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班主任如何协同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校班主任家长

高 玲

(海阳市竞技体育学校 山东·烟台 265100)

1 班主任协同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已经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而且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尤其是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通力配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家庭教育虽然强调以“家”为中心,但班主任既是一个班级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者,还是一个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领导者,可以讲,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比班主任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因而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协同,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生活状态与学习进度,同时也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真正确保孩子在校、在家都能健康成长,学习更多知识。

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分析从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主动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工具,推动学校与家庭充分沟通、积极合作,引导孩子学会辨别良莠,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孩子健全人格,提升成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 班主任与家长在协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出现的问题

2.1.1 沟通频率偏低

当前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具有不定期、不稳定、不规律等特点,日常沟通多以突发情况处置和集中会议沟通为主。据了解,在基层学校,一个学期之内有近半数的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仅局限于传统的沟通渠道,即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

2.1.2 沟通内容单一

不少家长和班主任沟通的重点方向在于学习和纪律方面,部分家长在发现孩子学习止步不前时才会想到与班主任沟通,而部分班主任也只有孩子触犯纪律时才想起向家长“告状”。

2.1.3 沟通方式简单

有的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更倾向于电话、微信群等即时通讯方式,单独面谈的机会较少。

2.1.4 沟通质量不佳

由于很多班主任与家长的理念、态度和接受程度不同,实际沟通过程中存在较大随意性甚至盲目性,加上语言表达方式不当,交流氛围极易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2.2 出现问题的原因

2.2.1 沟通理念错误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首先是两者的沟通理念存在错误。从班主任的角度上讲,一方面,有的班主任没有没有树立平等的沟通观念,认为家长只是配合辅助自己管理教育学生,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总是提出各种要求,甚至命令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家长在沟通中的作用弱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部分班主任将“协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视为“完任务”或者“工作负担”,很少积极主动向家长寻求沟通,难以与家长达成理念上的一致。从家长的角度上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学,管教孩子的责任就在学校,认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就是学校推卸责任的行为,是在增加家长的负担;也有部分家长在沟通中更倾向于被动接收的模式,认为自己只需要听从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配合就好。这两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家长难以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味地消极被动只会使沟通更为艰难,这也是沟通频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2.2.2 沟通能力欠缺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部分班主任缺乏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在开展“家长会”一类的群体沟通活动时,组织能力和掌控能力不佳,与家长单独沟通时不擅于设身处地理解家长的心理,无法与家长产生共鸣。可见,由于缺乏沟通技巧,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有限,难以真正与家长和谐、高效地交流协同,致使沟通效果较差。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部分家长缺乏对学校教学规程和教学进度基本认识,多次与班主任沟通重复的内容;有的家长在家长会上“插不上话”“不知道怎么向班主任开口”,在单独沟通时“不知道该主动询问什么内容”,甚至部分家长将与班主任沟通视为宣泄对子女负面情绪的渠道。在以上情形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往往过于情绪化,缺乏理性的讨论与交流,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使沟通复杂化,也降低了后续沟通过程的积极性。

2.2.3 沟通机制欠缺

部分班主任和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家长与班主任沟通互动的重要性,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忽视家校合作方面的组织和监督,缺乏对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方面能力的培训,对于沟通理念缺乏正确的规范与引导。他们认为,学校作为班主任的“后盾”,没有赋予班主任足够的权利与沟通机会;学校作为家长信赖的“对象”,没有形成规范的系统和规律的交流模式。

3 班主任协同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法

3.1 转变沟通理念

平等与信任是沟通的基础,班主任与家长双方应需抱有友好合作的态度,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共同目标相向而行,进行协通与沟通。

从班主任的角度讲,要改变“大包大揽”的沟通理念,注意与家长沟通时的态度和语气,给予家长在沟通中充分的权利和发言时间,避免陷入“班主任发号施令,家长被动接收”的不良局面。班主任应当意识到,家长不仅仅是学生的监护人,更是改进学校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重要力量,只有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曾经教过一个转学孩子叫张强,从进班没几天就与同伴打闹,到处“闯祸”。我在班里教育了他几次,结果批评后老实了一会,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变本加厉”。由于反复教育收效甚微,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通过长时间“拉家常”,我渐渐了解到,张强其实是个很爱劳动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他当卫生委员,让他管理教室卫生清洁工作,并对他的努力给予积极评价和表扬。渐渐地,他的注意力转变了,学习上进步也很大。通过这个事例,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不仅要交流孩子的问题,还要请家长谈谈孩子的优点,针对各个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虚心听取、采纳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性的家校沟通模式。

从家长的角度讲,需要明确自己在与班主任沟过程中的定位,改变被动接收的理念,避免产生消极应付的情绪。家长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永久的“班主任”,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长也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班主任,应当积极了解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对于认为有缺陷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积极向班主任或校方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需要给予班主任足够的管理空间与信任,体谅班主任的辛苦工作,避免对班主任的工作过多干涉,促使双方达成“平等信任、互相体谅、规范规律”的沟通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双方沟通的核心内容,也是双方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家校合作的沟通中来,请学生转达自己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态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尤其是我担任八年级班主任期间,我在班级开展了“和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并设计了自我推荐、班级初评、教师复评等环节,最终评出了六个“书香家庭”,形成了班级—学生—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提高沟通能力

家校双方达成沟通共识后,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能力,是有效提高沟通质量与效果的关键。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培训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引导培训工作,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能在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家长和处理不同事项时游刃有余;应通过开展优秀班主任讲座等形式,鼓励班主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学人所长、补己之短,提升解决各类沟通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学校应定期通过“校园开放日”“家长学校”“主题讲座”等方式,将本校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案与家长分享,并鼓励家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化家校合作网络平台,供校方、班主任和家长在线反馈和讨论问题。作为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或者通过阅读教育杂志、教育书籍,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教育理论和沟通技巧,积极为校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3.3 改善沟通机制

3.3.1 健全沟通制度

学校应当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构建一套完整的家校沟通合作的组织监管制度。应明确指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与内容,对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力进行清晰的划分。同时,应将班主任的沟通效果及家长反馈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方案,并制定恰当的评分标准,保护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沟通有序高效进行。

3.3.2 创新沟通模式

学校管理监督部门和班主任应当对现有的沟通方式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稳定、规律、高效的沟通模式。

作为家校沟通的传统项目——“家长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提升频率,每次开展时应制定不同的交流主题,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经验分享。在家长会举办之前,班主任应当提前将家长会的主题、内容和方式通知家长。在会议期间,班主任要给予家长充分的发言权,主动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感受和经验,改变普遍存在的“家长被动接收”的局面。班主任还应更加注重网络平台的使用,采取邮件、视频会议等形式,定期开展在线沟通讨论,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同时根据家长反馈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实现家校沟通的规律性和时效性。比如,疫情期间,我每周都利用钉钉群召开一次网络家长会,提前汇总各科教师反馈的学生信息,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家校互动氛围。

猜你喜欢

家校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