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纳教育中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2-01-0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王佳佳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资源利用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王佳佳

一、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正规系统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它涉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与教育战略的变革与调整。全纳涉及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为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出适当的回应[2]。

全纳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它还包括家庭和社区教育。特殊儿童最终能够融入社会是以先融入所生活的社区为前提的。在特殊儿童融入社区的过程中,需要社区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服务,从而达到融合的目标,为实现特殊儿童的平等权利提供实践保障。

二、社区教育资源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

社区教育资源,就是指社区中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教育作用的资源。有学者把这样的资源分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3]。具体来说,社区教育资源包括整个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文化以及组织管理等资源的总和。

1.人力资源

首先是社区管理人员,包括街道、社区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对社区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统筹协调,与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根据儿童的教育需要调整社区政策和制度,保证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

其次是社工和志愿者。社工和志愿者可以直接参与到教育康复,成为家长和专业人员的重要辅助。他们也可以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配合家长和教师开展教育康复训练。

最后是相关专业人员,比如教师、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工作者等。社区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教育等活动,一方面是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为儿童服务;另一方面是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2.物质资源

社区物质资源指各种可以用作教育用途的物质与环境支持,如社区内的教育机构、图书馆、科技馆、文化活动中心、信息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场所可以使特殊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生活经验,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3.文化资源

社区文化资源,一般是指社区文化建设中所使用、利用、消耗的各种无形资源,包括价值观念、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管理方式、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艺娱乐和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4]。所有的社区文化资源包括公益活动、科普讲座、文化活动等,对儿童都具有教育意义。家长和社区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营造社区文化教育氛围。

(二)社区教育资源对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

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资源是全纳教育在社区得以开展的基础。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同时有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助于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1.宣传与教育作用

社区可以利用不同媒介,通过多种形式使广大的社区居民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的理念。发挥自身的宣传优势,通过社区的宣传与教育,使人们意识上接受特殊儿童,了解和认同全纳教育理念,营造一个接纳特殊儿童的社区环境。

2.调动和整合特殊教育资源

社区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整合这些资源,更好地发挥资源功能。在推行全纳教育的过程中,协调各方关系,形成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多部门参与的教育机制。同时开展听力、视力筛查与康复服务,提供家庭培训和志愿者培训等。

3.促进特殊儿童社会化发展

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特殊儿童社会化。对于特殊儿童来讲,社区教育资源在他们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殊儿童如何使用社区资源,任何在社区中进行人际交往,如何遵守社区中的规则,都是培养和检验特殊儿童社会化的参考标准。适应社区生活,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生活,才能实现特殊儿童的社会化。

三、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的利用

(一)社区特殊教育资源利用的现状

特殊教育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从隔离渐渐走向融合,但是对残疾人事业的不理解和忽视仍然存在,特别是社区重视的是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相对地忽视了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发展。观念的落后导致现有的社区特殊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更不能积极主动为特殊儿童开发教育资源。另外学校和家长的认识不够充分,出于对特殊儿童安全问题以及社区的配合度等因素的考虑,社区教育活动开展较少。仅限于到社区公共场所参观,无法让特殊儿童真正接触普通群体,融入社区生活,享受社区教育资源。

(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增加社区教育的广度

社区通过宣传教育,如利用社区宣传栏、条幅、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全纳教育宣传。通过社区公益活动、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使社区居民客观地了解特殊儿童,积极接纳特殊儿童,为特殊儿童寻求更多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特殊儿童活动中心,内设感觉统合训练室、情绪与行为训练室、玩具图书室等。招募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工作者、教师、志愿者、义工等,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给予特殊儿童专业指导,帮助特殊儿童的康复。一方面可以给机构减轻压力,解决了师资和相关人员的支持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2.共享教育资源,增加社区教育的厚度

社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吸引各方力量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立足社区,面向社区的儿童开放教育资源。利用社区内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水平;利用商场、超市锻炼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利用敬老院、部队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到工厂和企业当中进行工作技能的训练,弥补学校教育在实践领域的不足。调动各单位参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之外,加大信息搜索,利用多种途径,寻求有意向资源开放共享的单位,挖掘合作点,力求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转变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教育职能,利用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引导,带领特殊儿童走进社区,在社区中玩,在社区中学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同时为社区特殊儿童提供诊断和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功能,成为普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心”,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单一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兼具社区“教育者”“合作者”“协调者”和“督导者”的多重角色[6]。如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开创的社区融合生存教育新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融合为手段,以生存为目标,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生活适应,注重学生的内在价值,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彰显生命尊严。学生按学段和自身特点在社区融合生存教育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融合项目,在体验中收获技能,使教学从单一课程走向多元课程[5]。

普通学校也从相对孤立、较为封闭的教育实体逐渐面向社区尤其是特殊学校与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广泛联系的教育实体。作为实施全纳教育主体的普通学校,与作为支持者的特殊学校的联系必将变得频繁。普校通过与特殊学校的不断交流合作,吸取了丰富的特殊教育经验,从而有益于全纳教育工作的开展。

3.挖掘教育资源,增加社区教育的鲜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社区应积极开发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努力增加社区教育的鲜度。数字化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社区特殊儿童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为了满足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需要,努力搭建信息化网络教育平台,形成社区内各学校、家长、企事业单位之间覆盖广且功能强大的共享资源网络,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课程在线学习,激发社区各成员单位及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特殊教育的热情,全纳教育将不会局限于特定的空间。使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成为社区宣传全纳教育、开展全纳教育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全纳教育的开展。

在利用社区特殊教育资源推动全纳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社区的努力探索,更需要特殊儿童、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协同支持。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资源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聋生全纳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