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行进管乐团训练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考

2022-01-01陈旭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任乐团声部

陈旭基

(松山湖实验小学 广东·东莞 523808)

0 前言

一支优秀的行进管乐队都应该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只有这样乐团才能有规则的、良性的发展。本文摘取笔者在日常训练、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课程设计人的角度针对这些问题,从理性上进行分析与提出解决办法。

1 乐器种类繁多,指导教师分身乏术

行进管乐队的编制常见分为: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大号、长号、中音号等);木管乐器组(长笛、萨克斯、双簧管、单簧管等);打击乐器(行进大鼓、行进小鼓、多音鼓、镲、马林巴、钢片琴等)组和视觉表演组(旗舞)等。如细分有几十个声部,一个中小型行进表演乐团也起码有80人左右的规模,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教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乐器。而对于众多声部下的各乐器队员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只凭借指导教师个人的力量,那将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达到好的训练效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1.1 解决策略

1.1.1 挖掘学生的管理潜能

挖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建立乐团的小干部管理制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有担当、有演奏能力的学生担任乐队队长、各大小声部长,明确各大小声部长和队长的职责。在日常常规中,无论是演奏技术训练还是合奏作品的排练,各大小声部长都要力争在本声部内做到音乐、音准、节奏的统一,并运用良性的比赛竞争的机制到训练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声部,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完善声部间的良性竞争中,我们应该以表扬为主要手段,以精神奖励和休息时间或更多有趣的奖励为佳。(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参加集体学习活动时,最喜欢的是“特权”,只要奖励他们和老师合照一张、随意调动座位一周,延长休息时间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最适合并且也是很喜欢的精神奖励的方式方法。)同时,应该经常召开乐团小干部会议,让学生来“发声”,研讨乐团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各大小声部长要提前了解乐团学期训练计划,并做到及时与学员们共同分享。总而言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无痕间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1.2 建立微课资源翻转课堂

如果大量的基础教学放日常训练课上解决的话,将会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管乐教师团队应根据各自特长并结合网络名师资源,建立了系列微课教学资源。重点解决基础性、常规性训练的知识,如木管声部中的《如何正确贴牙垫》、《如何正确的演奏笛头》、《如何安装哨片》等基础知识微课视频。教师通过前期收集、录制、制作,然后在定期给乐团学员发送学习内容,并规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等到教师考核时,学员几乎全都能掌握,教师要做的就只是检查与个别纠正,之后就可以继续往后面讲新课内容。

2 生源不稳定、学生易流失

学生间的个体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影响整体训练效果,甚至影响团队的学习态度。其重要问题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不足,学习缺乏目标导向,所以导致其行为散漫,对乐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以为然。行进管乐艺术培养最强调却是“合作精神”和“纪律性”的要求,所以,每一次的排练都是合作和纪律的训练,全勤是每次成功排练的重要保证。如果有一个学生的缺勤,那将会是影响到不只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还会影响到整个声部的表演乃至整个乐团的队形变化、作品音响效果的平衡、队员合作的默契配合等。

2.1 解决策略

2.1.1 明目标稳发展

管乐工作组先制定好学期教学目标,明确一学期的工作重点。有利于教师们明确个人训练重点。带着训练目标在学期初乐团动员大会上与学生共同明确学期目标与每月阶段目标,当明确了目标知道了训练任务,学生就能知道现阶段与一学期的学习重点。通过严格的行进乐团训练,学员们不仅在演奏水平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得到较高的提升,而且团队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以及宏观视觉及微观审美等能力都会得到同步提高,这都将成为孩子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2.1.2 明机会促发展

与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演出、比赛的机会,让学员在有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在上一学期就明确下学期的比赛与表演任务,给学员创设尽量多的表演展示的平台,学员自然就拥有学习的原动力。告知孩子们在乐团中获得的各种表演机会、展示平台或者获奖的荣誉,这些并不可能成为多数人能拥有经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机会。

2.1.3 关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常和孩子们分享友谊、团结、团队等话题,利用国内外有关历史和经典故事,与孩子们反复渗透,让孩子们建立“团队”“集体”甚至“乐团就是家”“队员就是兄弟姐妹”的团队意识。通过挖掘孩子们间的共同爱好、共同经历、从而建立队员间的友谊,这种友谊经常会延续数年甚至一生。行进管乐队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团队,就像一个“大蚂蚁窝”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分工,而乐团中的每个成员正是这个家庭里重要一员,这里应有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同学,乐团中每个人都应成为这个团队的优良传统的缔造者与继承者。训练场上则是队员们挥洒过汗水和泪水的地方,而各赛场上也将成为孩子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2.1.4 明制度严执行

编写《乐团管理章程》,明确考勤制度、考勤标准、考勤内容,让每位队员参与编写环节,让大家充分讨论、大家献计献策,让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终,促使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执行。关注考勤细节,让孩子、家长、老师都能明确义务与责任。以“请假”为例子说明,正当的请假理由:如生病不舒服、家庭特殊情况、年级、班级重要活动外,其他的请假信息必须提前向声部负责老师报备请假,以便于安排候补队员替补排练位置。没有按要求请假的迟到、早退、缺勤都属于严重违反乐团纪律,应被扣分、警告、降为替补队员甚至开除处理。

3 各种因素影响乐团的正常排练、表演甚至比赛

“学生被科任教师‘留堂’”,想必是各位管乐团指导教师都有过的经历,特别在比赛(表演)任务将至时,而自己乐团的孩子迟到、请假不来,这是多么让指导教师抓狂的事情。而这些请假、迟到的背后往往是因为班级科任留堂补作业、班级搞活动、帮老师做事情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不论是什么原因,其结果都是:严重影响了乐团的正常训练,前面说过乐团是个合作的团队,任何一个人不来都将影响到整个乐团。

3.1 解决策略

(1)严执行制度:孩子爱玩是天性,所以我们得理解,但是只要有教师的正确规范孩子一样可以做的很好。因为,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科任一直留下孩子,而是孩子借此为由而不参与乐团的训练。所以,管乐指导教师首要做的就是与学生明确考勤制度,明确训练时间,明确奖惩制度。

(2)加强沟通:班级科任“留人”是见惯不怪的事情。但是,一定影响了训练,那可是大事。因此,乐团指导教师与班主任(科任)间的沟通显得特别重要。沟通的内容至少有三项:①了解孩子被留下的原因。②与科任沟通清楚乐团的训练内容与目标。③共情得到科任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3)家长随意请假缺课。现在群聊特别方便,方便到家长直接一句话就完成了请假:“老师,XX不舒服,所以今天请假。”作为指导教师,如果拒绝请假,显得特别不理解家长与不关心学生,如果轻易批假,那后果还是这位指导教师自己承担。更让人生气的是家长的各种理解都能用来请假,诸如:“亲戚结婚、放学堵车、待会还有钢琴课、忘带乐器、脚受伤了、口腔溃疡....”甚至还有更奇葩的理由。不管什么理由,其背后都说明了家长的想法,都是想得到指导教师的批假而不受批评。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请假制度,决不能被“事假”影响乐团的正常训练。

(4)后备队员避免不可逆因素影响乐团展演。行进管乐团表演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艺术,它更讲究的是队员们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任何一个人的失误将会严重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如队形方案的完成度、队形间隔距离的准确度及音响的平衡度等。因此,行进管乐队员的完美配合则是行进艺术效果有力保障。

因此,在乐团梯队建设层面考虑下,应该设立合理的后备队伍人数,以确保每次表演、比赛乃至日常训练的效果与质量。扩大队伍让行进乐团的训练成效受益更多学生。后备队的人数的设定,建议最好每一个声部约1~2名。为保证每一位学员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后备队员应为流动形式,每一个后备队员都要参加所有的训练内容以及作品方案的排练。在日常训练和分组训练中,应注重培养后备队员,要经常与替换技术掌握较好的队员,在声部内轮流上场。待正式演出(比赛)前期,再对全体学员进行全面评测,竞选出最优秀的队员参加正式的比赛或演出。如正式参演队员出现不舒服或其他情况不能到场时,后备队员则能够替补上。无论是正式还是后备,他们都是乐团成员,都是乐团重要的一分子,因此避免后备队员消极应对训练也是乐团指导者的重要课题。

总而言之,一支优秀的行进管乐队除了要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拥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让制度落地,让每个人都能遵守制度、敬畏制度,让制度管人。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各种抑制乐团发展问题,乐团才会更有活力地、更团结的、更有能量、更有成效,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科任乐团声部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滚烫的交响灵魂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