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方法路径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3》Unit2 Conspicuous consumption为例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课程

柳 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1 研究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思想政治课程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全体任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课程思政”的提出源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2018年9月,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全面振兴本科的第一要务”。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各类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教育理念,即“大思政”理念。其核心是围绕“思辨能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因此,凡是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正能量的内容,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有效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英语是强大的语言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信息载体。高职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解文化、经济、科技、管理、服务等多领域信息的窗口,为提升青年人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的认识开拓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具有历时长、受众广的特点。语言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它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承担着输入外来文化和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当代的大学生是在伴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尤其是“00后”,他们可以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2019年中国青年网问卷调查显示,41.56%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网络上的信息来源和内容是良莠不齐的,而在外语学习和日常生活过程当中,大学生会通过网络、书本、影视等方面大量接触外来文化和理念,很多大学生思想意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懵懂迷茫的阶段,知识体系的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的塑造也尚未成型,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入侵,产生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被负面思想所占据。语言的学习必然要负载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只有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才能培养大学生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成长为既胸怀祖国又放眼天下,既洋为中用又不崇洋媚外,既学贯中西又拥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英语教材中的文章话题、文章、段落,甚至语言点、词汇中都能发掘出思政元素。教师应精研教材并从教学目标设定、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全方位发掘。当然,成功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知识理论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因为教师是育人的载体,肩负着传播知识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一定要通过知识理论学习、定期培训或者交流论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的第二单元为例,丛应用与实践领域探讨了思政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希望能对处于教学一线的英语老师有所启发。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主流教材。该教材由6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涉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它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参照,选材新颖,内容和语言的选材能够体现国内外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融入跨文化元素的同时亦注重中国元素的体现,比如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conspicuous consumption(炫耀性消费),cultural differences(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和文本充分挖掘相关的思政点,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笔者以本书第二单元为例,探讨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

3.1 课文主题的思政导入

本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Conspicuous Consumption(炫耀性消费),文章选自于赫芬顿邮报2013年3月的一篇报道,以琼斯家族(Pop Momand连载漫画的主人公)为切入点,介绍了炫耀性消费的来源,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方法。虽然这篇文章描述的是2013年美国盛行的奢靡之风,但却十分符合当代中国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热点。从早年的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到现在的朋友圈、微信、抖音、小红书,随处可见美女炫富的照片和视频。当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风靡全美的一档电视节目 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卡戴珊家族在美国甚至是全球都是赫赫有名的名媛家族,可以称为炫富圈的鼻祖,这档节目第一次以纪实的方式将明星的奢侈生活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国的网红和卡戴珊家族进行对比,通过分享图片、文字等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如:Who are they?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se pictures?Have you heard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how can we define it?通过这些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和定义并提炼出关键词,探讨这种风气助长的原因教师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炫富案例,或者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自己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炫耀性消费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错误消费心理,自觉纠正超前消费,适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通过类似的头脑风暴,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热点词汇和语言知识,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给出一些词汇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给出一些框架和引导,帮助学生有效组织语言。

3.2 课文内容的思政导入

课文内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从词汇表达,词句举例,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举例时可以选取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重要讲话或正能量的名言警句等相关语料。如在讲解第一段的重点单词strive的时候,可让学生翻译这一小段话“We must make every effort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energy conservation,and emissions reduction;and strive to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这段话出自温家宝总理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译为我们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strive”一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strive to do”可理解为“着力或努力做某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引用该词,比如报告的标题: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其中“strive for sth”的用法和搭配跟本文中的用法是一致的,表示“努力,力求”的意思,在这篇报告中可以译为“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当然也可译为“夺取”。通过这些例句的引用与讲解,学生既了解该单词的使用方法和语境,也熟悉了诸如节能减排、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社会热点词汇的表达。再比如,课文第六段引用了Brene Brown的一句话“I see the cultural messaging everywhere that says that an ordinary life is a meaningless life.”这句话中提到一种理念,即平凡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围绕这句话教师可以分享网红“李子柒”的故事。李子柒一位是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通过记录平凡而朴实的农耕生活,收获了国内外众多粉丝,深受外国网友的喜爱。在她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艺术,看到种蚕技术,看到棉花、豌豆等农作物,这些都是及朴素又日常的东西,但是凭借她的分享和努力,李子柒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网红,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大使。英媒Goldthread曾经在一篇报道中评价她create beauty in ordinary life,她通过记录自己的田园生活给平凡的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思考平凡的生活是否是无意义的生活,激励学生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人生的价值,传播正能量。这些真实案例的分享,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弘扬中国文化,更加深刻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3.3 习题设计的思政导入

习题是测试学生学业水平以及对课文内容理解很好的手段。在这本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附有各项习题,如文章结构填空、阅读理解问答、缺词填空等。但教师可以拓宽习题内容,丰富习题形式,除了书本上的习题以外,设计一些其它的题目,并在题目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比如教师可以参照四六级的大纲和要求设计选词填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在设计题目时可以渗透很多思政元素,如在考查单词cycle时,可出题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__of the season was recognized and celebrated with ceremonies,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cycle的用法,也可以顺便普及四季更替,介绍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4 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是受众面比较广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多方面挖掘出思政点,除了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更应该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