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2022-01-01孙宇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

孙宇兴 戴 艺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10)

1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第一点:伴随着教育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看重。习近平总书记每每开会时都会提到要对职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视。由于国家的重视,使得每年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都在扩大,院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同时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足以看出我国对其重视性。第二点:由于职业教育着重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它对于我国的技术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不仅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部分学生毕业后会流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技能型行业中,为我国发展行业提供大量人才,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性战略行业中,超过七成的人员来自职业教育院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院校为我国的技能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一定量的人力资源。第三点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目前就大数据看来,职业教育领域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是不能一成不变,我们需要按照发展形式不断变化,需要不断更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到评价体系改变都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改变,只有不断改变,才可以探索出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一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互动或合作关系。陈年友等人由产教定义延伸出产教融合内涵,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即职业院校是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邢辉等人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界与产业界为了推动技能养成与发展而进行的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及合作关系。

二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组织形式”或“统一整体”。罗汝珍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共同开展生产、服务和教育活动,且形成不同于单纯的教育与产业的另一种组织形式。

三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发展战略。王继元提出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中紧密合作、彼此关照、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由产教结合向产教融合迈进,突显了教育与产业、与经济的微妙关系。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又是实现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意义

可以夯实人才基础,众所周知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只有人力资源好起来了,国家发展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为人力资源建设强大根基。

第二点是为了适应当代发展格局,尤其技术和创新改革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源源不断的提供优秀的人才,其中急缺技术性创新性人才。由此可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手段尤为重要,同时对人才培养目标也要积极改变。

第三点是它对于高职院校内部结构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在因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需要注重发现这些机制的优缺点,并及时改正完善机制,有利于创造更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4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理论研究成果较多,实证研究成果较少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来看,在探讨产教融合问题时,偏重思辨的经验性研究较多,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机制体制构建、政策法律制定、产教融合的内涵延伸及拓展等中宏观层面,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问题缺乏深入的调查,经验性总结居多。有部分学者对局部地区产教融合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受调查范围限制,抽样调查所反映的产教融合问题地方差异明显,难以真实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真实现状。产教融合研究过程中涉及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时,多数学者仅停留在事实描述、经验总结层面,缺乏数据支撑,观点缺乏说服力。

4.2 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研究实效性不高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现有研究提出了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充分协调、资金支持、机制构建、搭建平台等策略。但这些仅仅是影响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外部因素,还需从影响校企深度融合的内部因素去考虑,诸如学校公益办学与企业利益追求关系、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等问题都值得深入调查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3 比较研究内容较少,经验“拿来主义”现象较多

国外发达国家在产教融合实践探索过程中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学者深入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国内外视角做产教融合比较研究的成果较少,多数学者仅停留在介绍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这些举措复制到国内,尚未意识到不同的国情,实践应有所不同。故现有研究缺乏将国外与国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各个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将国外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本土化”,以真正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5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

5.1 加强政府主导,形成多方合作的机制

最近国家出台的“职教20条”,它不仅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同时也预示着教育改革的开始,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其政策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业里涉及的权利责任等方面,他们要启用新的管理体制,其中包含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行业指导等内容,这种管理体制对不同利益主体新关系有明确的解决办法,例如它可以更好的发挥有关部门的调控管理作用,对其做出的指导有引导作用。同时在国家层面上来看它构建了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地方政府要根据地方产业的生产制度作为基础,再推出结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一定要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产教融合政策导向等政策,必须使二者完美的融合,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推动学校和某些企业产教的融合,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时间工作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案的对错,并且也要保证法律的合理性、利益是否平衡、经费的冲突性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形成最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由“政、行、企、校、家”组成的合作网,还有要处理好更多方面的合作关系,例如合作伙伴的关系和一些契约关系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新局面。

5.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教融合理念

在现在经济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也在新经济的影响下提出了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它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以市场环境为主导因素为一些技能型企业源源不断的培养技能型人才,让企业与校企业深度融合。众所周知,在融合过程中的难题不计其数,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最初的培训基地的选择、再到选中人才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之后形成学徒制班级、下一步形成的研究院、最后形成产业学院等,这一步一步的阶段都是不断融合的新模式,这些模式需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不断去磨合去改变的。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利益问题,所以在融合中我们离不开利益,学校会让利给企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上保障企业的利益、法律、责任和行为主体的统一。这样的模式离不开政府国家的支持,需要国家做出法律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扶持,还有给学校操作上的路径指导。虽然这样的融合方案是最好的让校企业和企业融合的方案,但是能完全实现还是不可行的,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由于他们行政关系的公有性,使得他们的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路是漫长曲折的,

如果以学校为主导对象,将专业或二级学院与各产业、行业的企业合作,完成对混合制改革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学校让出部分学费的收入,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利的体现,而企业则将投入生产成本,专业人员将先进的技术引入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中,从而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产业需求,实现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这种混合制改革可以更好的探索以行业专家+教学名师为主体的建设工匠(名师)工作室,从而推出一些专业的服务平台,全面推行“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政府为基础,时刻关注市场导向、把职业院校作为主体,形成将学习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一条正确路径,这将开展一个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这将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改革之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行业性、地方性特征。除此以外,也要注意利益主体具备的多元化、复杂化等问题,努力使人才合作培养的教育机制融合起来,加强对校企文化的重视,平衡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利益平衡,将管理机制发挥到最好的状态。

5.3 落实以绩效为抓手的质量控制目标管理

最后绩效以专业或二级学院产教融合为对象,评价在产教融合的政策下企业投入和专业发展建设的情况,这种评价多数以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区域为基础,评价一些我们熟知的融合内容,例如区域整体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之间的衔接、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及产业链的匹配等融合类内容,它将推动学校对专业升级上的高效发展和专业课程核心体系里与岗位间的需求问题,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评价标准将以人才培养质量、就业需求、工匠精神等软性指标为核心,用这些标准来评价这个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具有持续性,所以要不断的对这个过程做出评价,这样可以及时调整产教融合技术和政策,这样才能加快人才和企业需求相适应,改善一些职业院校生源结构、学生就业结构、企业用工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发展。

我们要充分调动院校和各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教育产教融合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现状。只有建设新的融合格局,才能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