点实施“水利、生态、交通、产业、文旅”五类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古黄河生态修复示范区、美丽江苏建设样板区、高水平城乡融合先行区”的总体目标。
以文化为特色,进一步深入研究古黄河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深入挖掘古黄河文化符号,确保规划方案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全力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以富民增收为根本落脚点,加强对产业园、重点镇等建设的分析研究,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努力实现富民增收。
四、提质升级、治污减排,抓好古河道整治修复
古黄河宿迁段地理位置特殊,是一条重要的防洪、排涝、灌溉河道,对沿线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宿迁市政府高度重视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在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高标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布局沿岸镇村,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充分发挥古黄河沿线的生态资源优势。找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高水平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项目,力争把古黄河两岸打造成具有宿迁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好黄河故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等整体功能。
为了把区域水生态环境这一系统性民生工程干好、干实,宿迁市依次开展新建污水干管、调整污水走向,补全市政道路干支雨污管网,实施小区、单位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封堵或截流入河排污口等多个系统工程。利用河湖互济,调节古黄河水源。持续对古黄河进行清淤复堤、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生植物栽植、堤顶道路设施等治理工作。同时,购置水草打捞船对古黄河城区段水面垃圾及水草进行清理,并依托河长制对河道进行全方位长效管护,使得古黄河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得到极大提高。
五、恢复功能、提高质量,多措并举进行古黄河水质管理
对古黄河两岸景观及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有效发挥古黄河防洪、排涝、灌溉等作用;结合农房改善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古黄河沿线规划建设一批新时代的水美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黄河故道洪水出路明显扩大,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解决了河道沿线洋河新区、宿城区水资源缺乏问题,提高了向高亢地区补水的能力。
目前,宿迁市在制度建设、河长履职、部门联动等方面形成的一系列创新做法、经验成果、亮点特色,体现了宿迁河流治理成果,显示了“古黄河治理”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使古黄河成为现代农业特色走廊的灌溉水源,成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生态河道,使古黄河宿迁段再现碧水美景,更加灵动秀美。
六、通经活络、河湖互济,古黄河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
为了让古黄河焕发新机,宿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筹做好水面岸线与道路系统的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休闲娱乐项目。坚持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打造河道沿线景观,以水带绿、以绿养水,真正把项目打造成文化旅游的精品工程,努力为市民休闲、娱乐、文体等活动打造生态空间。
有效的治理,不仅换来了水净、岸绿、景美,也进一步畅通了宿迁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在黄河之滨重点打造黄河风情线。围绕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通过对古黄河两岸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城区段河道沿线根据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亲水、绿色等特征且功能完善的印象黄河、水景公园、雄壮河湾公园,逐步建成一条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应急避难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长廊。古黄河水利风景区以古黄河水利工程为依托,注重水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同时将一个个景区“串联”成古黄河上的“项链”。
七、爱河护河,植绿布绿,实现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绿色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生态河道精心打造生态富民廊道,治理后的沿岸也将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福利。黄河故道治理好后,不仅生态环境变美,还将发展一大批生态农业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百姓收入。古黄河公园已成为宿迁人的“后花园”,成为宿迁人心目中的宜居之地和理想家园,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必将成为宿迁新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故道也将真正实现“贫困带”向“黄金链”的蝶变!
八、量水发展,生态建设,古黄河治理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遵循“水无形而有万形”的理念,研究黄河故道与大运河、洪泽湖、骆马湖等水系的关系,加强联通,形成水网,推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提高防洪排涝、生态涵养能力,保证故道绿水长流、长治久安。
改水降渍,修筑农田,植树造林,充分利用黄河故道高水位的优势,打造片区水源工程,加快沿线治理和开发,努力把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打造成为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大河奔流,擘画绿色发展新画卷。在治理古黄河过程中,宿迁人因势而谋、乘势而为,展现了黄河气象万千的历史文化积淀,彰显了中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蕴含了中国人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宿迁水利人将继续以椽为笔,以水为墨,以建设“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富民增收经济廊道、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为目标,加快推动黄河故道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宿迁古黄河涅槃视阈下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