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2-01-01鲍道宏黄洪霖
特约主持人:鲍道宏 黄洪霖
主持人语:本期刊发的李飞教授《家园共育:价值取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论文,探讨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中幼儿园教育的“家园共育”问题。作者提出,“家园共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构建家园学习共同体为引领,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服务能力,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在实践中,家园共育还面临诸多困境:家园共育的思想难以一致,家园关系的片面依然存在,家园共育的内容失之偏颇,家园共育的制度有待完善。如何克服上述问题,经过理论梳理,作者提出,“家园共育”的路径优化主要包括:协同发展,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理念;主体间性,推动亲师关系的良好发展;问题导向,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制度保障,以规范化管理促进家园共育有效实施。从上述几方面着手,筹划新时期我国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
钟勇为博士等《略论小学数学课堂模型思想的渗透——基于对课例的“层次析出模型”分析》论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对数学建模日益重视。但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师缺乏模型思想渗透意识与能力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论文通过构建“层次析出模型”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获奖课例作多层次融合分析发现:数学化的学习内容设计,应从重视背景材料、问题设计和思维拓展这三个维度的数学化设计。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注重师生互动方式的丰富性与层次性和互动内容的开放性与深刻性。同时,教学进程应有序、可控,教学要做到“收”“放”有方,如此才有助于促成数学课堂模型思想渗透。
张基惠博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个性教育的整体性生命观建构》论文,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问题展开探究。论者提出,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社会化和类化等维度。论文通过对人的生物性生命、社会生命、类生命分析,提出人的个性完整结构,认为三类生命维度考察发现,它们分别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由此构建个性教育的整体性生命观,要求关注多维个性发展:培育生物性个性,应树立教育中个体化的生命时间观;培育社会性个性,应关注学生个性的文化性与时代性;培育类本性个性,应培养类意识以面对共同生活。整体性生命观下多维个性的培育将助力于人的现代化发展。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时代课题,是一个需要千万人持续探索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没有结果。我们设立这个栏目,期待更多关心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工作者与一线名师加入这一行列,给我们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