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路径分析——以绍兴为例
2022-01-01绍兴市行政学院赵海丽
绍兴市行政学院 赵海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各项改革举措能否顺利实施,而基层社会治理是根本基础,市域社会治理是关键层面。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和要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2018年延安干部学院全国新任地市级政法委书记培训示范班正式提出,自2019年开始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绍兴成为第一批试点地市。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重要基石和具体实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是重要的中间环节。与县域相比,市域具有更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更有效解决重大问题的资源能力,是预防管控化解矛盾风险隐患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从区域范围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是两种社会形态的结合体。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具有不同于传统基层治理的本质特征:鲜明的枢纽性。“抓住了市域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郭声琨,2019)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创新支点。市域层级关键是社会治理的“前线指挥部”,市域地位重要,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是要素资源集聚地、也是新的矛盾问题类型的多发地,更能解决重大复杂的问题,对基层更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的提出是治理领域的重要创新,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是“中国之治”的根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是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市域社会治理。
二、法治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关系到各项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中国之所以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社会又能长期稳定,是有机遇性因素,又有政策性因素,更有制度性因素,即“制度密码”。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是第三个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法治的地位作用凸显。在社会治理领域,必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中政府是负责主体,市域社会治理中政府责任重大,法治政府的建设为重中之重,只有法治政府建设好,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形象才能深入人心,廉洁、创新、服务、责任政府的建设也能同步推进,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切实提升,这对政府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起到了“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的效果。回顾法治绍兴建设十五周年,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有不断的创新实践,特别是运用“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创新了“枫桥式人民法庭”“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枫桥经验之老杨调解室”“越城区党建契约化”“柯桥驻村指导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等绍兴法治实践,发挥了诉源治理的成效。司法改革进程中司法为民、能动司法、阳光司法等也有很多创新举措,绍兴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机制荣获2017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五星达标、和美家园”也是绍兴城市社区的创建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绍兴司法行政系统也为法治绍兴建设作出了很多贡献,如法润绍兴系列活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县市区全覆盖、绍兴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也于2021年成立。法治绍兴、法治政府的建设为绍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注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三、法治政府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要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将风险矛盾解决在市域,不会扩散外溢。总体来看,市域需要防控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当前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乡统筹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问题呈新型复杂化。绍兴市既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又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承担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双重使命。政府作为治理体系中负责主体,更多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枫桥经验”这一基层治理领域的法宝,去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更多的绍兴经验,为“重要窗口”增添亮丽的风景。目前市域社会治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度安排不够完善、多方参与内生动力不足、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力度不够,智能化治理手段运用不足且良性互动不够,因此,要在党的领导下,切实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党委领导,突出政府负责,重视群团助推,加大社会协同,发动群众参与。政府不仅要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做好“法无授权不可为”,带头守法,预防和减少行政纠纷,更要做好“法定职责必须为”,履职尽责,在各个环节和层面运用“枫桥经验”,激发多元主体积极性,发动群众方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绍兴实践。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
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先导。要重视理念的培养和渗透,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出台党委领导具体制度,使得各级政法委和各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整顿,提升党性修养,搭建各种创建活动载体的平台,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得到思想境界和能力的提升,如越城区党建契约化已经成为党建品牌,需花大力气进行推广,目前绍兴正在创新物业领域的党建契约项目。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要想方设法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人民有幸福感、满意感、安全感。公职人员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在工作中为每一个老百姓办实事,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多从细微处入手,多宣传报道具体、优秀的事迹,营造为民服务光荣的良好氛围。
3.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系统观念就是需要用整体思维,重视培育多主体、多层面、多领域的多元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充分调动系统中各方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办好事。因此,要用系统观念来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系统的良性互动。
(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用好地方立法权,及时将好的做法经验总结上升为制度法律,指导更多的实践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许多好的实践探索已经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地方立法可以适时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化,再转化为治理法治化效能。
(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断创新和运用“枫桥经验”,全面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体系化、全域化、指标化、实体化、数字化提升,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域升级版,以“枫桥经验”引领和带动社会治理水平上台阶,发挥五治的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强化党建作用,特别强化基层党建带动治理能力提升。党建的带动作用已经在实践中得到显现,各个领域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树立榜样的作用。
2.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用好市域立法权、增强市域执法效能、提高市域司法水平、深化市域普法学习,加强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结合地方实际,扎实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领域的法治水平。
3.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德治的基础是道德素养的培育,需要教育先行,立德树人。首先,学校教育是关键,师资尤为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才能教育出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社会教育是必需。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举办各种道德讲堂,利用各种载体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用道德激发社会正能量。
4.发挥自治强基作用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依然在最基层的村居社区,要引导村居民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自治,发挥好各自的智慧才能,建设好共同的家园。市域社会治理还需要更加关注城市的社区,自治方面可能还缺乏些许的激发因素,相比乡村,凝聚力、参与力反而多数略显不足。因此城市社区自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5.发挥智治支撑作用
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方向,可以提升治理的效能。新冠疫情的防控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已经可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因此,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发挥好城市大脑的作用,探索网上“枫桥经验”的创新运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