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爱情
2022-01-01毛雨
文/毛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离开朝廷,回到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天寒时节,已经68岁的陆游躺在床上,虽然穷困潦倒,还生着病,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伤,仍然想为国家驻守边疆,收复失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曾入军旅又久居庙堂的陆游呢?夜深了,屋外风雨飘摇,静听风声雨声,不觉间,浩浩荡荡的铁蹄声、金戈铜甲的铿锵声、战士的杀敌声似自远方而来,仿佛将士们正在外齐齐等候,等诗人一起踏过北方寒冬的冰河出征疆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如果有什么行为是对国家有利的,那么我将不顾生死地去做。陆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里写尽了拳拳爱国之心: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作一仞)的华山与天相接。这些都是故国(这里指南宋)雄伟壮丽的山河啊,如今却沦陷于金(金朝)人的铁蹄之下。认同南宋王朝却生活在金占领区的遗民,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他们一年又一年盼望着南宋的军队能够北伐。想到故国的人民在金人的统治下经历着沉重的苦难,陆游不能安睡。诗中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也表达出了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可惜,南宋的统治者不顾百姓疾苦,苟安于西子湖畔,醉生梦死,沉迷于亡国之音,将大好河山和国仇家恨丢于脑后。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陆游挂念的仍然是故国的山河。他在《示儿》里嘱咐自己的儿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因为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而深感遗憾,让他感到悲伤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国土未收复的不甘。弥留之际,他希望以后儿子能够用“北定中原”的喜讯告慰九泉之下的自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是悲壮的,《示儿》中既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伤,亦有“北定中原”的坚定信念。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春望》一诗表现了爱国与爱家的双重凄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让昔日繁华的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破败不堪,春天本应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时节,城中却杂草丛生,毫无生机。杜甫心忧国事, 看到花开不禁潸(shān)然泪下,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也不免胆战心惊。战乱接连三个月还不曾停息,不知远方的家人是否平安。家人的书信是多么珍贵,可抵得了“万金”。诗人忧国忧家,心中愁苦烦闷,搔首间,白发已稀疏。整首诗充斥着凄凉和无奈。
与陆游、杜甫悲壮凄凉的爱国之情不同,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六首(其三)》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没有月亮的夜晚,大雁突然惊飞一片,原来是匈奴首领想借助夜色的掩护仓皇逃走。将军准备率领一队轻骑追擒敌军,茫茫夜色中,大雪顷刻间便落满全身,大刀的寒光被雪花遮盖,威武的骑兵仿佛一支将要离弦的弓箭。
此外,还有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豪迈,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讽刺悲愤……这些诗句无不浸透着诗人们的满腔爱国之情。
豆苗儿们,读读这些诗,体会蕴藏其中的爱国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