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市策略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2-01-01周志红
周志红
(中核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到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在内外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经营的风险较多,很多民营企业逐渐消失在市场浪潮中。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仅为2.5年。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加强内部的管控约束。因此,探究上市策略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首先,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实现企业上市发展的基本保障。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步伐加快,众多民营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的速度更快,规模也不断扩大。一些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逐渐开始寻求IPO上市,希望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例如阿里集团、京东集团等著名的民营企业,纷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很多拟上市的民营企业在递交上市申请时,均未通过审核,究其原因,在于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在上市策略下,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符合市场监管的要求。
其次,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还能帮助其提升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有效降低自身在遭遇风险时产生的损失。在实际发展中,民营企业面临着内外环境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易遭遇各种风险。而通过加强内控建设,对于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进行细致化管理,能有效分析出其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然后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并降低风险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危害程度。
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还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必须基于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督管控。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从而促使企业改进内部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多层级的内部监管机制,进而更好地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由此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更好地推动自身的规模化扩展,实现自身的做大做强。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全面整合自身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运用优秀的内控理念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利用完善的制度确保内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这样能提高民营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方面较为特殊,大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管理层大都是家族成员,缺乏流动性,在管理思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风力发电新能源方面的民营企业而言,因其运营是基于自然天气风资源的影响,受市场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并且直接与电力公司签订购售电合同,直接上网销售。因此,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使得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紧迫意识,没有正确理解我国社会经济步入到发展新常态的形势,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挑战及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其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
2.缺乏健全的内部制度
目前,我国众多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缺乏规范化的内控标准,无法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引。而且,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方面,因为管理者对于内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及时将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当中,也没有及时建设内部控制平台,导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3.缺乏专业的内控人才
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族式企业管理层都是家族成员,这就导致其他人才缺乏上升的空间,因此对于专业化人才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因为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者思想较为守旧,只希望能够固守眼前的规模,不重视对企业员工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教育培训。此外,还有部分民营企业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很少向员工提供各项福利待遇,这些情况都导致民营企业无法有效吸引专业人才的加盟,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上市策略下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1.强化管理者内控意识
针对大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的问题,必须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这是民营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所在。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组织本地区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学习国家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而了解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引导和要求,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层转变思想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会议及座谈的形式,强化民营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建设工作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够打破家族企业的界限,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其内控管理的水平。
2.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要想实现IPO上市,还必须完善企业的控制制度。而民营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以此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相关民营企业应从管理技术方面着手,将企业生产运行的各项程序及规定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控网络,并建设企业内部交流平台,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加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优化企业的内控体系。此外,民营企业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相应的防范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最后,相关民营企业应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内控工作进行监管,确保内控制度能在企业中得以有效执行。
3.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
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要想实现IPO上市,还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相关民营企业应积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盟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及改革提供新鲜的血液。同时,还必须为他们提供未来发展及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挽留人才。其次,相关民营企业还必须针对企业现有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此,企业应聘应请行业骨干或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讲解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上市策略下,民营企业必须重视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升自身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