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治理思维下的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经验探讨

2022-01-01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绿色建筑发展中心刘柳亮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雨水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绿色建筑发展中心 刘柳亮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6年珠海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金湾区作为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引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全面协调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海绵城市样板工程,试点区内“源头—过程—末端”的系统治理模式基本构建完成,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2020年以来,海绵城市建设进入由试点区试点项目建设转为全域推进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亟需复盘试点建设期间开展的各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是金湾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防护、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环境美化等基本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还强调海绵设施与其他功能相结合,通过构建多功能的综合性景观基础设施与场地,可以有效辅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2-3]。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对象[4]。结合新型雨洪管理理念及措施,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与更新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5]。本文对金湾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内各海绵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建设进行归类总结,着重提炼出适宜我国南部滨海地区公园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思路,为类似区域及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试点区内市政绿化管廊带、城市公园绿地及水系驳岸绿地等三大类3个绿地类海绵城市建设样板项目,对3个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与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归纳总结。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金湾区海绵城市建设中上述三类公共绿地项目的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建设思路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不同类型绿地在进行海绵城市系统化设计建设中的侧重点与差异,总结提出不同绿地自身功能与海绵城市功能融合衔接的设计方法、技术路线等。

三、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一)市政绿化管廊带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机场东路东侧美化绿化提升工程

1.项目概况

机场东路位于珠海市金湾区坭湾门水道西岸,总设计长度6.4千米,设计宽度从道路机动车道红线至海堤边,约40-60米。原道路未建设排水管网,路面雨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坭湾门水道,对河道水质带来一定影响。同时,2017年“天鸽”台风中遭到破坏的岸带绿化及堤防等设施亟需修复。

2.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目标

工程为改建项目,需要重建被台风毁坏的岸带绿化及堤防,提升滨海道路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空间,同时在道路外侧绿地空间内布置海绵设施,重新组织道路雨水排放路径,落实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削减雨水直排对坭湾门水道造成的污染,并发挥系统化治理功能,重点解决极端恶劣天气状态下超标雨水排放问题,降低道路洪涝风险。

3.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做法

在采用车行道路牙开口、绿地内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等道路工程常规海绵城市建设做法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加强内涝防治和极端天气的应对,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根据测算,在绿地内选址建设了5处雨水调蓄池,容积共3290m3,可有效削减洪峰流量,满足雨水回收利用及非汛期水系内补水要求。二是结合绿地地形,新建了多功能生态排洪渠,将道路雨水接入1#主排河及中心河,完善了雨水排放通道。渠身与景观绿化完美融合,和调蓄池互联互通,平时发挥雨水花园与湿地的净化、调蓄等系统治理的功能,强化污染物控制,确保雨水达标后储存或排放。在极端恶劣天气时则发挥行洪排洪作用,和5个调蓄池共同削峰填谷,确保机场东路不出现“水浸”现象。

4.建设效果

本项目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地块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在道路绿地中建设生态排洪渠、大容量调蓄池来提升项目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能力,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珠海本地沿海景观风物与文化特色完美融入道路的景观设计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打造金湾区情侣路的愿景有机结合,最终将机场东路打造成为一条既有面子又有系统治理内涵的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示范项目。

(二)城市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位于金湾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内,金湾立交西北角的白藤山脚下,占地面积约19.1公顷。公园海绵城市建设前为已经关停废弃的采石场,开采的山体未修复,场地多数已经实施了不透水硬化铺装。

2.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目标

公园建设目标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体育公园,除要完成传统体育公园必备的景观绿化、道路与场地铺装及健身休闲设施安装外,重点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场地存在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场区汇水面积大、采石场破坏山体导致的系统生态、安全问题或隐患,包括径流洪峰形成快、峰值高、径流污染较严重、水安全问题突出等。二是解决临近道路的雨水直排与污染物削减问题,减轻珠海大道南侧1#主排河的雨水污染治理及排洪压力。

3.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做法

项目设计秉承生态保护理念,保留现状水体和山石资源,保留工业痕迹及山石元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地实施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旱溪、雨水花园、湿地等海绵设施,把山体、水体、湿地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场地内漫流雨水组织引入海绵设施内流淌、净化。通过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结合自然地形因素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实现了对山水、场地雨水及周边道路上流入场地客水的梯级处理,最终达标后流入景观湖中。景观湖采用生态软驳岸,设置了前置塘与湿地花园,主塘与前置塘通过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分隔,可作为公园内的末端治理设施,发挥生态湿塘功能。

同时,景观湖还预留了超过5000m3调蓄容积,并通过溢流渠与1#主排河相通,暴雨期间景观湖可作为白藤山及整个场地的蓄洪空间与泄洪通道,超标雨水能顺畅排入1#主排河,使景观湖除具有储存净化雨水和峰值流量消减功能外,还具备雨洪调节功能,有效保障了公园及周边水安全。

4.建设效果

项目充分利用公园自身场地空间科学布置海绵设施,依据山势地形对场区雨水进行梳理,引导山体、场地、道路的雨水进入不同海绵设施,在自然蜿蜒流淌中完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最终汇入具备系统治理功能的景观湿塘系统中,予以储蓄、循环利用,超标雨水及时排放,较好承担起公园地块及周边道路的雨水系统治理功能,并将绿化展示、生态体验、休闲健身、文化传承等融为一体,成为顺应场地文脉记忆的城市湿地公园和金湾区海绵城市建设公园绿地类样板项目。

(三)水系驳岸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中心河堤岸及滨水景观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中心河位于金湾高尔夫北侧,长度约4.0km,宽度为20m~105m,改造前为土渠,桑基鱼塘星罗棋布。本项目位于中心河北岸,西起双湖路,东至机场东路,驳岸长约2.5km,占地面积约18.6万m2。

2.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目标

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是航空新城核心区南部区域的末端受纳水体,不仅需要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确保行洪安全,还需要承担起区域雨水系统治理的功能,确保周边地块及市政管渠排入的雨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后方可排放入河,并为周边地块项目提供超标降雨的滞蓄空间,减轻洪涝灾害。因此,项目着重统筹陆上绿地与河流水体、生态堤岸与滨水湿地、红线内与红线外海绵设施的联动效应,致力于将项目整体打造成一块具备对区域雨水进行系统治理能力的大海绵,并将休闲、娱乐、科普等功能有机融入。

3.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做法

中心河堤岸及滨水景观工程综合采取了常规的生态岸线修复、底泥清淤、直排河道的污水管封堵与污水改排、优化种植等措施,又根据项目特点与地形特征,着重从整体下垫面构建、堤岸生态化打造、滨水湿地花园营造、防洪容量提高等4个方面入手,提高项目整体系统治理能力。一是切实保证下垫面中绿地的占比,项目总面积约18.60万m2中,绿化保留了约13.06万m2,水体保留了约1.86万m2(也种植水生植物),硬景面积仅约3.68万m2,且多采用透水铺装,为系统布置海绵设施、提高项目雨水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二是堤岸整体竖向采用从北至南缓坡向下的断面形式,场地雨水通过堤岸植被缓冲带和滨水连片湿塘与湿地2级净化后才能排入河中,市政雨水排口处则设置前置塘,经沉淀和过滤后才可进入自然水系,实现净化地表径流及雨洪的目标。三是沿河边营造宽幅带状湿地花园,项目保留了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原状湿地区域优化种植后作为自然湿地区,对所有桑基鱼塘在保留了本底形状及植被的基础上,通过底泥清淤及生态修复等措施改造为连片湿塘,完善传承了水文化,并在湿地之间种植乡土湿生及耐水植物,形成丰富的湿生植物群落,最后辅以复合纤维浮动湿地对水质进行高效净化,强化项目雨水净化功能;四是提高河道行洪蓄洪能力,堤岸护坡的整体设计高程在0.6m~3.1m之间,大部分低于中心河百年一遇水位2.7m,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可作为泄洪场地,保证中心河水位上涨至百年一遇时不影响周边道路及地块,保证周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另外,还设置中心湖补水湿地,通过1#泵站抽取中心河河水及湿塘水进入梯级表流湿地处理净化后,经2#泵站将湿地水泵入中心湖,为中心湖进行生态补水,形成水循环净化系统,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4.建设效果

中心河堤岸及滨水景观工程对场地原始自然生态尽可能多地予以保留,并通过场地竖向设计与优化种植,实现大面积活动空间的自然化、生态化、野趣化。通过蓝绿融合,打造生态驳岸体系,构建起水体与陆地的自然衔接、有机联系,恢复或改造了大片湿地与湿塘,提高对场地及周边地块雨水的滞蓄、净化、调节等能力,较好地改善了水生态、提升了水环境、保障了水安全、涵养了水资源、传承了水文化,保证了河畅、水清、岸绿,随处可见沙鸥翔集、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成功打造为向周边中央商务区的精英提供生态自然的绿色廊道,向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保留着珠江流域桑基鱼塘特色文化印记的生态湿地公园,向公众进行宣传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普基地。

四、结语

市政绿化管廊带绿地结合竖向设计,建设生态渠或较多雨水花园,提高系统治理能力,可以较好地消纳自身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并有潜力为邻近地块、道路分担少量海绵城市指标;城市公园绿地通常绿地率较高,有充足空间系统布置海绵设施,除自身可承担较高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外,还具备条件建设景观水体,提升公园品质的同时,发挥湿塘的净化、储存、循环及一定的蓄洪调洪功能,不仅可有效增强项目系统治理功能,还可缓解强降雨天气下游管渠、河道或受纳水体的排洪压力;水系驳岸绿地的突出优势是有较长滨水带可建设大面积的湿塘与湿地,不仅具备较强能力治理净化场地内、周边地块及上游市政排口雨水,还可在暴雨及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下,作为临时场地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综上,充分挖掘各类城市公共绿地的系统治理潜力,发挥项目系统治理能力,对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发挥海绵城市的连片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农事 雨水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