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探析

2022-01-0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文圣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粤港澳大湾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文圣

一、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内涵

我国对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研究甚微。构建“高职院校招培就一体化运行机制”,高职院校招培就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根据就业形势完善就业机制。有学者强调树立以学院特色为品牌的招生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以大众化为特征的就业观,根据高校扩招等社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两环节实为互动关系,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学生就业情况反作用于招生工作,两者本质上存在反复循环关系。同时,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主要目的为实现招生与就业良性互动,从而树立学校就业品牌,更需创新性引入高职院校招生专业指标、人才培养指标、就业指标等量化概念。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从招就信息共享、招就工作人员轮岗、协同工作的制度保障和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构建协同模式。我国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虽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在具体措施以及机制构建路径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但当下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国家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要求逐渐精细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矛盾、层次错位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所以我国对职业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相关不足。多数研究只针对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联动机制的构建,缺乏对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联动机制构建的研究。

二、建立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的意义

能否建立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我国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作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致力于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发展高地。《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相继强调,应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的建构彰显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综合型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人才供给的重要作用,从而保持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平衡。以《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为首,我国一系列政策对职业教育未来重点改革方向作出了指引。高职院校通过招生入口引进生源,根据院校定位及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对其进行培养,再将人才输送至就业端口,最终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职能。早期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对单一,高职院校仅分别从招生、培养和就业三方面进行单一研究和改革。根据当前国家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以及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通过“ 市场需求”和“资源共享 ”整合优势,促进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意义。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实践和研究,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背景和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社会背景,从多维度、多层面,较为深入、全面地剖析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构建的途径与机理,并经过实地调研对其创新、长效机制进行研究,补充前人对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重视,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突破招生就业工作的各种瓶颈,弱化招生就业短板的影响,实现招生就业相互促进,达到共赢。

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的构建遵循了一定的内在逻辑,比如,完善有效的联动机制根据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各校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有何影响关系,构建出具备科学性、实用性的组织机制,通过招生数据、就业率、等数据信息,反映高职院校招生质量和就业质量,从而进一步反映社会需求的导向性以及招生、培养、就业信息三者之间的流通性。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等部门联动的组织架构,把反馈结果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经费安排等适度挂钩。科学合理制定报告编制规则和统计指标,规范毕业生就业数据来源。深入分析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创业数量和类型等状况,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招、培、就联动机制”构建渠道

(一)高职院校积极发挥主体统筹作用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积极发挥主体统筹的关键角色,从宏观层面构建完善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框架,并提出清晰的就业指标及招生指标,并且细分主要指标及权重分配。其中,就业指标包含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招生指标包含新生录取率、生源类别录取率、各专业录取率、报到率等。

其次,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建构相对应的招生、培养、就业促进组织机制。比如,建立招生与就业互融互通机制和预测预警机制,完善相关组织机构。招生指标和标准中应参考往年本专业就业情况,在就业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并调节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多龙头高职院校建立了招生就业处,从而对招生、培养以及就业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但遗憾的是,此做法并未普及至大多数高职院校。除此之外,应鼓励二级学院参与招生就业工作,定期开展就业回访工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才能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探索招生就业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协调好招生与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招生与就业的联动。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对接。

加强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制度,为实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首先,高校需要建立评估制度和检查制度。高校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新增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评估就业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其次,高校需要实施挂钩制度。高校需要将就业率和招生计划、专业安排、培养方法、部门考核等各方面情况挂钩,并对表现优异的部门进行奖励。

(二)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改革趋向精准化,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助力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多样化,高职院校开展多种招生类型。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校招生宣传对象、内容和方式的精准性,还可以在招生计划制定前精准获取企业就业需求和就业情况等数据,加以分析从而根据最新市场导向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大数据也能结合同类高职院校同专业招生情况及人才培养综合水平,本校培养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认可度、专业历年计划完成率、志愿满足率和报到率等指标,来确定专业招生计划更为合理精准。

大数据技术还具备信息筛选、预测和决策警示等功能。大数据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地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提炼出关键信息和核心结论。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高校招生宣传之中,能对学生的专业、兴趣、价值观等进行个性甄别和分析,挖掘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要,实现学生与学校、专业的高度匹配,还能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在招生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发了相应的招、就管理系统,或者针对多类型招生开发宣传机器人,从而有效提升了宣传度,促进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其次,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特点,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设计本校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招生宣传方案和内容,有效提高生源质量,为高职院校培育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基础。

大数据技术同样可以深度运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环节。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过程应深度贴合就业需求。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以往高职院校只能单纯通过企业调研和企业反馈得到有限的数据,无法全面、贴切的反映学生培养情况。结合大数据技术,高职院校可以获取大量最新、最全面的网络招聘岗位描述信息,既具备时效性,又具备专业性,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教育管理实践,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发挥教育管理的保障作用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将统计的数据作为参考,结合企业调研和已就业学生反馈情况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等更能全面贴合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高,从而实现培养与就业的联动。培养与就业联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认可度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可推动招生计划适度扩大,进而推动专业发展,也恰好助力招生与就业的联动。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粤港澳大湾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京津冀产业联动机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