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队提质增效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1-01高世钢
高世钢
(大庆油田行政事务服务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一、制约成本管理和效益提升的因素
1.开发管理难度大
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G采油队地处过渡带,原油物性差;井网系统不完善、分布大量不规则面积井网;油层发育差,“三低井”严重;间歇出油、含水波动大,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
2.成本管控难度大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采油队设备陈旧老化、各项能耗不断增加,设备维护更新、技术改造、油水井作业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原材料、水费、电费、作业费、人工成本日益增加。
二、采油队提质增效主要途径
面对油田高难度开发及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双重挑战,建立低油价下的成本效益倒逼机制,逐项梳理各费用要素压降潜力,在目标预算、成本发生、费用考核三个关键环节,完善管理办法,细化管理流程,探索实施了“三抓三控三精”的提质增效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生产和成本的共同优化挖潜。具体做法如下:
1.抓目标、控源头,精细谋划提质量
按照提质增效工作目标为引领,加强源头管控,结合采油队各生产节点及管理情况,建立以原油生产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效益提升为结果的提质增效管理体系。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岗、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队、班组、个人三级提质增效管理机制,逐级下达提质增效目标;将班组作为管理主体,将各项指标分解细化到各班组,落实责任。实现“横向”从采油队领导到生产岗位,都能准确“看”到提质增效发生的各层面和直接发生点,“纵向”将提质增效可控成本分解到单井、站、单台设备或具体岗位等最小操作单元,形成相对应的生产流程管理信息,切实将提质增效管理贴近到生产过程中。
2.抓节点、控发生,精准管控增效益
(1)聚焦开发,全系统靶向施策,招招都用创效计
①实施点项管理法,精准注水井时率管控。临关井管理建立监控跟踪台账,控制关井时间;测试井管理建立测试运行监控跟踪台账,控制不分水时间;作业井管理建立作业运行监控跟踪台账,缩短待作业及施工时间。注水时率由98.02%提高到99.5%,提高1.48个百分点。
②实施复合洗井法,精准注水井洗井管理。一是针对注水量下降井,采取常规变更排量洗井;二是针对结垢严重井,采取除垢器除垢洗井;三是针对油层发育较差的注水井,采取大排量洗井;四是针对常规洗井效果不明显的水井,采取热洗车洗井;五是针对出口排量小的注水井,采取拔水嘴洗井。
③实施以区定调法,精准抽油机泵况管理。精准安排参数调整分区工作:2020年,参数偏大区5口,占比8.33%,调整原则为下调工作参数或制度,实施下调参2口,间抽3口;无参数偏小区;待落实区5口,占比8.33%,及时核实泵况和液量,实施上调参2口,加密核实产量3口;断漏区1口,占比1.67%,及时核实泵况和液量,实施上调参数1口;合理区49口,占比81.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力争提高到83%以上。
④实施梯次跟进法,精准采油井措施挖潜。措施前结合选井,依托地下大调查,依据选井技术标准选井,制定培养计划和单井措施方案;过程中三步跟进,跟进单井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措施实施时机优选和措施效果分析评价;措施后跟踪保护。2020年采油井上调参单井增油均达到0.6吨。
⑤实施分类施策法,精准采油井效益分析。建立核心可控指标单井效益评价,量化各项指标评分比重,确定综合评价标准,形成内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结果对单井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级别的井影响因素,制定下步对策,做到一类井保持创效,二类井挖潜增效,三类井治理达到有效,四类井治理实现升级,分级管理、精准管控。
(2)精细管理,全方位控本增效,处处都成创效点
①实施三步操作法,降低综合能耗。在中转站掺水系统、计量间掺水汇管、井口掺水管线应用免清蜡技术,利用原油流动改进剂在管道内形成水为外相的拟乳状液,使蜡无法接触管壁,降低产出液黏度,实现免清蜡及低温输送。自2017年8月投用流动改进剂后,热洗周期由每月30井次降至6井次,按每井次洗井5小时,每小时耗气80方计算,节气4.8万方;按每小时耗电42千瓦时计算,节电2.52万千瓦时。
②实施4433管理法,降低吨液耗气。4433管理法,即:四控制,控制掺水炉温度、热洗炉温度、采暖炉温度、加热炉升温速度;四监控,实时监控瞬时掺量变化情况、热洗水量变化情况、返干气压力变化情况、计量间回油温度;三优化,优化掺水炉运行台数、热洗炉运行周期、暖气片投运数量;三清理,每年对加热炉清污一次、清理烟箱一次、清理火嘴一次,保证炉效≥75%。
③实施1+6控电法,降低吨液耗电成本。1+6控电法,即:一项系统工程,安装数据采集、接收装置,实现单泵单井电量实时精准计量。六项节点管理,变压器常态下双电源运行,降低空载损耗;电容器常态下双组电容器运行,提高功率因数;监控机泵运行电流变化情况,确保高效运行;变频器启停泵前控制出口排量,降低启动负荷;照明系统分回路优化控制,分时段合理使用;电器、空调等设备用后及时断电,避免空载损耗。吨液耗电由1.02kwh/t降至0.87kwh/t,日均耗电量下降397kwh,2020年上半年节省电量12.3万kwh,节省电费7.7万元。
④实施分井管控法,降低机采井举升单耗。使用电量监控系统,针对单井耗电情况,进行设备优化组合、参数优化调整、管理优化安排、指标优化合理“四位一体”个性化施策,实现节电效益最大化。沉没度由227米恢复到302米,泵效由53%提高到58%,机采井举升单耗由2018年的6.58kwh/t降至5.11kwh/t。
⑤实施322控制法,降低作业成本。322控制法,即:三个治理,针对杆断井、杆管偏磨井、泵漏失井三类泵况不正常井动态跟踪调整参数,调整连通井注水,及时更换杆管,保证供采平衡;两个调整,结合地质状况,井况和作业现场,实施参数动态管理和方案调整,确保措施方案准确有效;两个到位,一是作业重点工序监督到位;二是热洗重点环节检查到位。322控制法的实施,检泵率由30%降至27.1%,下降2.9个百分点,作业费用降低2.6个百分点。
⑥实施四步把关法,控制材料消耗成本。针对材料消耗情况,明确班井长、副队长、材料员、队长四级职责,以“能修不换、能用不丢”为原则,严把“四关”,即:一是上报关,班井长初步认定提出申请;二是鉴定关,副队长到现场做出判断;三是调配关,材料员核实库存及时汇报;四是审批关,队长按需合理发放。与去年对比材料成本降低8.13万元。
3.抓结算、控出口,精确发力促提升
持续完善提质增效考核体系,着重在成本绩效考核上精确发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确保提质增效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依托全要素考核,结合采油队实际探索形成“五位一体”绩效考核模式,“五”:即以专项考核、吨油成本变化系数、人均管井、指标精细量化评价、HSE量化评价为内容的“五位一体”的月度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制定专项考核政策,用专项考核强化专业过程管理;二是科学规范系数标准,以班组为单元按吨油成本分配奖金;三是突出“人均管井”思想,用工作数量体现按劳动强度分配;四是强化指标量化评价,用质量标准体现按工作效果分配;五是实行HSE量化考核,用量化考核强化HSE过程管理。“一”:即强化阳光管理这一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兑现程序管理,加大了效益工资兑现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推行政务公开、阳光管控,做到考核程序、考核过程、考核结果“三公开”,保障绩效考核过程透明有效。使全队上下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有指标,保证了采油队提质增效管理新模式的深入推进。
三、结论
G采油队通过提质增效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应用,由重产量、重管理向重效益转变,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将地质“劣势”变提质“优势”,将管理“难点”变增效“亮点”,探索一条基层采油队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实现了原油产量不降反升,桶油操作成本不升反降,成为大庆油田新时代的标杆,为建设百年油田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