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2022-01-01中共白水县委党校王静茹刘秀攀
中共白水县委党校 王静茹,刘秀攀
文化具有“思想引领、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和支撑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一个“黄金产业”,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树立,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也必将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白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白水人自古尚文爱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白水在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呈现喜人景象,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异彩纷呈。文艺发展的强劲势头为白水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说,白水文化产业发展有资源潜力,前景广阔。近期,我们对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白水县丰厚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1)文化资源。白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光辉灿烂,有“四圣故里、魅力果乡”两张靓丽的名片。白水自秦孝公二十年(公元350年)置县,距今2300多年。县境内文物古迹多达180余处,其中有仓颉庙与墓、下河西遗址、永垣陵、魏长城遗址4处国保单位;杜康庙与墓、圣寿寺、飞泉寺等多处省保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县级古遗迹多达400处。2010年联合国将“谷雨节”确定为“中文语言日”。2020年在白水县杜康镇以杜康庙为中心,周围100多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了初步查勘,发现大量远古时期灰坑、白灰面房址、动物骨骼、陶器残片等。初步判断该遗址为龙山时代晚期遗存,调查中还发现了少量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5500年以上。这次考古发现对于丰富白水历史文化、研究白水河流域人类遗迹、寻找中华文化根源、拓宽杜康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白水民风纯朴、地域文化多元、民俗特点显著。每年四月二十日农历谷雨节举办仓颉庙会和祭祀文祖大典,正月二十一日举办杜康庙会和民间祭祀酒祖,十月二十二日雷公庙会等节会由来己久。白水人敬惜字纸、枕书辟邪、头柱香、对台戏等民俗风情至今流传延用。除白水苹果之外,杜康酒、豆腐、菜刀、眼镜、恒寨锅盔、河北辣子汤、尧禾豆腐瓢、安乐饸饹等名优特产、白水美食让人拍手称赞。白水五龙山、通道古槐、刘伶醉酒、郭巨埋儿等美丽传说使人神奇遐想。社火、焰火、耍狮子、春节写对联、果乡大舞台等民间文艺活动十分活跃,雷牙舞火龙、尧禾社火都是白水发展生态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3)自然资源。白水县地处渭北台塬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四隅黄龙山、五龙山、元鹤山、雁门山遥相呼应,关中情与黄土风交融、洛河水与雁门山相依、商旅路与农耕魂共存、圣贤文明与苹果文化辉映,还有千年不竭的杜康泉,有国家级湿地公园、陕西十大魅力湖泊之一的林皋湖,有气候湿润、槐花飘香、夏日凉爽的10万亩“天然氧吧”方山森林公园,有南纪飞泉和古村落,有境内自西北向东南川流不息23公里的洛河大峡谷,还有铁牛河、厚义、故县等水库,有张家船、王家河、五峰、王莽寨水电站等旅游资源。(4)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白水人民在依靠果业勤劳致富的同时,创造了以富卓苹果人家、南井头锦绣人家、林皋湖畔人家、和园田园综合体等为主的休闲、度假、餐饮花卉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依托仓颉庙的文化品牌影响力,编制了以仓颉庙为核心的仓颉庙中华上古文化园总体规划,融体验、观光、休闲为一体,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规划总面积24平方公里,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汉字之都、中华汉字文化教育传播基地、世界文字文化交流中心。目前,该项目合作方浙江元成一期投资15.8亿元的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清明祭黄帝,谷雨拜仓颉”,“谷雨”是白水人最隆重的节日,从2016年至今,我们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共同举办了谷雨祭祀仓颉典礼暨“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引起强烈反响,仓颉的影响力和白水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林皋湖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入列国家级湿地公园,是陕西十大魅力湖泊之一。林皋湖面积2200亩,湖区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方山森林公园15万亩槐林碧绿可人,每年五月漫山遍野槐花飘香,方山也是陕西省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60类、500多个野生动植物资源共享一片别样天地。云台山绿植茂密、溪流清澈,空气清新,原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是珍贵的天然氧吧。
白水文化市场发展平稳,拥有网吧22家、歌舞游戏厅8家、棋牌游艺室101家、茶社30余家、大型休闲文化广场2处、文化用品销售店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书店12家、印刷企业2个、打印店15家、婚庆策划公司13家、经营性演出团体17家。
白水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演艺娱乐、艺术培训、印刷包装、传统手工、广告会展、网络服务、图书发行、影视制作为重点的社会文化产业,总体来看,白水文化产业经营以传统模式为主,效益不高、链条不长,缺乏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二、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白水缺乏适合本县特色,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还存在,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的思路还不清晰,文化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还不够,行政部门对文化市场还是以检查和管理为主,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保障措施上还做得不到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发展资金不足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土壤和条件,文化设施硬件又是文化活动的舞台。由于地方经济基础的制约,县级公共文化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缺乏,更不用说场馆规模和档次了,这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成为举办高层次文化活动的硬伤。在文化产品开发、舞台精品艺术打造及文化人才激励等方面缺乏经费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
(三)文化产业规模较小
从目前的白水文化产业发展来看,现有文化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从业人员达到要求的不多。特别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全县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集团。
(四)缺乏核心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白水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要注重品牌的树立,注重商标注册和保护,要把质量和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五)文化消费观念落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有文化需求市场,由于白水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还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文化产业的大众消费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三、白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把白水的文化静态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动态优势,是白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制定发展规划
加强党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研究,把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一起谋划、一同部署、一同实施。同时要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改进文化人才的管理体制,形成专业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产业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二)加大资金投入
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建设有规模和档次的场馆,为举办国省级大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同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办法,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多元化投资。旅游是一项对外开放的发展产业,要做好旅游首先要进行最佳融资和良好的宣传。白水要结合自身文化和环境的优势,打造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如建设文化书院、长寿村等新型房地产市场,通过设立景区免费停车场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让投资商看到更多商机,加大对白水文化旅游的投资,实现投资方与白水产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三)培植龙头文化企业
要保护发展、合理利用县域文化资源,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建筑、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发展,培植结合性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对现有印刷、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和扶持,依托县双创中心,加快发展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龙头企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白水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引导消费市场
总体来说,人们对文化的消费整体观念习惯还没有形成,制约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来提高城乡群众对文化的消费水平和能力。从另一方面讲,要培养文化消费热点,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认知和欣赏品位,促使城乡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使其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打造竞争力品牌
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白水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环境中去考虑,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拓展外界市场,像打造白水苹果一样打造白水文化品牌,重点扶持一些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加强规划布局,包装和营销一批文化产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白水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总之,在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新思路,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支撑,用好用活文化产业政策,为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