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天际来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徐州段建设纪实
2022-01-01颜长生
颜长生
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江水北调的夙愿。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已正式通水8年多,据统计累计调水超53 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6500 万人,是三条调水线路中最早发挥效益的工程。工程项目以过硬质量、高效管理、多重效益,彰显了卓越优势和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也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承载着新的使命。
一、“南水北调”——中华民族跨世纪的伟大创举
1952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并多次指示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尽快拿出调水规划,揭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序幕。
1958年3月中旬,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提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之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就同北京连起来了。”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南水北调会议,并确定南水北调的指导方针为“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当时的水电部按照中央指示精神,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并正式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推动下,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漫长的踏勘、论证、比选、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于2002年出炉。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是“四横三纵”。“四横”是指南水北调的输水路线从南到北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通起来;“三纵”是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西线输水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六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输水工程:从湖北的丹江口水库调引长江水,经黄淮海平原的西侧北上,基本上达到自流到北京、天津。
东线输水工程:利用江苏的江都抽水站,沿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徐洪河逐级提水北送。入山东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北送冀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进入烟台、威海等地区。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一期任务已经完工,并开始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
二、东线工程——连接苏鲁冀津的主要干线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从江苏的江都翻水站抽调长江水,一路向北送水。在江苏境内开辟了两条河道,一条利用运河线,另外一条是开挖疏浚的徐洪河,釆取双线输水。自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出境34.23 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北方严重缺水状况,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历史上自黄河夺淮以后,淮北地区河道淤塞、造成水系紊乱,洪、涝、旱、渍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
江苏、山东两省数百万治水大军奔赴水利工地,筑堤束洪。治理洪涝水患,使威胁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洪涝灾害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愈加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淮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江苏省20 世纪50年代就先后提出“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和“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规划。规划引江水北上,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渠,江、淮、沂沭泗各流域互相沟通,建设灌、排、通航综合利用的新水系,提高水安全保障,将淮北地区建成新的粮棉基地。从60年代起,相继建成京杭运河沿线从江都站到微山湖的10 个梯级抽水站(含井儿头站),总装机容量13.5 万千瓦,是江苏省第一条输水干线。70年代初,当时的徐州地区行署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开挖徐洪河,打通向苏北供水的通道。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徐洪河工程,从洪泽湖西侧城子湖畔引水,通过沙集、刘集、单集、大庙4级(总装机15780 千瓦)抽水入解台闸上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建成了又一条输水线,初步形成了江淮水互济、跨流域调水的网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徐州市在国家支持下开始兴建郑集河输水工程(又称东水西送工程),相继建成郑集、范楼、侯阁、梁寨4 个梯级抽水站,总装机9450 千瓦。拓浚郑集河、郑集南北支河、大沙河、苗城河等河道,把江淮水北调送水线进一步向西延伸,从而实现北可补水入微山湖,西可送水入大沙河、苗城河。徐州境内全面得到江淮水补给,使省内江水北调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规划的东线工程在充分利用江苏的输水干线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河道进行加深拓宽,对翻水泵站进行增容扩建,又增设宝应、淮安、金湖、洪泽、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蔺家坝、睢宁二站等13 个梯级调水泵站,保证长江水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
在东线的输水干线上,梯级分布着13 个泵站,双处枢纽,160 台巨型水泵,总装机流量4448 立方米每秒。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泵站——南水北调东线泵站群工程,如同接力赛一般,用强劲的“双臂”将水逐级提高,总扬程高达65 米。
三、徐州——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节点城市
徐州地处苏鲁两省的交界处,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城市。干线送水战线长,调水工程项目繁多,治污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徐州还承担境内全部工程的征迁安置、部分送水工程建设,以及33 个治污项目和6 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工期紧迫,任务繁重,标准要求高,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南水北调徐州境内工程涉及洪泽湖至骆马湖段、骆马湖至南四湖段,利用中运河至不牢河和徐洪河两条双线输水,输水总干线全长192.5 千米,总投资33.86 亿元(含南水北调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投资9.66 亿元)。
工程自2004年开工建设以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要求,精心组织,强势推进,目前全市境内工程已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提高了徐州的用水保证率、供水质量,促进了区域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四、先治污,后通水——南水北调的调水原则
调水的关键是治污,必须要确保水质安全。江苏首先发起了治污攻坚战,徐州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也是江苏送出合格水的关键地区。针对境内送水线路长、治污难度大、监控断面多的特点,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了近200 家涉水的“五小”企业,并对中小港口进行整合,减少对运河水质的污染。为打造南水北调徐州段清水廊道,徐州市南调办负责实施了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和丰、沛、睢、新四县(市)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将全市尾水统一收集,在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达标排放,确保调水期尾水不进入输水通道。通过尾水导流工程建设,一方面有力保证了南水北调水质,另一方面可增加徐州地方环境容量,改善了全市的水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南水北调徐州市境内33个单元治污点得到处理,6 个南水北调重点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Ⅲ类以上,连续10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21年春末夏初之际,作者沿线参观了新落成的邳州站、刘山站和解台站。极目远眺,恬静而又辽阔的水域,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座雄伟高大的建筑物见证着水利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的不朽贡献将永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