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研究
2022-01-01张志刚
张志刚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 大同 037000)
导语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一度辉煌,大部分地方电视都将其作为收视法宝之一,几乎每一个地方频道都会推出一档或者多档民生新闻栏目。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民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主要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有关切身利益的讯息。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各类新兴媒体快速崛起。媒体从原本单向输出的模式朝着双向互动的多媒体融合模式转型,其中互联网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不断创新,为新媒体的传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成为受众群体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之下,虽然对自身理念、形态、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转型,紧跟时代步伐,与各类新媒体实现了融合,使得整个节目传播方式实现了改变。但是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以及探索的过程中,受众群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使得自身陷入发展困境,因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突破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基于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与应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媒体环境与民生新闻的概念
1.1 新媒体环境的概念
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互联网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以各类新兴技术以及传统媒体为基础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突破了传统新闻模式的限制,不再以传统传播方式、新闻素材、新闻视角为基础,更多是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渠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形成的全新传播环境。对新媒体环境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新”与“融合”,具体体现在:第一,新媒体具有明显的多样性。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而且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同时,在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用日益便捷,且制作成本、制作门槛也开始降低,使得受众群体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各类媒体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才能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互动性更强。受众群体与媒体之间可以实现实时互动、沟通、交流,使得受众群体不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表达不同观点以及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群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存在感以及满足感,这是曾经传统媒体时代所没有的。[1]
1.2 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新闻通常是以地方居民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地方电视频道为传播载体,以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经济有关的新闻事件为题材,从而进行全面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其精神品质是民本取向、民生内容、平民视角。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始终将这种精神品质贯穿始终,其主要意义是通过新闻方式,尽可能将老百姓精神面貌以及日常生活反映给广大受众群体,并促进问题解决、推进社会和谐发展。[2]
2.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机遇
2.1 选题越来越广泛
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而言,通常是由工作人员依托文件资料、新闻热线、专业能力、政务会议以及个人自身经验等,采集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线索,整体而言,采集方式比较少,可能会导致新闻记者陷入没有新闻选题的困境。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不仅沿用传统采编方式,而且能够以此为基础,尝试应用更多新技术以及新平台。例如,可以从网站、微博、论坛等各种平台采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新闻价值的线索。同时,在平台以及技术的支持下,电视民生新闻记者能够快速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背景、影响以及结果,这样能够为记者从多个角度提供素材。此外,依托互联网平台,受众群体可以按照记者给出的相关要求提供各种新闻线索,又或者是通过制作调查问卷调查受众群体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电视民生新闻选题提供更多素材。[3]
2.2 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制作方式主要涉及摄像、写稿、审稿、录音、编辑、审核等各种流程,其中摄像与编辑比较繁琐,往往会增加节目制作时间,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节目的时效性。同时,大部分传统电视民生新闻都是在固定时间以及固定频道进行播放,整个节目播出方式不够灵活,而且会降低播出时长的选择性。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能够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情况;同时,快速收集受众群体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并在制作节目时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融入节目之中,或者是根据新闻事件的类型增加与受众群体的互动频率,可以让受众群体能够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核心内容,不仅能够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受众群体对事件进行深思、反思、自省等,有利于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传播热度。[4]
2.3 传播方式更加灵活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价值观念等直接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效果,受众群体往往只能够按照新闻记者的报道风格、思考习惯等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群体始终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难以直接参与到新闻节目制作之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模式被颠覆,也解决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失衡的难题。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节目在互联网渠道的传播量进行分析,有利于自身了解节目在受众群体中的关注度,从而对报道方向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节目需要与受众群体之间进行互动,又或者是进行现场直播,尽可能采用贴近受众群体需求的方式进行报道。此外,还需要通过微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载体进行报道,受众群体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通过各种渠道对新闻信息进行查阅,使得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可靠性以及便捷性。[5]
2.4 影响更加深远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受到播放次数、传播途径、节目形式单一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限制,其影响力开始逐步下降。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不再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已经成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分享者,部分受众群体会对新闻事件发生根源进行积极思考,整体而言,受众群体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以及受众群体要求提高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进行优化以及升级,记者需要与受众群体之间形成有效、直接的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而精心设计出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节目内容,一方面,能够提升新闻节目的社会性以及指向性;另一方面,能够让电视民生新闻更加贴合受众群体的喜好。同时,电视民生新闻需要通过大数据对受众群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受众群体对节目观看的时间段以及形式,将有利于提升节目的合理性以及精准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此外,充分利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渠道进行创新,可以在线及时解答受众群体对民生新闻栏目的疑问,为提升节目影响力奠定坚实的基础。[6]
2.5 节目内容形式丰富化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以新闻记者拍摄视频为主,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的拍摄水平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节目质量。新媒体环境下,广大受众群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以及设备进行拍摄,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视频,这些视频素材也可以成为民生电视新闻编辑制作的素材。同时,也可以从各种新兴媒体平台收集相关素材,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也可以适当汇总或者是借鉴其他媒体的观点,能够让节目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化。此外,将新媒体元素适当融入电视新闻民生节目之中,有利于推动节目改版创新。[7]
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
3.1 缺乏深度报道
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广泛性。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缺乏有效的归纳、总结以及分析,例如,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电视民生新闻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以及思考,虽然新媒体环境下,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升级指明了方向,但是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还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非常庞大,而且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如果电视民生新闻缺乏深度报道,那么就难以从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例如,一些突发性事件,电视民生新闻未对事件背后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缺乏对新闻事件的精准定位、事件全面把握以及研究,则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舆论危机。电视民生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需要对报道进行优化,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与新媒体融合就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困境。深度报道能够系统反映社会问题的根源以及重大新闻事件的缘由,电视民生新闻在深度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传统媒体采编体系,相比其他媒体更能够深入挖掘以及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以及实质进行揭示;同时,还可以逐步探索媒体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能够对事件内部进行剖析,并体现事件的真实性。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流量,未能做到深度报道,甚至存在着盲目跟风、盲目追寻热点的情况,这就会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固有的核心竞争力,也就难以充分吸引广大受众群体。[8]
3.2 舆论监督力度有待提升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舆论监督将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部分新兴媒体的传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网络舆论监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增多,虽然这些持续发生的改变,的确为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带来一定的机遇,但是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实现深度报道,而且没有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能力,导致报道内容出现偏差,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9]
3.3 运营机制有待完善
新媒体快速发展,虽然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主动积极寻求媒体融合,但是运营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对于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投入力度不足。虽然部分电视台着手构建官网,但是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内部运行机制不够科学、完善,没有一套规范化的机制与转变对采编、报道进行约束;缺乏一定的规模化经营活动,对市场的开拓能力十分有限,导致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现如今,各种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日益完善与强大,受众群体对电视媒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运营机制不够合理、成熟,那么将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更加无法保障电视民生新闻媒体有序开展。[10]
3.4 从业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数量、媒体平台不断增多,这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民生栏目陷入发展困境。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而言,其影响力更大,而且很多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受众群体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快速抢占了民生节目的广告客户,以更低的价格抢占传统媒体的宣传份额,从而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广告费用,同时,也对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对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而言,需要对民生栏目进行创新,才能进一步丰富栏目内容的途径,从而提升自己收视率以及广告竞争力;同时,需要在微信公众号、App软件、官网、微博等各个领域下功夫,这样才能快速占据市场份额。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则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民生栏目投入更多成本,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激发从业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栏目创新之中。对新媒体而言,可以对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各种手段进行灵活应用,例如,可以在新闻中使用各类特效,让受众群体拥有更加新颖的体验,这也是新媒体能够快速占据市场的原因。但是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虽然投入物力、人力、精力、财力推进转型,但是转型速度较慢,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从业者综合素质不足,或者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整个新闻节目风格、语态、结构依然比较固定,难以为受众群体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11]
4.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困境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虽然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步陷入困境之中,并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能够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健康发展,则需要采取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4.1 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做到深度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深度挖掘新闻内容,并与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做到报道形式、报道内容多元化,并朝着深度报道的目标不断迈进,进而解决缺乏深入调查、分析以及评论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满足受众群体信息快捷性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提升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以《1818黄金眼》为例,这档节目是由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打造,于2004年播出,但是经过十多年发展,基本上只有本地人关注这档节目,外地人关注度很低。2018年,《1818黄金眼》成功走出浙江,并开始进入全面受众群体的视线。该节目之所以能火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四万修眉案”。2018年,“四万修眉案”在B站成功火“出圈”,一方面,该节目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度的报道,其内容形式非常接地气,而且整个风格也很幽默;另一方面,《1818黄金眼》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B站开辟专栏。当“四万修眉案”火之后,广大受众群体开始关注《1818黄金眼》,并且翻阅与之有关的其他节目。其实《1818黄金眼》是一档很传统,甚至风格也比较老化的民生新闻栏目,也没有进行太多的宣传,但是这档节目抓住了时机,利用新媒体以及深度报道大放异彩,从而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12]
4.2 针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
新媒体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受众群体也习惯了这种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应该对现有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特别是新兴技术掌握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培训方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将培训成效与从业者的绩效进行挂钩,督促从业者重视培训,这样才能保障培训效果。此外,对从业人员自身而言,应该主动积极加强学习,了解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前沿技术、理论以及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从而提升新闻质量。[13]
4.3 完善相关舆论监管体系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非常庞大,而且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但是针对新媒体的报道缺乏监管,部分新媒体报道甚至出现了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出现了虚假新闻频发等情况。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加强监管,而电视民生新闻主动积极担当职责,如果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应该自我检查,并主动积极接受惩罚;同时,还要对新媒体内容进行监管,要主动积极杜绝虚假消息,杜绝盲目跟风,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障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讲,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规定,一方面针对媒体加强外部监管,另一方面督促媒体内部进行改革与规范,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还要实施动态监控、追踪追责追究制度,有利于提升媒体公信力,督促包括电视民生新闻在内的所有媒体能够健康发展。[14]
4.4 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媒体融合
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之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坚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造全新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能够朝着可持续目标不断迈进。关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大数据”平台,对目标受众群体的资料进行分析、收集以及整理,例如,可以通过关键词频次索引等方式获取受众群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对新闻报道进行精准推送。由此可见,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加大投入构建平台,对网站内容体系、相关技术、采集标准、编辑标准、技术应用等各方面进行规范,通过信息技术对网络内容以及栏目结构进行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媒体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陷入了困境,促使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主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充分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融合转型等多个领域,但是内容才是电视民生新闻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深度报道,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