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防控技术要点
2022-01-01马吉璐
马吉璐
(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岫岩 114300)
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和胆管炎,也有少量肝片吸虫会寄生于肝组织,是反刍动物主要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将羊角甲作为其传播的媒介,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高,对人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肝片吸虫病对羔羊和绵羊的危害相对严重些,可引起羔羊大批死亡,大大降低了养殖收入。
1 临床症状
羊只在感染肝片吸虫后会出现如下临床症状:身体消瘦,肋骨突出;被毛粗乱、脱落,干而易断;精神沉郁;眼睑、下颌和胸腹部出现水肿;体温升高3~5℃;可视黏膜苍白、贫血;反刍停止和拉稀便;叩诊病羊肝区有半浊音,并伴有疼痛感;排红色尿液;离群、走路摇摆;临床上多为慢性型病例,急性病例可在发病3~5天后死亡。
剖检病羊后可发现,心包表面有较多的纤维素存在,病理变化集中表现在肝脏,肝脏肿大呈灰白色、肝脏边缘钝圆、表面有结节不整齐、质地变硬,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内壁有盐类沉积物致使内膜粗糙,刀切胆管时有沙沙的声音;胆管扩张、内有污浊稠厚液体,胆汁灰褐色,可见胆管内有虫体。病羊腹膜炎、腹腔内有血红色液体,胸腔和心包内也有透明的液体蓄积。
2 流行病学
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成员,虫体呈扁平叶状,像榆树叶状20~30毫米,大片形肝片吸虫像竹叶状,呈棕红色,羊是该病的主要宿主之一。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以虫卵的形式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体外,待到温度适合时发育为毛蚴进入椎实螺体内继续发育成为囊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每年4月左右有部分的羊群便开始出现症状,每年的6~9月是本病的高发季节。肝片吸虫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宿主感染,比如羊食用附着有囊蚴的水草等。
3 诊断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可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为羊肝片吸虫病。主要的诊断方法为显微镜检查(粪便悬浮法),可取一定量的新鲜粪便5克左右,用10毫升清水稀释,搅拌混匀后静止20分钟,倒出上清液,再重复加水搅拌,重复上述动作2~3次后,载玻片上放上少量沉淀物,盖好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如果发现20~25毫米有三角形头锥的棕红色虫体,则可说明是本病。
4 防控要点
第一,合理驱虫。结合当地放牧情况在该病的流行区域每年进行1~2次的预防性驱虫。驱虫时间通常选择在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进行。对于本病的高发地区可以每月驱虫2次,同时减少羊只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第二,妥善处理粪便。及时清理羊只的粪、尿等排泄物,采用堆积发酵的方式杀虫,尤其是预防性驱虫阶段的粪便,一定要处理好。堆积发酵的原理就是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禁止用生粪返田,以免造成不必要污染和感染。
第三,注意饮食卫生。羊只要注意饮水和饲料的卫生,不在椎实螺滋生地带放牧,防止羊只在啃草时食入囊蚴而感染该病,同时也要保证饮水安全,不饮用外部环境中的水,尤其是一些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源。
第四,消灭中间宿主,定期消毒。对可能有虫卵存在的地区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粪便发酵地也要远离养殖区域。
第五,强化饲养管理。每天要保证羊只适当的运动量,补饲体质较弱的羊只,增强羊只抵抗力。构建优越的养殖环境也能有效避免该病的发生。如果发现病羊要隔离喂养,防止扩大感染面。
5 治疗
防治羊肝片吸虫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羊只在发病期间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特效药物治疗:可按6毫克/公斤体重口服硝氯酚,或口服三氯苯达唑颗粒,配合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钠。
对症治疗:针对消瘦的羊只可采用肌肉注射牲血素,针对腹泻和水肿症状的羊只,使用抗生素和呋塞米进行辅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和快速消除水肿。严重病例可以输液能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