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2022-01-01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齐兵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齐兵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地进行丰富和优化,新时代下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回答了“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本质性问题,也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上的具体表现,从这一层面来讲,它是连接宏观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具体教育实践的桥梁,而通过发挥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桥梁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把教育方针转化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地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所谓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所具备能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各项能力和必备品格,真正地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幸福圆满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除此之外,它也是适应我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拥有准备未来生活的能力,而其具体的内涵表现大概有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深厚的文化基础
素养的养成还是要靠知识文化的支撑,前人留下的优秀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都是人类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利于我们涵养内在精神,人文领域的知识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观,而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则有利于我们形成一定的理性批判思维,具备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个性化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自主发展,具体表现为个体能够自主的管理调节自己的生活,在变幻莫测的社会里,能够灵活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能够不断发现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高品质生活,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幸福健康的生活。
(三)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因此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要随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多多参与到社会中去,将我们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社会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此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同在社会下,就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我们也要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标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也要学会生活方面的技能,要有创新实践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
二、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新时代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地关注,注重对人个性化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在当前设置的学科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把两者深入结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仅仅只是为学生传授呆板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要学以致用,真正的和实际生活联系,而在考试评价上也可以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由此可以看出学科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才可以展开有效的教学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其中也蕴涵相关学生的核心素养成分,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教材中知识是如何呈现的,而且要懂得如何从这些地理知识中去获取相关的生活技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它们之间具体的联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体现:首先,教师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理教材知识细节和要点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习到地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形成一种浓厚的地理人文知识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有利于建立一种核心素养背景,而学生在此背景下其核心素养也会逐渐得到巩固和加强;其次,在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在进行不断的领悟和思考,其关键能力也在慢慢地得以提高;最后,教师在讲解完后,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结合之前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的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自己找出答案的出处,然后教师再对答案进行合理的解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地理学科素养中的体现及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科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下发展的趋势,甚至作为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和学科素养相结合,在学科素养的培养上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学科素养的培养上要有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而具体到地理学科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积累一定人文地理知识,奠定一定的地理知识根基,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地理区域要有千差万别的认识,不可以用单一化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区域,不管是乡土地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有各自的区域特征,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合理的整理归纳,掌握不同区域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并结合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每个区域内相关的工业以及农业状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这样有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区域的不同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灵活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对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能够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综合化的认知和思考[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多个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逐渐强化巩固学生的综合思维。比如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学习中,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先进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解,得出大气层的热无法充分释放从而形成了温室效应,然后再分析影响温室效应强弱的因素,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真正的和社会接轨,才能更好地生活。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相关地理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有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户外考察活动的形式,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进行简单了解后,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调查了解的结果,最后一起讨论当地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这样不但保障了教学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和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顾名思义,人地协调指的就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意识到人和自然协调的必要性,而且要有正确地判断人地是否协调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地理教学中很多都是要采取调查观测的活动进行教学,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不要一味地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把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知识,在这方面可以建立相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地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条件。为了奠定学生的地理知识根基,首先就得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前后的联系,合理的整合相关知识进行有序的教学,将教材的前后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知识体系,这样就方便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概念之间的并列联系,纵向联系各个知识的层级关系,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联系。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生活化
知识的学习最终要灵活应用生活实际,这也是知识学习本质的要求,素质教育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4],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比如在进行“区域特征分析”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其中对于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附近的商场、医院以及工厂等来做区域式的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地贴近自己生活的区域,了解到每个区域的不同特征,使得学习更加地生活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区调查、野外考察以及模拟实验等实际的课外活动进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五、小结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实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