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生态德育教育*

2022-01-0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激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文明德育人类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大学生又肩负着人类文明延续的使命,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个文明状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此,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态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校生态德育教育现状

(一)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

八十年代后,我国一部分综合性大学才开设了生态德育教育,直到九十年代初我国把人口、资源、和环境纳入大学教育的内容。

(二)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国家教育部作为高层决策者在高校生态德育教育问题上,只是在思想层面上体现了重视性,但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以至于高校只在环境专业开设生态教育课程,其他专业是否开设此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缺乏相应的规范,使得高校在实施生态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因此难以形成一定的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因为多种原因,很多大学在实施生态德育教育时往往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总体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基于这种现状,生态德育教育的地位和其他学科相比就比较来得低了。所以很多大学并未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导致的结果是使大学生态德育教育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目前呈现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大学人才培养方面上,没有设立大学生生态修养、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二是在专业设置方面上,只针对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才开设生态德育类必修课,生态德育教育必修公共课完全没有在学校的全部专业中去开设,有些大学甚至连生态德育教育选修课都没有开设。还有些大学仅仅开展了生态教育活动,这种不具系统性的生态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是很低的,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收效甚微。

(三)学科缺乏综合性,内容缺乏完整性

由于我国高校生态德育教育还处于普及阶段,仅仅是宣传基本知识,往往是根据本单位的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来制定内容、形式、方式和最终教育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

在学科之间,忽视生态德育的渗透,缺少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没有形成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学科教育体系。

(四)教育的方法欠灵活性,教育形式显陈旧性

完整的生态德育教育包括生态依存道德理念,生态发展道德理念、生态责任道德理念、生态义务道德理念,以往对前两部分讲的笼统,对后两部分涉及较少。

我国开设生态教育选修课,长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主要是讲授法,缺乏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教学时效性较差。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外化为生态行为习惯。

高校生态德育教育形式也极其薄弱,各专业教师都只把精力放在本专业的教学上,不把环保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导致生态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由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课上课下两个样,课内课外两层皮。教师只系统灌输,学生参与保护实践机会少,难有实效。因此当下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是尽如人意

二、中国高校开展生态德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态德育教育是时代的召唤,

首先,开展生态德育是为了更好得面对生态危机对我们人类的考验。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当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除了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有意识层面的问题,思想上的轻视还是存在的。这其中缺失和滞后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也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面对生态危机的出现,我们需要对全社会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伦理的观念置入每个人的心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自身生态的重大问题,所以,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教育应重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其次,是为了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21世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我们在一个蓝天下,这是时代的召唤。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因此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道德是一定要确立好的。

再次,是为了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把生态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的改革要求,只有提高生态德育的有效性,把科学性和系统性生态德育理论去教育并内化于学生,才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宇宙观和生命观,才能让大学生放眼宇宙,放眼世界,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很大一部分在于当代大学生能否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他们对自然、对发展道路的态度和选择,会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也会关系到我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发挥作用的大小。

(二)加强高校生态德育是学校拓展德育内容的迫切要求

德育基本内涵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

德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受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发展性,它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道德,要求尊重和爱护自然,顺应生态规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本身,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来说,生态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德育的现实化、形象化和生活化

三、高校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意义

文明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样式的呈现,从人类产生到发展绵延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几个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工业化大生产也给人们带来问题,它让人们与自然有了距离,让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离开自然环境,我们也能生存。并且自身内心变得自大,妄想人类是凌驾于生物圈之上的,正当人类正在做梦,自然界给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破了,自然灾害层出不穷,生态环境严重破环。也就是说工业文明同时给人类带来福音和灾难。

当今社会,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本身的危机,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对人与自然整体性关系缺乏深刻了解,有加上人类自身尚未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化。所以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就来的无比重要,当然包含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素质,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逐步解决这个矛盾。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相关性,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内在具有一致性,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它应该是主体条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地的目标的达成要靠人的自身素质提升来完成。

生态德育教育,也是属于一种素质教育,它以德育范式呈现,反应的是一种新的德育观,一种新的信念。是培养我们具有优良生态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生态德育教育要求教师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理念出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能在地球更好得生存下去,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为子孙后代地长治久安,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自觉养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地习惯。

大学是生态德育的主阵地,人们生态道德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第一次用独立的篇章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它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空前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这样重要的地位去系统阐述,这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的世时代,当代大学生会面临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的挑战,也会面临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因此当代大学生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更要具备正确的生态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文明德育人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