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2022-01-01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朱贵祥

区域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城镇化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朱贵祥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与现状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最美好的希望,是承载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也是地区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自工业革命以来,每次的技术革命都在不断推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同时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兴盛国力必须通过城镇化的集聚效应来实现。“十五”计划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发展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必须及时实施城镇化战略”由此可见,城镇化早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将始终以城市化为核心,以‘物’的城市化为辅助,以“人”的城镇化为主导”。在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中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在其战略选择方向上要严格谨慎。2020年,中国将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道路。截止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接近60%。显然,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一直都在走“快车道”。在“十四五”期间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得又好又快的构想,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对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做出新的安排,预计到“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1]。

二、城镇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城镇规划的首要目的是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实现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当今,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地流入城市,这种社会现象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改善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模式,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社会化思考,让城乡人口合理分布,城乡结构相辅相成,城镇化过程更加合理,加速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本文明确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问题,并提供了合理实用的政策,为今后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开放、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到人口、经济、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和转化。然而,中国三十余年的城镇化浪潮实际上并没有实现以人为本的质的变化,更多的是追求城市建设的“高、大、快”,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经济城镇化与城镇发展不协调

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化发展水平应与地区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推进。美国经济学家唐纳利对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500美元的(按1964年物价指数计算)城市人口应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超过700美元,从事非农产的人口就超过了从事农业的人口。根据这一标准,国内学者通过计算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并且按照2016年计算,中国GNP为2425.9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仍然是中低收入国家[2]。

(三)社会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

在中国,农民工群体是农业剩余和劳动力剩余的重要产物,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城市的建设参与者和巨大贡献者,他们是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农民工群体并不能轻易获得城镇户籍,并且他们不能享受城市福利,也不能享受由城市建设带来的保险、补助金、儿童教育、医疗等红利。近年来为了保护移民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由于大量外出打工的劳动者和人口结构复杂且人数众多,相关的政策和保证系统很难惠及大多数务工人员,而且政策保障系统涉及土地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等多方面,这就导致了相关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综上所述,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城乡结构、职业属性、受教育水平和户籍制度无法快速同步,导致城市劳动者无法向城市人口转变,阻碍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3]。

四、我国城镇化对城镇规划的影响

我国的城镇规划是在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推进的。在这一特殊时期不仅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迅猛增加,还面临着许多城市与人口、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业环境不景气等问题,由于加大了未来的未知性,使得城镇规划编制变得举步维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三个特殊属性主要是其特殊背景和地区差异以及人口城镇化三个发面。这两个方面对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城镇的规划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对城镇规划的影响

中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环境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现如今我国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当地政府的意志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的矛盾,大量的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叠,衔接协调不强,规划与市场的界限模糊等繁琐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对城镇化发展的进一步探索,去循循渐进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差异对城镇规划的影响

中国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很明显,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城市发展动力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实际需求,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采取相对应的政策,建立不同的计划控制标准体系,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规划过于快速,城市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无法充分得到合理规划,在这一进程当中忽视了城市的地理条件、发展水平、人口特征、资源容量、环境特征等条件。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甚至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对计划的有效实施产生严重阻碍。

(三)人口城镇化对城镇规划的影响

当前,大家对城镇化的认识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他们将城镇化同城市建设一样,甚至一些城市以“加快城镇化发展”为名,将大量的农业用地改为城市建设用地,他们将重点放在开发区和商业区的开发上。只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完全无视城镇化的核心即人口的城市化,农民工及其家庭不能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的城市福利,因此城市规划不应当停留在表面工作,要迎合大众,从根本上调整公共服务需求,实现以人为根本,为人民谋求幸福,真正实现城镇化建设。

五、城镇规划的政策建议

我们就当下城镇规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改善循循渐进,让规划高效完整地运作下去。

(一)城镇规划要实现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相平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0-2020年之间,我国常住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乡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64亿,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比重提升了14.21个百分点,很显然这十年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一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镇,这虽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相应的,城市的基础建设发展滞后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即便有近半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但在当代难就业的大环境下,他们不但没有顺利就业,也没有享受到城镇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综上,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国在实现空间城镇化的同时,要保持人口城镇化与之平衡发展,避免两者失衡,形成这种表面化的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规划要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扩张

城镇化水平包含人口和土地,现如今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批量涌入城市,这只是城镇化的初步阶段,当务之急城市应当向完善交通设施,撤县设区,扩大城市辐射,完成城镇化发展的下一步操作。

(三)城镇规划要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为人民而服务

城镇规划应以民众需求为第一,城镇化建设应满足居民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工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持作用,扩大就业,吸引人口,解决污水处理、完善和优化垃圾处理、建全道路、义务教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将农民工纳入规划服务范围,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并进行宣传、听证,并以信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居民需求,以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公民代表组成的法定企划委员会为条件设立审议机构,让国民也间接投身于城镇化建设进程当中。

(四)城镇规划要加强监督,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持续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完善和优化规划编制的实施、审查和监督的权力,不断完善规划修订和审查工作,加大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健全行政诉讼、行政再审、行政赔偿等制度,全面推进城市规划的有序平稳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能促进经济的建设,更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权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使得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仍能保持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面对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走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从而更快更好地实施中国城市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城镇化重量更要重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