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紫阳书院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2022-01-01芦洁媛赵猛张苗苗

区域治理 2021年45期
关键词:徽州书院传统

芦洁媛,赵猛,张苗苗

1.黄山学院文学院;2.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培育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注重推动社会群众文化实现高度发展。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号召社会成员协同参加文化建设工作,这是推进地方建设最关键的战略任务。长期以来,因为中国乡村区域地理区位非常偏僻,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这些要素影响下,农村地区很难享受到技术革新和文明发展的利好,没有真正达到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于本源来处理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首先应当稳步实施城镇化建设,其次在绝对贫穷被消除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帮助乡村区域的农民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村的吸引力,使城乡发展差距得到明显缩小。

一、徽州紫阳书院已有研究综述

徽州文化向来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就博大而言,主要指的是这种文化获得的成果颇为丰硕,基本上涉及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思维、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的发展成果,同时真正实现了自成系统;立足于精深的角度来说,这种文化水平和一般的文化明显不同,徽州文化彰显出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与思想境界,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代表了当时文化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彰显出地区的文化特色。其代表着那一时期的文化主流,内容相当丰富,形式极为多元,对当时的文化发展贡献颇为突出。而书院作为中国平行于官学、私学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正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书院建于唐代初期,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成熟,书籍大量流通于社会,中国士人围绕书籍,开始进行刻书、著书、藏书、读书、讲书、教书等诸多活动。我国的一些士人最早通过书院来开展典籍珍藏、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活动。书院的设立与发展影响着所处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地区文化繁荣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一系列维度,它既是中国古代教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书院所作的探究相当多,获得的成果也颇为丰硕。许丞栋立足于《全宋诗》这一切入点,深度分析与探究了宋朝的书院选址问题,研究结论显示,宋朝的书院一般会建在风景秀丽、曲径通幽的山林之中,他认为书院的选址建设既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社会的一种实际需求[1]。陈朝晖通过大量搜集一些网络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与研究了书院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问题[2]。肖妍玎、刘中亮分析并探究了南宋时代书院采用的管理制度[3]。徐寿芝等研究者着重分析了书院的馆藏书籍获取途径、书院作用、运行的机制等诸多方面[4]。据此可知,现阶段大部分学者与专家在进行分析与探究的时候,主要是立足于历史学与文化学等领域来进行的,基本上未涉及到经济学领域的一些思维理念。学术界对传统书院作用与价值所作的探究以两点为主:首先分析和研究的传统书院文化对当代高校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其次对传统书院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扬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笔者看来,立足于长期发展角度而言,需要对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实施经济转化,使其具备显著的经济价值,进而对书院进行切实可行的保障,这实际上是促使书院实现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徽州传统书院有大量的名人轶事,并且具备极高的文化价值,在这些要素影响下,该书院举办旅游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阶段,旅游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书院+旅游”变成了一种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方面,旅游产业能够使书院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强化对书院的保障,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深度发掘书院文化底蕴与内涵,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增加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二者之间构成了双向良性循环。所以,对书院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究,积极推动传统书院实现旅游式发展,一方面是科学利用徽州传统书院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变迁的必经路径。

二、徽州紫阳书院精神传承的现状

(1)传承徽州紫阳书院精髓的局限。徽州传统书院虽然数目相当庞大,然而大部分书院名气较小,特别是明清时代,尽管书院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然而这部分人才的名气并不大。伴随社会慢慢营造出了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的良好气氛,实际上,在文化学界,徽州传统书院的理学探究并未成为标杆。所以总体来说,徽州紫阳书院文化继承与保障所面临的阻碍具体体现在书院品牌效应不足、知名度较低、影响不够深远上。徽州传统书院保障的定位问题,本质上而言是这些传统书院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现阶段,徽州的各类书院大部分是旅游景点与学校,一些书院长期空闲不用,缺少人们的关注。以供各种学校利用的书院大部分是假借书院之名而已,实际上和传统书院缺少密切的文化关联。而以供旅游景点利用的书院大部分并未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名气较小。现阶段,我国也并未出台有关徽州传统书院发展指引的一系列方案计划。

(2)开发徽州紫阳书院文化的片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古代书院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对学生进行知识以及人格这两方面的教育非常关键,人格教育被视作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条件。各类书院在为学生传播和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其道德修养的培育也给予了广泛关注,诸多书院坚定不移地把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知识的教授密切关联起来。但是当代很多高校由于被物质至上主义所影响,并未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给予广泛关注,只是因循守旧地对学生传播专业学科知识与相关技能,造成高校慢慢沦为缺少人情味的社会工厂,所以高校一定要对学生道德教育给予广泛关注,真正地为社会培育有知识素养高、品德修养好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应当对学生人格与道德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整体而言,基于深度发掘传统书院文化所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并考虑到中国高校在学术探究、教育思维、内部管理等维度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传统学院的文化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大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3)挖掘徽州紫阳书院内涵的不足。书院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度融合在一起,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育、交际能力的提升,均存在不容小觑的正向影响。一方面,书院教育和地区文化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融合的关联。地区文化对书院教育存在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书院教育也可以促进地区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另一方面,可参考书院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手段,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育所需的优秀人才。徽州紫阳书院承担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职能,不但是区域的重要教育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各类专家学者展开学术探讨的核心区域。书院在发展过程中采用教学与学术兼顾、引导学生自学、因材施教进行教学等一系列领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变革具有显著的启发与借鉴价值。当代的教育应当注重实施教育革新,特别是在教学观念、内容、模式上,均应当积极地予以推陈出新。

三、发扬徽州紫阳书院文化,建设新型美好乡村

(一)传承徽州传统书院传统文化

书院对徽州学术的影响可以一句话概括为:它是徽州学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其地位主要体现在它与理学、朴学的密切关系上,当中尤以理学为突出。书院就是理学一开始在徽州传播的结果,它后又成为理学在徽州传播的基地与中坚力量。如紫阳书院的建立,使得书院成为徽州众多理学家的荟萃之地。明清时代之后,社会上逐渐构建了“紫阳书院讲会”“还古书院讲会”等机制,这些机制的规模相当庞大,同时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力,它们既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模式,而且还是学术探讨的有效手段。除此以外,当时学者们对讲学和科举二者的深度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摸索与尝试,获得了显著的举业成果。徽州地区衍生出院派这一新型的学派,紫阳书院同样起到了传播中心的作用。

徽州紫阳书院是对徽州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不可或缺的依附载体,该书院在开展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形成了领先的教育方式、优秀的伦理道德教育传统、高尚的学术探究精神、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等,这对当代社会具有显著的参考和启发价值。现如今公众对该学院传统语文教育展开深度分析与探究,旨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教育的有益成分,对当代教育教学给予更多的启发,更好地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据此可知,在徽州文化继承与发扬过程中,徽州传统书院文化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其具有的功能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文化教育机构的范畴,充分反映出封建时代徽州文化繁荣与衰退的发展演变进程。

(二)促使徽州紫阳书院文化焕发新活力

教育作为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同时还是对民族文化是否发达进行度量与判断非常关键的一项标识。现如今,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对公众综合素养的提升、国民经济发展、优秀人才培育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怎样提高区域教育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考量的问题。徽州紫阳书院是古代教育机构的典范,它在培育人才、学术探讨、经营管理、讲会机制上为当代教育带来了许多启发,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当代的教育变革应当立足于该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作出有益的创新与升级:民办教育可从古代书院的发展成果里来汲取一些经验,探寻最佳的发展路径;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同样可参考学习书院采用的“讲会”制、“门户开放制”等一系列制度;书院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彰显出的学术自由、宽严并济等一系列精神,对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所以总体来说,论文通过对徽州紫阳书院来展开分析与探究,一方面对现阶段安徽省更好地实施教育变革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对不同县市教育实现协同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在塑形的同时,应当对铸魂给予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只是关注乡村群众能够获得多少收入,更应当注重乡村民众的精神面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唯有抓好这一核心,才能够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乡村文化的振兴与繁荣要求深度发掘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继承与发扬一脉相承的乡土文化、积极培育良好的家风文化。坚守文化传统,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真正将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出来,形成质朴文明优秀的乡村风尚,使越来越多的乡村民众在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之后,能够共同助力于乡村文化的振兴与繁荣。文化的产业化振兴是目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内容。如果想实现这个振兴目标,一定要采用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真正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同时要树立“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一些领先的产业化发展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发扬徽州紫阳书院文化,形成徽州传统“书院+旅游”模式,在书院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利用的同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猜你喜欢

徽州书院传统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朵云书院黄岩店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徽州人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