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

2022-01-01鲁程希李法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流行语语言大学生

鲁程希 李法营 吴 颖 黄 婷 宋 琴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4)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背后体现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等内容,也是对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有效印证。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她)们也是新媒体、新鲜事物的主要接触者和使用者,自然也会对流行于网络的各种新颖表达和阐述情有独钟,这样的倾向和选择让大学生英语学习受到很深刻的影响。而透过语言背后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认知、价值观、文化自信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盛行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透过网络流行语研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价值观等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背景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和科技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随着20世纪90年底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地,各种诙谐幽默、简写缩写、象形符号等越好越多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和交流效率。随着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在传播之中对人们的影响愈发深远,且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和内容更是不断深入和体系化,也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的网民达到9.89亿之多,手机的网民人数达到了9.8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70.4%,在世界范围能都位居前列。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大学生因自身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力军,也是受其影响最深远的人群。

2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其特点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沟通形态(Thurlow&Mroczek)。Crystal认为,在网页、聊天室、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中使用的语言其实是自然语言的变体,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其研究领域称为互联网语言学。这些语言形式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文化习俗的完美体现,使得其具备了时代性、社会性和随意性、可复制性的特征,其发展历程经历了“预设—衍生—模糊”三个阶段,网络流行语刚刚出现之时大多是网友之间的谐音、比拟、双音、简缩,等方式创造出简单、易懂、恰当的语言符号;随着这些独特新颖的语言形式的传播和流行,网民的自主性就会进一步融合其中,衍生出具有相同模因的二次创作。

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脑、手机、pad等多媒体终端的流行,大学生愈发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这其中网络流行语对人们日常交流有着显著影响,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社交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一方面丰富了语料词库,另一方面也使得语言的学习陷入碎片化导致交际的效果不佳。

3 从英语学习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调查研究

为深入调查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探究网络流行语对英语学习的利弊。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针对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滇池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400份,共收回389份有效答卷。

问卷共设置了4个不同板块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与网络流行语的关系进行了解,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受访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使用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受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网络流行语搭配使用的情况及其影响;第四部分是受访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态度及建议。

3.1 受访大学生基本情况

受访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3.19%和76.81%,因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都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如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等。由于社交及课业的繁忙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一的比例为14.49%,大二占21.74%,大三占49.28%,大四占14.49%。

3.2 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使用情况分析

为真实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使用情况,问卷中设定了七个相关问题,从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到使用频率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有近90%的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形式较为诙谐,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有超过70%的学生乐意接受网络流行语并使用,并且喜爱在网络上以及与别人的交谈中用到,但是大多数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主要以中文为主,并且喜爱缩写(Boy friend缩写为BF,Couple缩写为CP等)和谐音转换(Bye-bye转译为88)的形式较多,占比高达64.25%。

大学生作为网络中的主力军,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相对较高,对新兴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比其他群体敏感,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下时兴的一种娱乐文化,大大增加了我们生活的乐趣,但是五花八门的网络流行语也让我们眼花缭乱,时不时地就让我们掉进语言文化的陷阱中。

3.3 网络流行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此部分尝试探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其中40.58%的学生偶尔在英语学习中会使用到网络流行语,52.17%的学生基本不会使用,只有7.25%的学生会经常使用。56.52%的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影响不大,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会影响英语学习的听说部分,对读写部分的影响不太显著。有79.71%的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英语学习的好坏均有影响。

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很高,但是运用到英语学习中相对较少,教师也基本不会将网络流行语运用到教学当中,这与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有很大关系。

3.4 对网络流行语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态度及建议

为真实了解网络流行语与英语学习结合的态度和建议,本部分设置了5个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有66.67%的学生赞同在英语教育中设定对网络流行语的教学,但是有56.52%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同网络流行语相结合会影响理解难度。并且在问到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时,仍有34.78%的学生认为二者的差距很大,并且越来越大,这就更加加大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对于网络流行语是否能成为主流文化的问题,超过90%的学生认为其不会成为主流文化,但是有89.86%的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也不会消逝,而是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壮大。在问到将网络流行语融入英语学习当中是否可取时,超过绝大部分人认为可取,并且有人提出若在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下,反而能够辅助英语学习。

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并不反感网络流行语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并且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抱有比较积极的看法,但是在现实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语教学的案例非常少,这也让我们进一步的想到,如何将流行语元素正确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并且帮助我们理解,减少我们学习的枯燥性。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是否能将这些网络流行语规范化,增添我们学习的乐趣。

4 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现象,积极发挥其在英语学习中的策略及建议

4.1 加强引导,还网络语言之本真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流行语的演变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当代社会生活学习的变迁。它作为一种未被国家规范使用的语言元素,所呈现的效果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自然对这种新兴的、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情有独钟,对网络流行语的创新和发展贡献突出,同时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观念还未成型,必然会受到网络流行语带来的各种影响。社会层面就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积极正能量的氛围,无论是日常的行为标语还是宣传单,都尽量的使用正确的语言文字,如果与网络流行语相结合,也应提高对其的筛选能力,避免语言的“误会”产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擦亮双眼,增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判断力,避免掉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陷阱”。

4.2 多措并举,谋网语与英语学习之大计

目前英语学习与网络流行语相结合的情况十分少见,相关的教师也没有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很多人对于这种语言间的融合过于恐慌,认为网络流行语会影响到英语学习,造成负面的效应,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教师在我们学习英语时融入一些网络流行语,例如电影中常用的一些短语,口头语等,可以让我们更加的融入到英语学习的环境当中,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口语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教师在课堂中教授一些外国人常用的网络流行语,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英语,提高我们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不局限于认识单词,读懂阅读。

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下一个比较大的流行趋势,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它,并真正地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它会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亦不能过分的抬高它的价值,它与主流文化的碰撞既会起到正面的影响,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将积极的部分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流行语语言大学生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巧借 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大学生之歌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