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线上支教的利与弊*

2022-01-01青岛大学孙宏霞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支教志愿者素质

青岛大学 孙宏霞

青岛大学“云青线上支教公益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云青)自2019年成立以来,共有参与成员40余人,借助classin线上教育平台,以青岛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教师资源依托,进行公益性质的素质课程直播云授课,旨在帮助解决乡村教育缺乏师资、缺少素质课程的痛点问题,为乡村小学持续输出素质课程,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也为有志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进行线上支教活动提供稳定、专业的平台。

一、运行现状

云青团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负责人团队与志愿者团队。前者的职能包括对接小学、收集信息、宣传反馈等,分为总负责人、教务负责人、教学负责人和品宣负责人;后者负责开展教学活动。两个团队紧密配合,实际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为保证团队成员的素质能够满足开展线上支教活动的需要,云青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原则。不管是负责人还是志愿者,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全部合格方能成为云青的成员。自云青成立以来,共招募培训了53人,共41人通过考核,培训合格率约为77%。

通过测试的41位成员,包括32位志愿者老师和9位负责人,其中,每位志愿者都会为一所乡村小学的一个班级按照每周一节素质课程的频率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授课。经过四个学期的发展,云青共对接了河南濮阳徐镇完全小学、河南商丘贾寨小学、河北邢台孙庄青联小学以及安徽亳州圣尧小学四所乡村小学。截止到目前为止,32位志愿者老师的授课科目涵盖了读写、国学、音乐、趣味英语、科学、心理六门素质课程,累计授课时长500余小时,其他服务时长200余小时。

参与授课的32位志愿者中,有4位志愿者连续授课3个学期,平均每位志愿者每学期授课12课时。云青的授课模式是线上+线下的“双师模式”,既一位志愿者老师在线上使用classin进行直播互动授课,一位助教老师在线下配合。志愿者老师在每堂课前都会与助教老师联系,以期取得最好的配合效果,保证授课质量。

从影响力方面来看,云青参加了2019年和2020年青岛大学文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获团队二等奖与三等奖;参加第七届青岛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参加2020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同时,被评为青岛大学2020年度十佳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其第一届总负责人和第二届教学负责人被评为青岛大学2020年百名优秀志愿者;并获得了中国CCTV广告电视、中国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从这些成绩看来,云青影响力可见一斑,但具体情况,将在第三部分详谈。

二、与传统支教模式的对比

传统支教多以实地教学为主,既志愿者奔赴支教地区进行线下教学。因需要支教的学校大多处于较为偏远的、缺乏师资的乡村,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志愿者经常会面临路程远、不适应支教地区的环境、需自己承担支教期间产生的花费、支教时间不够灵活、支教延续性差等问题,并极有可能因此消磨掉了对于支教活动的热情。传统支教模式的弊端难以解决。

而另一方面,中国乡村学校数量庞大,但对比城市的教育环境,乡村学校对于教师的吸引力不足,因此乡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常常不能满足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并且,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乡村学校对素质课程的开设不足。当然,说到底,素质课程的缺失也是受制于师资的缺少。

因此,在需求端,亟需充足且稳定的师资,素质课程也亟待开展;而在供应端,一方面,志愿者的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素质课程的开展情况也十分惨淡。

云青团队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力求突破传统支教模式的束缚,重在解决线下支教路程远、费用高、授课持续性差等问题,旨在为乡村小学提供持续多元的素质课程,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云青以线上教育为主,志愿者老师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摆脱空间距离的限制,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授课。志愿者老师授课是使用classin线上教育平台,实时直播,功能丰富,拓宽了师生的互动空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线上授课的不直观性。同时,为了保证课堂纪律,云青的授课是“双师模式”,在上课过程中,线上志愿者老师和线下助教老师互相配合,保证授课质量。并且,助教老师大多是班级的班主任,因为志愿者老师也可以依靠与助教老师的课前沟通,根据学校和学生们的情况与需求,针对性的做出授课内容的安排。

考虑到线上授课对于网络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受设备或者网络的影响,所以云青并没有进行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等的授课,而是选择了授课压力较小、持续性更强、学生更加感兴趣、乡村小学也更需要的素质课程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降低线上授课的压力,完善乡村小学的课表,拓宽乡村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更容易使学生保持上课兴趣。

从课时上看,志愿者老师每周只需上一节课,时间上的灵活性很强,只需要在学期初根据自己的课表定好上课时间,若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有突发事件需要调课,和助教老师沟通协商好后调课即可。从课程性质上看,素质课程没有成绩的压力,志愿者教师更容易针对学生的学情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线上教育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支教模式的束缚,摆脱了实地支教在路程、时间、费用等方面等条件限制,大大增强了支教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为支教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并且,线上支教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有志于参加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也可以给乡村小学带去更加丰富且稳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个可靠、专业的平台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线上支教所遇的问题

通过云青四个学期的授课实践来看,线上支教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宣传问题。虽然在第一部分的现状中,云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实际来看,相较于一些传统的、开始时间较早的活动,云青在学校内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云青的宣传策略主要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宣传。前期宣传中,负责人团队利用问卷星等平台,收集志愿者关于支教的意见和建议等,共同讨论定制招募计划,商定招募方案。中期宣传是以发布招募推送为主。目前云青的公众号已经撰写并发布了9篇推文,累计3000+阅读量。同时公共号运营团队积极联系学校其他官方公众号进行转发,扩大受众范围与阅读量。并且,联合学生会发起发起朋友圈转发热潮,以人际关系网络,形成推广脉络,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云青。后期宣传主要是以线下活动为主,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扫楼、宣讲、路演、学院合作宣传等。平均来看,每次的招募最终会吸引大概100名左右的意向人员。

二是招募人员转化成参与培训的人员的转化率问题。目前云青这环节的转化率很低,基本在8%左右。经过调查,83%以上的人员是因为培训过程复杂和严格而放弃。但是经过负责人团队的讨论,最终决定适当简化培训过程,但是必须保证最终的志愿者老师的授课质量,因此这一部分的超低转化率是可以也必须接受的。但培训人员转化成志愿者的转化率很高,四个学期都将近100%。

四、对线上支教发展的建议

首先就是做好宣传。多与宣传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活动学习,尝试更加多样的宣传策略。云青团队在学习其他活动的宣传策略时发现,与官方联系更加紧密的活动会有更广阔的宣传渠道和更多的宣传机会,甚至官方会通过下达任务的方式在负责范围内为其进行宣传。从最终的宣传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宣传策略。

其次是注意团队内部的分工合作。开展线上支教由于不能与支教学校进行实际的接触,所以前期的沟通就更加的重要。通过实践可以看到,当负责人团队完成了更多的对接事宜而减省了志愿者老师的沟通负担后,志愿者老师的授课意愿和积极性就会有显著的增强。换句话说,让志愿者老师更多的回归教学的本职,而不必过多的承担教学以外的任务,更加有利于志愿者的留存和活动的积极性的提升。

最后是注意活动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由于云青团队的志愿者基础是大学生群体,其每个学年的特点十分明显,基本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就会开始准备就业或考研,所以志愿者的数量会有稳定的变化。因此云青在每个学期都会定期招募和培训志愿者,以保证下一学期不会出现明显的志愿者数量的断层,以保证支教活动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使得线上教学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首选形式。教师与学生也都亲身体会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恢复正常上课后,部分学校将线上教学纳入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线上授课对于将来想要投身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来说,也许将成为一条必经之路。

因此,开展线上支教,不仅可以给乡村小学带去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志愿者提供一个稳定、专业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支教活动历来就是被大学生群体所青睐的志愿活动之一,传统支教模式的确有其难以被替代的优势,但如何才能实现支教活动效用的最大化,或许,线上支教的开展,会是很好的实践与尝试。

猜你喜欢

支教志愿者素质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