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之路

2022-01-01温群方喻惠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医药转型英语教学

温群方 喻惠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0 引言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规定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实践和国家政策都表明,中医药英语人才的培养应成为国内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改革目标和内容,中医药英语教育不可或缺,它有助于参与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英语人才的教育离不开中医药知识深厚的专业教师,也离不开语言功底扎实的外语教师。随着大学英语教改的进一步深化,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探寻一条顺应时代发展,受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路径。

1 国内中医药高校的改革概况

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改革主要聚焦改革方向,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等几个方面。ESP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其在国内的发展蓬勃兴起。在ESP教学理论驱动下,国内不少中医药院校先后对部分医药类专业大学英语进行了ESP教学改革。一些研究者从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改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大学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转型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徐立群,高梦2017);一些研究者则结合了学校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探讨了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议题(赵娜,聂文信 2017)。也有研究者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探(陈红锐,2016)。但迄今为止,鲜少有学者从学校发展、学生需求和教师职业发展角度,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和发展路径。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握机遇,依托中医药专业,实现通用英语向中医药英语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 中医药高校教师向中医药专业英语教师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积极推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逐年大幅度提高,国内不少高校都减少了大学英语通用英语的学习时间,例如,笔者所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学习时间从原来2年减少到1年,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2016年,阎月明对20篇定性分析的中医院校本科医学英语的研究文献综合分析时,发现有10篇提到中医药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这给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比起其它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向中医药英语教师转型和发展是符合学校培养目标,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以笔者所在中医药高校为例,外语学院一直秉承外语为中医药服务的理念,学院的英语专业也兼顾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了不少与医学相关的特色课程,《医学英语词汇学》早已成为我校的精品课程,也即将申报省级双一流课程。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也应结合学校、院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独具特色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因此,在中医高等药院校开展中医药英语教学是顺应教改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1 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从通用英语向中医药英语的转型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少研究者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调查访谈,实证研究了中医药高校学生对中医药专业英语的态度。笔者所在高校也曾在教学改革之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中医药英语相关课程的开设普遍表示欢迎,期望很高,他们也希望通过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一展拳脚,为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中赢得一席地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对象大部分都是中医中药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与专业背景相关的中医药英语相关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既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将英语语言与中医药知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让学生参与相关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理解性输入,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能更积极投入课堂交流,增强互动,强化语言交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2 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从通用英语向中医药英语的转型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高校大学外语一直开设“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重复”的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已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发展面临着方向性选择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从目前的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使外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由“学习外语”向“使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过渡,确立为专业学习和为今后工作服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医药英语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应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创新方向,不同的学习内容,必定会带来不用的教学模式,这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素材,也会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3 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向中医药英语教师转型

相关统计表明,医学院校相当数量的EGP教师愿意顺应要求,实现转型。这些大学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只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一定医学知识,就可以胜任EMP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一旦确定向EMP教师转型,就要坚定信心,积极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我发展的知识和信息。ESP教师应该了解并具备成功地执行基于需求的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促进学习者获得与类似工作领域或学术界同行进行交流和应用的能力(徐小舒,蔡基刚2019)。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年的通用英语教学早已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教学技能,所以,大学英语教师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医学知识的获取,要想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英语课程教学,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

3.1 校本培训

笔者所在中医药大学就曾开设中医基础普及班,请中医药方面的专家教授给非中医专业的教师开展中医药知识的校本培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几门课程的学习让非中医专业的教师对中医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中医辨证、经络系统、针灸、推拿、中草药、方剂配伍等获得基础的了解。这些知识为后续开展的中医药英语课程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中医药英语教师也可寻找机会去旁听所授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还可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笔者就有同事攻读本校中医文献相关的在职博士,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学院或学校可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中医药英语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中医药高校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师资资源,因地制宜为中医药英语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培训手段,中医药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强化医学知识的积累。

3.2 团队学习

一门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建设,中医药英语教师可以组建团队,根据学生水平自主编写英语语言和中医药内容有机融合的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编写和改编,中医药英语教师团队能更了解有关专业知识。笔者就曾参与一本中医药英语教材的编写校对工作中,从前期中医药知识的收集,到课文的编写,后期的互相校对,笔者从中受益匪浅。中医药英语教师还可以团队申报相关的中医药英语教学研究课题,实现科研和教学联动发展;中医药英语教师团队也可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提出各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新思路。笔者所在中医药英语教学团队就有固定的备课群,大家随时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共享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团队成员还可以互相观摩课堂教学,为彼此给出意见,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团队学习还可延展到与中医药专业教师的合作中,在与中医药专业教师的合作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的团队学习在中医药英语课程建设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知识积累。

3.3 自主提升

毫无疑问,大学教师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自主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药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优势,广泛搜索国内外先进的中医药英语教学网络资源,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医药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和医学文献和医学论文的翻译,在实践中夯实中医药知识。例如,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笔者所在高校就用不少同事参与到疫情的语言服务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锻炼。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自我诊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笔者在《中医文化交流》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一些中医术语,中医哲学思想等,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还能启迪生活。大学英语教师一旦选择了EMP方向,就应该不断自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为有效开展中医药英语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4 结语

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从通用英语向中医药英语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助于自身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一条绝佳路径。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医药类专业学生背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基础上,融合新知识、新教学模式,以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实现自我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ESP教改浪潮下,应该有意识地走医学英语专业发展之路,自我激发发展的内驱力,创设自修进步的校内外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高等中医药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信念,培养自主专业发展意识,EMP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依靠部门、学校等的支持机制,但关键是教师自己。

猜你喜欢

中医药转型英语教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沣芝转型记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