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2022-01-0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叶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叶娟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直接就业,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方面,关于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较少。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也不了解我国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复杂的创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形势,难以有效地避免其中的风险。如果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懂法,可能会造成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更有甚者会在创业过程中因未能自觉守法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职院校为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传授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经济法知识,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法律认识,为大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新形势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满足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立足实际,认真剖析当前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优化和完善,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经济法的教学方式略显陈旧。近些年以来,高职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法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随着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和创新创业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高需求,原有的经济法教学方法略显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是极为不利的。尽管有部分教师引入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性,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立足于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将创业创业的理念灵活地融入经济法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繁杂。当前针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纷繁冗杂,有一些甚至直接是对法令法条进行照搬,没有相关的司法实践案例分析,还有些章节没有很好地连接过渡。这些都导致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有些学生难以理解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只能依靠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将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经济法教材中涉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不多,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机构安排,造成教师难以系统性地讲解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生也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创新创业知识,实用性不高。
再次,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群体。然而,由于创新创业理念引入经济法课程中的教学起步较晚,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引导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得过且过,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加上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念认识不足,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度不高。
最后,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较为单一。目前,很多经济法教师依然沿用过去“平时考勤+期末考试”的考核方法,期末考试的题型固定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这种考核方法难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司法实践案例分析的评价,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极为不利的。从考核内容层面来看,缺乏对大学生平时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不能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整理能力也无法评价,未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经济法教学发展模式
第一,更新经济法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首先必须创新思路,更新经济法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对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时代意义,与时俱进,将其融入到经济法教学中,树立起全新的经济法教学观念。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建立起科学适宜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只有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为后续经济法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基础,优化经济法教学内容。就当前高职院校对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院校并没有对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法教学目标,围绕创新创业这一新的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促使经济法理论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教学的深度更加实用,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习内容的项目化加以重视,参考当下社会中很多企业在具体的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安排。例如,以某个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将经济法的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按照创新创业的具体流程对经济法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实施:在项目的创新创业初期,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详细阐述企业的类型、企业的注册和股权分配等,帮助学生对项目的成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项目的创新创业经营阶段,可以增加知识产权、物权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项目运营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在出现争议的时候,可以引入诉讼、仲裁,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处理纠纷,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丰富和创新经济法教学方法。经济法课程相关教师在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寻求方法时,不妨打破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创新课堂中,教师要始终坚持目标,培养学生遵从法律法规生产经营的理念,再导入案例,讲授创新创业中所需的相关法律知识与技能,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角色扮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同一案件不同法律措施解决方式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自身知识储备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综合培养了学生文书书写能力以及法庭辩论能力,有利于学生经济法知识技能的提升。
第四,不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经济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可以充分利用当下发生的案例,与学生探讨分析,培养学生将经济法作为成功企业之基的理念。为此,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教师需重视资源的整合,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评价的重视,将学生的自评、学生和学生的互评、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纳入考核制度中。具体做法是,教师组织学生投票,公平选出几位同学作为评分组与经济法教师共同评分,最后确定考核总分。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阶段闯关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试卷成绩,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理论知识的疏漏,还是实践经验的缺乏,都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差距,激起学生探索分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全面掌握,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
第五,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创新创业一条街,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空间。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培训座谈会,定期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分享经验,对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法律纠纷问题,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保护伞,有必要为学生的这一诉求提供渠道,因此,校内组织经济法授课教师成立创新创业法律服务部门是很有必要的。此部门要完善值班备案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让轮岗教师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同时将较为经典的法律问题进行记录,将其作为真实案例讲解引入课堂,让他们引以为戒,这样教学内容不但得到了丰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提升,还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的人才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经济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经济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明确创新创业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更新经济法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