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流行特点与诊断防控
2022-01-01王炜
王 炜
(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新城疫的病原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属共有9个血清型,新城疫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成熟病毒多呈蝌蚪形,也有的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50~400纳米,新城疫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有大小两种纤突,在大纤突上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能使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产生凝聚,并且这种凝聚可被新城疫抗体所特异性抑制。小纤突上有融合蛋白,可与受体细胞结合。新城疫病毒可存活于鸡的任何组织器官以及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但以肺和脑中的病毒含量最高,骨髓的带毒时间最长。因为不同病毒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不同动物的易感性也不同,所以感染新城疫病毒后,症状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新城疫病毒不同病毒株致病性强弱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和弱毒型。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情况,分为速发嗜内脏型、速发嗜神经型、中发型、缓发型和无症状肠型。强毒型新城疫病毒通常不能用于疫苗制备。
1 流行特点
包括鸡、火鸡、野鸡、珍珠鸡等各种鸡,以及鸽子和野鸟都能感染,鸭和鹅大多呈隐性感染很少发病,但可以带毒、排毒造成病毒传播。易感动物在任何日龄感染都可以发病。以鸡为例,幼龄鸡和育成鸡感染性高,老年鸡易感性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病禽和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病毒还能通过迁徙的候鸟传播。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与被分泌物、排泄物的污染饲料、饮水、垫料、蛋托等间接接触传染,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通过创伤的黏膜以及交配感染。感染以后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病理分型,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以及被感染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水平。速发型死亡率达到90%以上,其他病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鸡群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见于疫病流行初期的雏鸡。
2.2 急性型
速发嗜内脏型: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精神沉郁,羽毛逆立,蔫头耷脑,眼一睁一闭或呈眯眼状态,严重时呈昏迷状态,食欲显著减少甚至废绝;腹泻,主要排绿色稀便,也有的排白色稀便;呼吸困难,咳嗽,常表现张口呼吸,伸脖,有异常喘鸣音,口中常有黏液;病鸡常常出现嗉囊积液肿胀,倒提病鸡可见口角流出酸臭液体;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可降至40%~60%,白皮蛋、软皮蛋增多,严重时甚至产蛋停止。
速发嗜神经型:表现为神经机能障碍,如歪头、扭颈、侧瘫,翅膀或腿麻痹,伴有运动异常,如转圈、向前冲或向后退等,病鸡多在昏迷状态下死亡。
2.3 中发型和缓发型
中发型和缓发型也被称为非典型新城疫,一般由中等毒力的新城疫病毒感染抗体水平较低所致,病鸡出现咳喘、拉绿便、零星死亡、产蛋鸡产蛋下降,病鸡常常出现神经症状,有的病鸡在出现神经症状10天左右死亡,神经症状耐过鸡,终身无法复原。
3 解剖变化
3.1 速发型嗜内脏型
嗉囊内充满酸臭气体和液体;腺胃乳头肿胀,乳头尖出血,腺胃黏膜下层出血,按压腺胃,从乳头中流出大量黄白色脓状物,有的腺胃溃疡糜烂;肌胃角质层比较容易剥离,肌胃黏膜有出血斑点或出血条纹;脾脏略微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斑点;新冠脂肪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十二指肠有紫红色淋巴滤泡肿胀,表面常覆盖黄白色、暗绿色或褐色纤维素伪膜,伪膜脱落可见肠黏膜溃疡,穿孔,典型病例在小肠可见多处类似的病变;盲肠扁桃体极度肿胀出血呈紫红色;直肠和泄殖腔弥漫性出血呈深红色;产蛋鸡卵泡出血,卵泡膜变薄,多数病例出血卵泡变形,卵泡容易破裂造成卵黄型腹膜炎。
3.2 速发嗜神经型
喉头气管有黏液,气管黏膜增厚、粗糙,肺部和脑部有出血点。
3.3 中发型和缓发型
喉头有散在针尖状出血点,气管上1/3轻度出血;新冠脂肪有少量细小出血点;腺胃乳头个别出血;小肠的十二指肠段、空肠卵黄蒂附近以及两盲肠之间的回肠段都有淋巴滤泡肿胀,有的出血呈淡红色,有的不出血;盲肠扁桃体轻度肿胀呈淡红色;直肠和泄殖腔有淡红色出血条纹。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学鉴定
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病料采集部位根据临床症状确定,呼吸症状明显的采集气管和肺脏;腹泻症状明显的采集肠管和脾脏;神经症状明显的采集脑和脊髓。病料加缓冲液研磨制成1∶5或1∶10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双抗,接种9~11日龄鸡胚,弃去24小时内死亡的鸡胚,观察鸡胚出血变化,收集病毒,进行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确定。
4.2 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主要包括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 鉴别诊断
新城疫的呼吸道症状应注意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黏膜型鸡痘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进行鉴别,通过剖检变化易于区别。新城疫的消化道症状应该注意与鸡大肠埃希菌病和沙门氏菌病进行鉴别,可以通过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加以区别。新城疫与低致病性禽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应该特别注意鉴别,综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来区分。
6 防治
本病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防治本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6.1 采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高度警惕病原传入,防止带毒动物(特别是野鸟)和新城疫病毒污染物进入场区,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彻底消毒。杜绝从疫区引种,饲料来源要安全。新购入的鸡苗要马上开展新城疫疫苗免疫,隔离观察2周以上无异常,方可混群。
6.2 做好新城疫预防接种工作
发生免疫失败的原因:母源抗体的干扰,使疫苗部分或者全部被中和,免疫达不到预期效果;疫苗接种剂量不够;疫苗使用方法不当;疫苗存储或运输不当,导致效价降低;其他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免疫抑制病。
正确选择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接种以后,在体内增殖,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活疫苗可以分为I系苗(Mukteswar株)、II系苗(B1株)、III系苗(F株)、IV系苗(Lasota株)和V4弱毒苗。I系属于中等毒力疫苗,绝大多数国家已经禁用,我国也逐步停用。II系、III系和IV系均属于弱毒活疫苗,可以采取滴鼻、点眼、饮水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气雾免疫一般适用于2个月以上日龄鸡,早期使用会诱发慢性呼吸道病。V4弱毒苗具有嗜肠道和耐热的特点,应用于热带和亚热带。灭活疫苗接种以后,在体内不增殖,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结合使用,促进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灭活疫苗免疫力安全无副作用,但是需要10~14天才能产生免疫力,免疫21天以上群体免疫合格率能达到70%。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新城疫免疫以前,监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从而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免疫程序需要结合疫苗接种后鸡群抗体产生水平、当地疫病流行状况、鸡场以往疫病发生情况和生产特点等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